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
泰興市,江蘇省泰州市下轄市,是江蘇省直管縣三個試點之一,享有部分地級市職權。泰興置縣於南唐昇元元年(公元937年),縣名由來是隨泰州興起之意。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泰興市(縣級)。
泰興市地圖 | |
---|---|
泰興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北緯31°58′12"~32°23′05",東經119°54′05"~120°21′56"。東接如皋市,南界靖江市,西瀕長江,與揚中市、常州市武進區隔江相望。北鄰泰州市姜堰市,東北與海安縣接壤,西北與泰州市高港區毗連,總面積1172.27平方千米,水域216.58平方千米(含江域面積42.88平方千米)。泰興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9℃。
泰興有教育之鄉、銀杏之鄉、建築之鄉、提琴之鄉、減速機之鄉之稱。 2015年3月,入選國家衛生城市。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泰興市
面積: 1172.27平方千米
外文名稱: Taixing City
人口: 119.53萬人(2015年)
別名: 柴墟、羌溪、延陵、濟川
方言: 江淮官話-泰如片-泰興話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 江蘇省泰州市
著名景點: 銀杏森林公園、黃橋戰役紀念館、慶雲寺
下轄地區: 1個街道、14個鎮、1個鄉
機場: 揚州泰州機場
政府駐地: 濟川街道
火車站: 黃橋站
電話區號: 0523
車牌代碼: 蘇M
郵政區碼: 225400
地理位置: 蘇中平原南部、長江三角洲
行政代碼: 321283
大學: 揚州大學泰興分校
地區生產總值: 731.66億元(2015年)
人均生產總值: 67935元(2015年)
市委書記: 張育林
市長: 劉志明
建制沿革
泰興置縣於南唐昇元元年(公元937年),縣名由來是隨泰州興起之意,屬泰州管轄。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改屬揚州。南宋紹興初,再屬泰州;五年(1135),仍改屬揚州;十年又屬泰州;十二年又改屬揚州。元時升泰興為上等縣,屬揚州路總管府。明屬揚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改屬通州。民國3年(1914)屬蘇常道,16年直屬江蘇省,22年屬泰州行政督察區,23年改屬揚州行政督察區。1949年全縣解放,屬泰州行政區。1953年屬揚州行政公署,1983年屬揚州市。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泰興市(縣級),由江蘇省直轄、揚州市代管。1996年8月由新設的地級泰州市代管。1997年4月,經省政府批准,將口岸、刁鋪、田河、許莊、永安洲5個鄉鎮劃歸泰州市高港區。2008年8月,胡莊鎮,泰興市第二捕撈分司,宣堡鎮趙王、喬楊、明河、錢趙、管營、孔橋、蔡莊等7個村劃歸泰州市高港區。始建縣時,縣治設於濟川鎮。後因塌江,於北宋太祖乾德二年(964),縣治由濟川鎮移至今口岸以西的柴墟,並於四周累土為城。南宋紹興初年,縣治遷至延齡村(原泰興鎮,今濟川街道)。是亦為今市治[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泰興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北緯31°58′12"~32°23′05",東經119°54′05"~120°21′56"。東接如皋市,南界靖江市,西瀕長江,與揚中市、常州市武進區隔江相望。北鄰泰州市姜堰市,東北與海安縣接壤,西北與泰州市高港區毗連。東西最大直線距離為47.0千米,南北最大直線距離為43.5千米。全市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總面積1172.27平方千米,水域216.58平方千米(含江域面積42.88平方千米),占18.4%[2]。
地形地貌
泰興市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由東北向西南漸次傾斜。按地貌特徵,泰興市可分為高沙土地區,沿靖圩田地區,沿江水田地區。泰興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由東北向西南漸次傾斜。
氣候環境
泰興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9℃,一月最冷,平均氣溫2.0℃,最低氣溫-10℃;七月最熱,平均溫度27.6℃,最高氣溫40℃。年平均降水量1027毫米,日照2125小時,無霜期220天。
2014年,全市氣候基本持點:氣溫正常略偏高,降水正常略偏多,日照正常略偏少。年平均氣溫16.2℃,比常年高0.4℃;1月、3-5月、10-11月均比常年同期偏高,其中1月為歷年同期次高值,比常年偏高2.4℃。年極端最高氣溫36.4℃,出現在7月22日,全年35℃以上的高溫日數11天;年極端最低氣溫-4.6℃,出現在1月22日。年降水總量1181.7毫米,比常年多150.0毫米;年一日最大降水量90.8毫米,出現在9月1日。是年6月25日人梅,7月18日出梅,梅期長23天,梅雨量270.8毫米,比常年偏多近2成;梅雨總的特點是人梅、出梅均偏遲,梅期內出現4次強降水過程,分別出現在6月26日、7月2日、7月5日、7月12日。年日照總時數1877.3小時,比常年少80.8小時,占可照時數的4.2%。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泰興市水資源分為降水、過境水、地下水,其中以降水、過境水為主,約80%的水依靠從長江引進。由於受潮汐和境內河網調蓄能力的限制,長江過境水量雖然較大,但利用率很低,年引江水量約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主要通過降雨和外引江水滲入補給,年滲人補給量為2.1億立方米,其中降雨補給量1.2億立方米,外引江水滲入補給量0.9億立方米。
