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泡茶杯

中國自古飲茶就需要泡茶壺來泡茶和茶杯來飲茶,而泡茶杯就是一個集泡茶壺和茶杯於一體的現代飲茶器具。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泡茶杯

性質:泡茶的杯子

結構:有茶葉儲存區

外文名:Tea cup

屬性:現代飲茶器具

結構

1、最上邊為茶葉存儲區

2、茶葉存儲區下邊為茶水或開水存儲區

3、再下邊為泡茶區,就是茶水混合區

a、過濾網

b、儲存區

4、最後為一鍵控制茶水分離區

特點

1、款式新穎,材質衛生、安全

2、易拆卸,方便清洗

3、操作簡單,一鍵搞定

4、可儲存茶葉,隨時喝好茶

5、方便攜帶,保溫、保冷

6、茶水分離,自由調節濃度

7、精簡泡茶工序,增加茶水質量

8、密封性好,方便隨身攜帶

深厚的文化底蘊

我們知道中國有上千年的飲茶文化,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最愛,他們也為此留下不少美妙的詩句:白居易的《兩碗茶》寫得好:「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帶我們進入到唐朝人的日常生活習慣中。「我官於南今幾時,嘗盡溪茶與山茗」的蘇東坡寫了大量茶詩,在他的詞作中也多有詠茶佳句,如「且將新火試新茶」。高產的詩人陸游茶詩也不少,他的「晴窗細乳戲分茶」是廣被稱引的名句。 茶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與宗教特別是佛家有不解之緣,因此茶詩中往往有禪味。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就是極好的例子:「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自打白話詩出現後,似乎茶與詩的血脈關係一下子就斷絕了。也許是我孤陋,但是確實沒讀到過能稱得上是詩的白話茶詩,倒是相當多的現代當代詩人留下了用舊體詩寫茶的佳句,比如周作人的「請到寒舍喝苦茶」,毛澤東的「飲茶粵海未能忘」等等。當代人的茶詩,可作經典來讀的是趙朴初的「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斯人斯作,的確是茶禪一味的最好註解......

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給茶還來了濃郁的文化底蘊

泡茶方式 茶文化經過了上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獨具風格又及其複雜的泡茶方式:

茶的用量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一般來說,茶、水的比例隨茶葉的種類及嗜茶者情況等有所不同

泡茶水溫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極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這裡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水溫達100℃),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茵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泡茶用水

中國人歷來好品茶,泡茶似乎人人都會,但並非個個都能泡出好茶。好茶還需好水泡

好水的標準從水質:清、活、輕,水味:甘、冽這五個方面來判斷。現代科學分析認為,每升水含8毫克以上的鎂離子鈣稱之為硬水,反之則為軟水。軟水沏茶,色、香、味俱佳,硬水泡茶,茶湯易變色,色、香、味也會大受影響。水的輕重還包括水中所含的礦物質成分的多少以及酸、鹼度,含鐵、鹼物質較多的水泡茶,茶湯會飄起一層「銹油」,出現混濁並有沉澱物。水的酸度大,泡出的茶色就會深,甚至暗黑。所以建議選用中性水泡茶(如山泉水,純淨水等,忌礦泉水)

沖泡的時間和次數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

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例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有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約半壺)的情況下,第一泡1分鐘就要例出來,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這樣前後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據研究,綠茶經一次沖泡後,各種有效成份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葉中最易溶於水的成份,一次沖泡的浸出率高達80%以上;其次是咖啡鹼,一次沖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沖泡的浸出率較低,約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於40%。紅茶在加工過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綠茶充分,尤其是紅碎茶,顆粒小,細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沖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綠茶高得多。國內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飲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質的浸出量,提高茶湯濃度。據比較,袋泡茶比散裝茶沖泡浸出量高20%左右。

泡茶濃度

一杯茶泡的好不好,不是一個超高級的泡茶師所決定,而是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要因為外在原因而忍受。而茶的濃度是一個最難解決的問題,因為他要滿足不同人對茶水濃度的要求。所以能讓所有人找到適合自己的茶水濃度,才是最高境界。

現代茶道

泡茶杯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間結合

我們上面說了,要想泡一杯傳統的好茶,必需要做到以上幾點:

1、茶的用量 2、泡茶水溫3、泡茶用水4、沖泡的時間和次數 5、泡茶濃度

安傳統的方法要想喝好茶,我們至少要幾個茶壺、幾個杯子、茶葉等等。如果在家裡的話,時間充裕的話到也可以,但出門在外的話,可能就不方便了。

泡茶杯的推出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泡茶杯,首先就是茶壺和杯子的完美結合體,所以使泡茶器具減少了,但他的茶水分離技術不但完美的解決了泡茶時間和次數問題,還可以很巧妙的解決了茶水濃度問題。泡茶杯,把傳統中所有煩鎖的問題都非常方便的解決在一個滴水不漏的杯中,把所有煩鎖技術都解決在一鍵按鈕上,讓人為之驚嘆。[1]

參考文獻

  1. 泡茶杯搜好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