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蝴蝶鱼
泪珠蝴蝶鱼Chaetodon interruptus栖息于潟湖礁滩和外海珊瑚礁平原和前礁斜坡,主要活动深度20-40米,多出现在珊瑚生长丰富的区域,以软珊瑚和石珊瑚为食,也吃小型甲壳类和丝状藻类。生性胆小不易接近,十分罕见,通常组成3-5个个体的小群。
目录
特征
体宽阔侧扁,因为啃食石头和珊瑚,嘴较其他蝴蝶鱼更厚,略微伸长,下颚强壮。身体亮黄色,体侧隐约可见交叉的斜纹,眼睛有黑纹覆盖,身体末端也有黑纹,通常黑纹两边有白色细边缘,尾鳍透明,身体上部有一个黑色的圆形斑点。[1]
幼鱼与成鱼基本一致,但是幼鱼的黑色圆斑有白色的边缘,随着成长白色边缘消失,同时黑斑向下延伸出类似墨迹洇湿晕染的痕迹,有时在黑斑上方也会出现晕染。夜间休息或者受惊示警时黄色变暗,墨迹晕染消失,浮现白色的边缘凸显黑色圆斑。背鳍硬棘12-13枚,软条21-23枚;胸鳍透明,鳍条14-15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8-20枚。侧线鳞片38-47枚。
简介
这个物种仅分布在印度洋,曾和太平洋的一点蝴蝶鱼(一点清蝶)Chaetodon unimaculatus作为同一物种,因此文献中可能会将其描述为一点蝴蝶鱼的亚种,包括英语、法语和其他语言的俗名分别将它们称为印度洋眼泪蝶和太平洋眼泪蝶,这两个物种的自然分布仅在苏门答腊地区重叠,但是目前没有杂交的记录。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体色,泪珠蝴蝶鱼全身亮黄色,一点蝴蝶鱼背侧亮黄色,腹侧白色。另一个容易混淆的物种是印度洋的桑给巴尔蝴蝶鱼(非洲一点青)Chaetodon zanzibarensis,区别是桑给巴尔蝴蝶鱼的身体末端没有黑纹,而体侧遍布水平的暗色条纹,当然更明确的区别是桑给巴尔蝴蝶鱼的背侧黑斑没有晕染。
水族养殖
泪珠蝴蝶鱼的自然食谱主要是珊瑚,但它们并不挑食,在不同的栖息地发现的种群都分别以当地盛产的珊瑚为食,并不体现出专食性,也吃各种无脊椎动物和藻类,因此在圈养环境中也能很快的适应食物转换,几乎能接受人工提供的任何食物,是初次尝试蝴蝶鱼的很好选择,当然它们的不挑食也导致了无法混养在珊瑚缸。饲养条件可以类比其他蝴蝶鱼,需要大型的温和鱼类纯鱼缸,缸内要有活石造景和开阔的游泳空间,饲养一个个体最小需要的水体是350升。
饲养信息
建议水族箱尺寸:1000升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23-27℃
性情:温和
食物:杂食,包括各类石珊瑚、软珊瑚和海葵,小型无脊椎动物,甲壳类,浮游动物,丝状藻类。
最大体长:20厘米
生活水深:2-60米
IUCN评级:LC 低危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的热带海域,东非到安达曼海,南至澳大利亚,北至日本南部,然后向东穿越热带太平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