江灘資源
全市自然岸線長度24.2千米,其中可利用深水岸線(指-10米以下等高線或深槽距長江一般小於200米一500米)4.6千米,中深水岸線(指-10米一5米等高線距江岸線長度一般小於200米一500米)2.5千米,淺水岸線(指距長江岸200米一500米範圍內河床高程在-5米以上)17.1千米。全市現有江灘約1030公頃,其中堤外灘地約200公頃,灘面高程▽2.0米一3.0米(85高程下同);天星港至焦土港江中天星洲洲體長約8750米、洲體最寬處約1450米、面積約830公頃、洲頂高程約2.0—3.0米。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116964.83公頃,其中農用地80133.01公頃(耕地66887.1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8.51%;建設用地 24983.9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1.36%;未利用地11847.90公頃,占土地 總面積的10.13%。土地形態以平原為主,河流縱橫其 間,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由東北向西南漸次傾斜。按 地形特徵,全市地貌可分平原、河流、灘地3種形態。
二氧化碳資源
黃橋地區二氧化碳氣田基本探明儲 量面積19.51平方千米,控制儲量面積32.67平方千米,總面積52.18平方千米,經濟開採儲量6.676X109立方米,埋藏深度1800米一2650米,純度在99.8%以上。氣田壓力高,屬中深層、低豐度、高產能的中型氣田,是目前國內已探明的儲量最大、開發程度較高的天然二氧化碳氣田。二氧化碳產品主要應用於鑄造、焊接、化工、飲料、食品保鮮等行業。
氦氣資源
氦氣分布在溪橋鎮一帶。已知氦氣層厚 度5.4米,面積較小,屬小型礦床;氦氣埋藏淺,易開採:品位高,品1.06%—1.17%。氦,產品主要應用於航天、航空、醫療衛生、深水作業等行業。
地熱資源
河失鎮、宣堡鎮、國際大酒店、濟川街道西南地下蘊含豐富的地熱資源。河失鎮成功鑽探一口地熱淺井,地熱井口溫度37℃,湧水量2000立方米/天,地熱水中偏硅酸和溴含量達國家醫療熱礦水標準,鍶含量超過國家地熱標準。地熱水可間接用於醫療、洗浴行業。
石油資源
黃橋地區是全市唯一發現工業性氣田的 地區。黃橋最深探井N4井有良好的油氣顯示,包括可燃氣、凝析油、輕質油和一般原油。已完鑽的溪平1井於龍潭組地層常規測試獲得日產5.51噸的穩定工業油流。
區域人口
人口詳情
2015年末全市家庭總戶數39.19萬戶,年末戶籍總人口119.53萬人,比上年減少0.3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761人,出生率8.99‰,比上年上升0.54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0364人,死亡率8.66‰,比上年上升0.2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0.33‰,比上年上升0.25個千分點。年末常住人口107.7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1.13萬人,比上年增加0.94萬人。在常住人口中,0-14歲、15-64歲、65歲及以上人口分別占比13.1%、70.9%、16.0%。
民族詳情
截至2014年底,泰興全市居民中有36個少數民族,共2161戶,合計3909人。少數民族人口分布在全市16個鄉鎮(街道),具體分布情況是:濟川街道217人,濱江鎮104人,虹橋鎮83人,宣堡鎮56人,張橋鎮104人,姚王鎮179人,黃橋鎮957人,廣陵鎮211人,新街鎮185人,分界鎮224人,元竹鎮192人,珊瑚鎮233人,曲霞鎮89人,根思鄉86人,古溪鎮436人,河失鎮553人。
其中:土家族1255人,苗族1023人,布依族356人,侗族263人,回族192人,壯族132人,彝族126人,蒙古族94人,滿族77人,白族59人,黎族57人,傈僳族45人,瑤族35人,藏族30人,朝鮮族28人,仡佬族23人,水族21人,仫佬族15人,傣族13人,畲族13人,拉祜族12人,佤族7人,錫伯族4人,毛南族4人,羌族3人,達斡爾族3人,鄂倫春族2人,柯爾克孜族2人,哈薩克族2人,維吾爾族2人,土族2人,哈尼族1人,怒族1人,塔吉克族1人,基諾族1人,保安族1人,另有穿青人7人。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1.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10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353.32億元,增長11.6%;第三產業增加值329.24億元,增長11.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7935元,比上年增加5163元。