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苞茅
泰国苞茅 |
中文学名:泰国苞茅 拉丁学名:Phyllanthus clarkei Hook. f.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黍亚科 属:苞茅属 |
泰国苞茅(Hyparrhenia rufa (Nees) Stapf var. siamensis Clayton),是禾本科,苞茅属下的一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目录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3米。秆基常膝曲,上部直立,粗可达8毫米,在伪圆锥花序下具5-7节,秆及节均光滑无毛。叶鞘基部的长于节间,上部的短于节间,均无毛;叶舌干膜质,长约2毫米,顶端圆钝;叶片狭线形,长30-60厘米,宽2-8毫米,两面无毛,边缘粗糙,主脉明显。大型伪圆锥花序较疏展,佛焰苞线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3-5毫米,包卷着孪生的总状花序柄基部,孪生总状花序开放时伸出佛焰苞,孪生总状花序柄纤细,常弯曲,无毛或被白色长柔毛;每孪生总状花序具6-7芒,上部的总状花序基长3-5毫米,圆柱形,无毛或疏生白色长柔毛,下部的总状花序基长1-2毫米,扁圆柱形,无毛或被白色柔毛;总状花序通常不反折,上部的总状花序具1-2同性对,下部的常具1同性对;小穗柄和总状花序轴节间压扁,等长或小穗柄较长,二者长为小穗的1/2左右,边缘被金黄色柔毛。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4-5毫米;基盘狭楔形,长1-1.2毫米,密生白色或金黄色髯毛;第一颖长圆形,长约4毫米,顶端钝,背面被金黄色柔毛,边缘内卷;第二颖舟形,稍长于第一颖,顶端钝;第一外稃线状披针形,短于第一颖,膜质透明,边缘内卷,被倒生的长柔毛;第二外稃线形,顶端2齿裂,自裂齿间生1膝曲旋扭的芒,芒长2-3厘米,芒柱被棕色短硬毛;花药长约3毫米。有柄小穗披针形,第一颖长约4毫米,无芒,背部被金黄色柔毛;第二颖较第一颖短,披针形,具3脉,边缘具纤毛;第一外稃短于第一颖,膜质透明,披针形;第二外稃较狭,无芒;雄蕊3或退化。花果期10-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1200米的山坡草地。[1]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泰国及缅甸等地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