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注射劑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目錄

名詞解釋

注射劑(injection)系指藥物製成的供注入體內的無菌溶液(包括乳濁液和混懸液)以及供臨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懸液的無菌粉末或濃溶液。

注射劑作用迅速可靠,不受pH、酶、食物等影響,無首過效應,可發揮全身或局部定位作用,適用於不宜口服藥物和不能口服的病人,但注射劑研製和生產過程複雜,安全性及機體適應性差,成本較高。

藥效迅速

作用可靠,注射劑無論以液體針劑還是以粉針劑貯存,而到臨床應用時均以液體狀態直接注射入人體的組織、血管或器官內。所以吸收快,作用迅速。特別是靜脈注射,藥液可直接進入血循環,更適於搶救危重病症之用。並且因注射劑不經胃腸道,故不受消化系統及食物的影響。因此劑量準確,作用可靠。

實用性強

適用於不宜口服給藥的患者:在臨床上常遇到神昏、抽搐、痙厥等狀態的病人,或患消化系統障礙的患者均不能口服給藥,採用注射劑則是有效的給藥途徑。

適於不宜口服的藥物,某些藥物由於本身的性質,有的不易被胃腸道所吸收;有的具有刺激性;有的則易被消化液破壞,如製成注射劑可解決之,其中中藥天花粉的結晶蛋白製成粉針劑便是一例。

可使個別藥物發揮定位藥效

如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可用於局部麻醉;消痔靈注射液等可用於痔核注射。

可以穴位注射發揮特有的療效,如當歸注射液等。

耐貯存

注射劑是將藥液或粉末密封於特製的容器之中與外界空氣隔絕,且在製造時經過滅菌處理或無菌操作,故較其他液體製劑耐貯存。

缺點

(1)注射劑使用不便,注射疼痛。

(2)注射劑製造過程複雜,車間設備和包裝要求高,生產費用較大,價格亦較高。

(3)毒副作用較大,由於直接注射入血液中

分類

物態分類

液體注射劑:亦稱注射液,俗稱「水針」。系將藥物配製成溶液(水性或非水性)、懸液或乳濁液,裝入安瓿或多劑量容器中而成的製劑。主要是根據藥物的性質與醫療的要求來決定的。一般水溶性藥物要求在注射後達到速效,故多配成水溶液或水的複合溶液(如水溶液中另加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有些藥物不宜製成水溶液,如在水中難溶或為注射後能延長藥效等,可製成油溶液、水或油混懸液、乳濁液。但這些注射液一般僅供肌肉注射用。

液體注射劑按容量分為小容量注射劑(20mL以下,常規為1、2、5、10、20mL)、大容量注射劑(50mL以上,常規為50、100、250、500mL等)。

注射用粉劑:俗稱「粉針」。某些藥物穩定性較差,製成溶液後易於分解變質。這類藥物一般可採用無菌操作法,將供注射用的滅菌粉狀藥物裝入安瓿或其他適宜容器中,臨用時用適當的溶媒溶解或混懸。如青黴素、鏈黴素、苯巴比妥鈉等均可製成「粉針」。近年來國內外已研製成功一批中藥粉針劑,如從天花粉中提取精製的結晶毒蛋白、人參提取物、葛根湯提取精製物等製備成注射用粉針劑。還有一些藥物,如酶製劑(胰蛋白酶、α-糜蛋白酶、波羅蛋白酶、輔酶A等),為了保持穩定亦常在無菌操作下冷凍乾燥後製成注射用粉針劑;有的生物製品亦採用凍干法製成粉針劑,如胎盤白蛋白注射用粉針劑等。

注射用片劑:系指藥物用無菌操作法製成的模印片或機壓片,臨用時用注射用水溶解,供皮下或肌肉注射之用,如鹽酸嗎啡注射用片。但此類製劑目前應用極少。

給藥部位

皮內注射劑:注射於表皮與真皮之間,一般注射部位在前臂。一次注射劑量在0.2mL以下,常用於過敏性試驗或疾病診斷,如毒黴素皮試液、白喉診斷毒素等。

皮下注射劑:注射於真皮與肌肉之間的鬆軟組織內,注射部位多在上臂外側,一般用量為1~2mL。皮下注射劑主要是水溶液,但藥物吸收速度稍慢。由於人的皮下感覺比肌肉敏感,故具有刺激性的藥物及油或水的混懸液,一般不宜作皮下注射。有時病人血管不易找到或其他原因,大劑量輸液也可皮下滴注。

肌肉注射劑:注射於肌肉組織中,注射部位大都在臂肌或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較皮下注射刺激小,注射劑量一般為1~5mL。肌肉注射除水溶液外,尚可注射油溶液、混懸液及乳濁液。油注射液在肌肉中吸收緩慢而均勻,可起延效作用。

靜脈注射劑:注入靜脈使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因此藥效最快,常作急救、補充體液和供營養之用。由於血管內容量大,大劑量的靜脈注射劑又稱為「輸液劑」。一次劑量自幾毫升至幾千毫升,且多為水溶液。油溶液和一般混懸液或乳濁液能引起毛細血管栓塞,故不能做靜脈注射。但近年來研究表明,某些營養性藥物與藥用油類製成的乳濁液,作靜脈注射可加速藥物的吸收,這些乳濁液的油滴應小於紅細胞,其平均直徑在1μm以下。由於血液具有緩衝作用,所以小量緩慢注射時對血液的pH值與滲透壓無多大影響,若注入大量的注射液則須考慮pH值及滲透壓。靜脈注射較皮下或肌肉注射的作用為多,凡能導致紅細胞溶解或使蛋白質沉澱的藥液,均不宜靜脈給藥。故靜脈注射劑一般不應加入抑菌劑。

脊椎腔注射劑:注入脊椎四周蛛網膜下腔內。由於神經組織比較敏感,且脊椎液循環較慢。故注入一次劑量不得超過10mL,而且要求使用最純淨的水溶液,其pH值為5.0~8.0之間,滲透壓亦應與脊椎液相等。否則由於滲透壓紊亂或其他作用,很快會引起患者頭痛和嘔吐等不良反應。總之對脊椎腔注射劑的製備與應用應嚴格要求。

給藥途徑

(1)皮內注射

(2)皮下注射

(3)肌內注射

(4)靜脈注射

(5)動脈內注射

(6)其它(心內注射、關節內注射、皮下輸液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