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6.9:51.6:41.5調整為6.7:48.3:45.0。服務業快速發展,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103.94億元,同比增長23.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3.4%。城鄉一體化發展紮實推進,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7.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質量強市繼續推進,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7件,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8個。連續15屆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排名第51位,比上年前移三位。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9%,其中食品價格上漲6.0%,非食品價格下跌0.1%。食品中,糧食上漲4.4%,肉禽及其製品上漲9.2%,水產品上漲2.5%,鮮菜上漲10.1%,油脂下跌5.6%,蛋下跌6.7%。非食品中,煙酒上漲1.9%,衣着上漲1.9%,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1.7%,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4%,交通和通信下降3.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下降1.1%,居住下降0.7%。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79億元,增長17.1%。其中,稅收收入完成43.81億元,同比增長16.9%,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83.0%。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公共財政預算支出67.45億元,同比增長10.2%。財政用於民生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比重達7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3.03億元,比上年增長19.5%;科學技術支出2.36億元,增長255.4%;住房保障支出3.21億元,增長127.0%;醫療衛生支出6.83億元,增長6.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53億元,增長7.4%;農林水事務支出13.1億元,增長9.3%。
第一產業
2015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83.47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全年糧食總產量達71.30萬噸,比上年淨增0.74萬噸,實現「十二連增」。全市糧食種植面積143.54萬畝,糧食單產為497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全年上市生豬109萬頭、家禽528.07萬羽、山羊7.13萬隻、禽蛋2.48萬噸、水產品2.53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0%、0.2%、1.2%、1.2%和2.0%。全市林木覆蓋率達24.3%。
全市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2.42萬畝,高效農業比重達50%;新增高標準農田4萬畝。擁有規模養殖場(戶)4123個,其中萬頭豬場11家、萬羽禽場172家、千隻羊場16家、五百頭以上牛場2家;生豬、蛋禽、肉禽、奶牛、山羊的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91.4%、99.2%、100%、100%和48.0%;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率達71.6%,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63個、綠色食品10個,農產品檢測合格率達99.4%。泰興銀杏栽培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全年新增各類農機具869台套,其中插秧機218台、大中型拖拉機90台、聯合收割機107台、糧食烘乾機100台、耕整地機械178台。新建電灌站70座、各類田間配套建築物104座、硬質襯渠90公里、混凝土路48.89公里。
第二產業
