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 (佛教經典)
法華經一般指妙法蓮華經(佛教經典) '妙法蓮華經,佛教經典,簡稱《妙法華經》'《法華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共七卷。 是天台宗依據的主要經典。
不同譯本
異譯本現存有: 西晉竺法護譯《正法華經》十卷二十七品; 隋闍那崛多和達摩笈多重勘梵文,譯為《添品妙法蓮華經》七卷二十七品。 鳩摩羅什譯本原是七卷二十七品,其《普門品》中無重誦偈。 後人將南齊法獻於高昌所得《提婆達多品》、隋闍那崛多於益州譯出的《普門品偈》與玄奘所譯《藥王菩薩咒》一起編入,構成現行流通本七卷二十八品的內容。
主要思想
此經主要思想是空無相的空性說和《般若》相攝,究竟處的歸宿目標與《涅槃》溝通,指歸淨土、宣揚濟世以及陀羅尼咒密護等,可謂集大乘思想之大成 其突出重點在於會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實。
流布歷史
此經起源很早,流傳特盛。 據學者研究,大約產生於公元前一世紀左右,但有的學者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認為產生於公元前二至三世紀。 它是問世很早的大乘經典。 在《大般涅槃經》《優婆塞戒經》等經中提到它的名字,《大智度論》等論里曾引用其文,世親為之撰寫了《優婆提舍》(論議,親傳,口訣。有二漢譯)。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曾長時期廣泛地流行。迄今已發現了分布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梵文寫本四十餘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