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長17.0%。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41.88億元,增長21.8%。其中,輕工業605.74億元,增長13.4%;重工業1936.13億元,增長24.7%。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實現產值1948.21億元,增長24.5%,其中私營企業880.87億元,增長28.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08.42億元,增長22.4%;利稅392.94億元,增長29.4%;利潤235.12億元,增長25.9%。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0家,新增年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企業5家、過50億元企業2家。
重點產業增長較快。機電、化工、醫藥三大支柱產業實現產值2000.54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78.7%。其中,機電、化工、醫藥行業分別完成規模以上產值1002.30億元、872.79億元、125.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3%、22.4%、16.1%。工業經濟集聚效應進一步發揮。「一區五園」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66.40億元,增長23.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81.3%,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60億元,同比增長16.7%。上繳地方稅收6.63億元,比上年增長19.9%。全年承建規模工程2534幢,其中29層以上工程363幢。獲得魯班獎1項,國家優質工程獎2項,創省優質工程「揚子杯」6項,創省標化工地9項。市一建公司建成省級技術研發中心。全年新增一級建造師87人,二級建造師223人,獲得國家級工法2項,省級工法10項,省級QC成果9項。
第三產業
201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8.96億元,增長10.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2.56億元,增長18.4%。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154.14億元,增長12.2%;住宿和餐飲業37.38億元,增長12.1%。全年實現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78億元,比上年增長14.5%。
限額上批發和零售業中,汽車類零售額9.91億元,增長28.3%;中西藥品類零售額6.82億元,增長67.5%;煙酒類零售額1.13億元,增長40.0%;化妝品類零售額0.80億元,增長32.6%;金銀珠寶類零售額0.95億元,增長25.2%。剛性需求穩定增長,糧油、食品類零售額9.01億元,增長8.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3.30億元,增長3.7%;日用品類零售額1.39億元,增長2.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3.51億元,下降0.4%。
對外貿易總體平穩放緩,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24.34億美元,下降9.0%。其中,進口總額11.80億美元,下降12.6%;出口總額12.54億美元,下降5.3%。利用外資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實際到賬註冊外資3.24億美元,增長36.0%;新批協議註冊外資3.65億美元,下降54.6%。全年共批准外資項目30個,其中新批項目21個、增資項目9個,總投資超3000萬美元的項目9個。
全年接待遊客2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3.2%。黃橋鎮入選「長三角最佳慢生活旅遊目的地」,宣堡古銀杏公園獲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祁巷村獲評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小南湖風景區成功申報3A景區,全市A級景區達6家。
歷史文化
民俗風情
中國(泰興)銀杏節:中國(泰興)銀杏節由"銀杏藝術節"、"銀杏科技節"演化而來。泰興是"銀杏之鄉",古銀杏、銀杏定植數、銀杏產量、銀杏品質均居全國之冠。每年在銀杏成熟的時候舉辦此節,旨在以銀杏為媒,宣傳泰興。銀杏節期間,一般都要舉辦論壇,科技市場,產品交易,信息發布,項目洽談,人才引進以及大型文藝演出等活動,以促進泰興的知名度,強化招商引資、院企對接、項目開發等工作,推進全市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從1991年泰興舉辦首屆銀杏藝術節開始,銀杏節為泰興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泰興市黃橋鎮)燒餅節:中國(泰興市黃橋鎮)燒餅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營造出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整個活動由開幕式、燒餅展銷會、黃橋古鎮游、等九大系列組成。每個系列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展示了黃橋經濟社會建設的喜人成果和黃橋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黃橋燒餅展銷會上,十多個品種和特色的黃橋燒餅銷售總額超過了150萬元,黃橋古鎮游的啟動,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平均每天旅遊人數達到2萬餘人。
黃橋燈會:正月十五元宵節,黃橋一帶民間素有觀賞花燈的習俗。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所以,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也稱燈節。
泰興小吃:在泰興歷史上,民間小吃名目繁多花樣百出,其叫賣方式也多種多樣。據「泰興縣飲食服務業簡史(初稿)」中記載,小食以挑擔沿街叫賣的為多,設點、提籃、挎桶的次之,甚至還有頂在頭上兜售的。現經初步統計,挑擔叫賣的有:豆腐腦(花)、糖粥、白豌豆粥、下粉絲、湯圓、扁食、扁團、炒白果、餛飩、油炸臭豆腐、豆腐乾、梅花糕蛋卷、蔥油餅、烘、炕、煮山芋、牛肉湯、水酵餅、麻團、棉花糖。提籃挎桶攬客的有:茴香螺絲、五香豆芽、蝦池兒、摘嫩、涼團、菱角、馬蹄(荸薺)、粢飯、五香茶干、蘭花干、五香茶葉蛋、炒花生米、炒瓜子、炒蠶豆、麻花兒、米糰、方糕、白糖油餃兒、米屑饅頭、粽子、春卷、糖球兒(插於草把上)。頂在頭上兜售的是侉餅。這些小吃,有常年供應,也有隨季節上市。以當地人經營為主,也有里下河地區的人搖着「冒冒船」(小船)前來販賣的。時間段上,分早、中、晚和夜市。小吃雖難登大雅之堂,卻頗受普通百姓特別是學童的歡迎。據老人們回憶,在民國後期,泰興城內提籃挑擔賣糖果的尤盛。攤主們挑着或挎着方木盒走街串巷,盒內裝着各式自製糖果,盒上蓋着擦得雪亮的玻璃,糖果隨季節變換,有花生糖、桂香糖、芝麻糖、粽子糖、皮糖、薄荷糖等10 余種之多,同時也兼營甘蔗、荸薺及地產的桃、杏、李、枇杷等水果。有的攤主還備有牌九簽筒、骰子,以博採招攬顧客。
名優特產
黃橋燒餅:黃橋燒餅具有 "香脆兩面黃,外撒芝麻內擦酥"的傳統特色。它外形飽滿美觀,色澤金黃如蟹殼,入口酥鬆,不焦不糊、不油不膩,堪稱燒餅界中的超級極品,一等一的江南名點。 2003年榮獲"中華民族小吃"的稱號,2004年獲"江蘇食品博覽會金獎",2005年被評為泰州市名牌產品。
泰興白果:泰興白果是江蘇省泰興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產品營養豐富,藥食俱佳,經常食用泰興白果,可防治老年痴呆、哮喘痰咳、遺精、帶下、尿頻等多種疾病。據《泰興縣誌》記載及專家現場考證,泰興銀杏已有1000多年栽培歷史。至2003年底,泰興市有500年以上古銀杏樹121株,其中千年以上的12株,百畝以上古銀杏群落20多個。泰興銀杏嫁接歷史也相當悠久,早在18世紀就採用嫁接技術繁殖泰興白果,據2009年統計,存200年以上銀杏嫁接樹1251株。泰興市廣泛採用嫁接技術,有定植銀杏嫁接樹530萬株。早在鴉片戰爭之前,就以白果換貨物(如棗子、柿等)的形式與山東、山西等地進行交流;鴉片戰爭後,才經鎮江、上海、香港等港口遠銷東南亞、泰國、澳州。據江蘇實業志記載,1932年,泰興白果出口1.5萬擔。20世紀80年代後又進入日本、美國、歐洲市場。每到收穫季節,國內外客商雲集泰興收購白果,80%銷往東南亞、港澳、日本、歐美等國家地區,出口免檢。
泰興涼粉:涼粉的原材料與四川涼粉類似,有時候是山芋粉,有時候是綠豆粉。但調料與其它城市均不同。精緻的地方至少除了普通的香醋、醬油、香油以外還會有:芹菜末、豆腐香乾末、榨菜末、蒜泥、小蝦米。辣椒隨個人需要添加。泰興涼粉也不會象四川涼粉一樣切條或是塊,而是用特製的刨刀一圈一圈刨出來,細細長長。
宣堡小餛飩:宣堡小餛飩具有皮薄餡嫩、味美湯鮮的特點,深受普通百姓和各階層人士的喜愛。其中小餛飩的麵皮,薄似宣紙,幾近透明,可以用火柴點燃,做法堪稱一絕。全為手工製作,分為擀皮、拌餡、捏包、做湯、出鍋。20世紀60、70年代,在泰興飲服業組織的小餛飩技術大比武中,宣堡小餛飩多次榮獲一等獎。20世紀80年代後,許多客人都慕名前來品嘗,宣堡小餛飩名揚內外,頗為中外人士所稱道。
泰興元麥:泰興元麥是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的特產。元麥籽粒細磨成粉後被稱之為「粯子」,煮成紅色或淺褐色的粯子粥,香味濃郁、口感上佳。泰興元麥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泰興蕎麥:泰興蕎麥是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的特產。泰興蕎麥株高70-90cm,花被片橢圓型,基部呈綠色,中上部為白色。果實為瘦果,三角形,稜角較銳,果皮光滑,無腹溝,籽粒褐色。泰興蕎麥是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泰興花生:泰興花生是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的特產。泰興盛產花生果,種植歷史悠久,品質上乘,為傳統聞名的「豬、油、酒」三大特色之一。在繼承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泰興市農科所採用高新技術孵育,成功推廣出了泰花一號、泰花二號、泰花三號新品種,具有保持原有品質、大幅度提高產量、趨於優質專用的特性。
風景名勝
黃橋古鎮
黃橋古鎮 | |
---|---|
黃橋建鎮於北宋神宗元豐年間,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鎮和具有豐厚底蘊的文化名鎮。它南瀕長江,東連如皋,北接姜堰,是蘇中、蘇北地區通往蘇南的重要門戶,也是蘇中蘇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鎮。黃橋歷史上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樞紐之稱,334省道、如黃線、姜八線在鎮區內交叉穿越,寧靖鹽和寧通兩條高速公路從黃橋擦境而過,新(沂)長(興)鐵路在黃橋設有客貨編組站。
黃橋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黃橋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築就有2000餘間,以及少量的宋代建築。現有東、南、西3片傳統古街區,總面積近30公頃。有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古街巷24條、古寺廟3座、宗祠7座,還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黃橋又是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指揮著名的黃橋戰役之地,至今仍保留着不少革命歷史遺蹟遺址。抗日救國時期,一場震驚中外的黃橋決戰成為黃橋的歷史增添的新的輝煌,一曲黃橋燒餅歌從此唱響了大江南北。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為江蘇省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並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慶雲禪寺
慶雲禪寺 | |
---|---|
寺廟始建於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廟房殿堂九十餘間,分廟院和塔院兩部分。
廟院坐北朝南,山門內東西兩側分立着嚴守佛門的哼哈二將。進入院內,兩旁巋然聳立着鐘鼓二樓。順甬道前行至天王殿,供彌勒、韋陀和四大天王。天王殿北為大雄寶殿,供奉如來佛。殿東為觀音殿,西為地藏殿,後為藏經樓。
廟院西廂房中間有一門通向塔院,內有一座法輪塔,高五層,外形八角,內形正方,樓閣式。登上塔頂,一覽無餘。寺內遍植名花異草,奼紫嫣紅,爭奇鬥豔,襯托着寶塔的巍然雄姿。
楊根思烈士陵園
楊根思烈士陵園 | |
---|---|
楊根思烈士陵園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等功臣、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烈士而建。全陵園花草芬芳,綠樹成蔭,碧水環繞,環境幽靜莊嚴。
陵園內有:「楊根思烈士碑」,碑文為陳毅元帥手書。楊根思烈士塑像,身高3.18米,立於金山石基座上,館正中立豎碑1座,鐫刻着彭德懷元帥的手跡「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志願軍的模範指揮員——楊根思烈士永垂不朽!」
兩側為6個陳列室,有烈士的生平事跡,烈士戰鬥形象塑像,還有為宣傳烈士事跡所出版的各種書籍12本、紀念冊1本、圖片165幅、書畫4件、烈士遺物2件、革命文物32件、重要複製品3件,以及朝鮮贈送的獎旗、勳章和朝鮮勞動黨主席金日成饋贈的禮品等等。
再後為楊根思烈士紀念堂,屋脊上聳立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8個大字。檐下有「氣壯山河」的橫匾,堂內有烈士半身石膏塑像,並陳列着各界敬獻的花圈、輓聯、祭軸等。最後為楊根思烈士衣冠冢,冢在半月形的土山正中,山上栽有青松翠柏、鬱鬱蔥蔥。
此園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等功臣、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烈士而建。於1955年10月動工,初名「楊根思烈士祠」。1965年改名為「楊根思烈士紀念館」,張愛萍題寫了館標。1970年改名「楊根思烈士陵園」。
泰興公園
位於如泰運河北側,濟川北路兩首,2003年5月28日正式開園。占地230畝,其中水面90畝,分5個功能區,即生態群島區、水上活動區、人文紀念區、花卉景觀區和休閒娛樂區。
生態群島區位於公園北側,島內以樹、草為主,無任何修飾和人工景點,給人一種返樸歸真的感覺。
水上活動區即公園北側大面積的水面,設有漂流小屋、休閒垂釣、船影漿聲等活動項目,可以充分滿足人們的親水本性。
人文紀念區位於公園中部西側,其主體景點是中安輪遇難烈士紀念館。該館是省政府為紀念新四軍蘇浙軍區北撤渡江遇難的八百烈士而興建的。這裡既是憑弔瞻仰革命烈士的場所,又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花卉景觀區由銀杏坡、梅花嶺、法式園、音樂噴泉、雙亭、木亭、索橋等景點組成。
休閒娛樂區位於公園南端,由動物園和兒童遊樂園組成。
古銀杏群落森林公園
泰興市宣堡鎮號稱「中國銀杏第一鎮」,核心區在張河一帶,現有定植銀杏13800多株,其中千年古銀杏3株,200年以上的銀杏樹1600多株,百年以上的銀杏樹3800多株。是全國乃至世界罕見的古銀杏群落。
古銀杏枝繁葉茂的巨大樹冠和矮干形成了泰興銀杏的獨特姿態,片片大樹或圍於村莊,或分布於溝邊、路旁,渾然天成,映襯成趣,猶如華蓋雲集,四季景色各有千秋。有關專家學者譽之為「自然之奇觀,休閒之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