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澤瀉科(Alismataceae),是一種單子葉植物綱、沼生目多年生草本。澤瀉科有根狀莖,葉大多數基生,直立或浮水以至沉水,澤瀉葉隨生活習性有種種形態,對該科在系統學上的位置有不同意見。澤瀉科主要產於北半球溫帶至熱帶地區,大洋洲、非洲亦有分布。中國南北均有分布。

目錄

簡介

本科植物葉常有長柄,基部鞘狀而開裂,有線狀披針形至卵圓形常箭簇狀葉片,主脈與葉緣平行聚合於葉頂端,橫脈常密集而平行;水生的種類葉常有兩種類型:出水葉,如箭形葉或戟形葉等,葉脈在邊緣成網結;沉水葉,條形或帶形,橫隔很明顯。[1]

重點特徵

草本,生水中或沼澤地,花在花葶上輪狀排列,外輪花被顯然呈萼狀,心皮離生,聚合瘦果。

形態特徵

水生或沼生草本,具球莖。葉基生,葉柄基部鞘狀。花常輪生於花葶上;花兩性或單性,輻射對稱;花被片6枚,外輪3枚綠色,萼片狀,宿存,內輪3枚花瓣狀;雄蕊多數至6枚;雌蕊多數至6枚,離生,子房上位。聚合瘦果。 花序總狀、圓錐狀或呈圓錐狀聚傘花序,稀1-3花單生或散生。花兩性、單性或雜性,輻射對稱;花被片6枚,排成2輪,覆瓦狀,外輪花被片宿存,內輪花被片易枯萎、凋落;雄蕊6枚或多數,花葯2室,外向,縱裂,花絲分離,向下逐漸增寬,或上下等寬;心皮多數,輪生,或螺旋狀排列,分離,花柱宿存,胚珠通常1枚,着生於子房基部。 瘦果兩側壓扁,或為小堅果,多少脹圓。種子通常褐色、深紫色或紫色;胚馬蹄形,無胚乳。

地理分布

本科含13個屬、約90種,主要產於北半球溫帶至熱帶地區,大洋州、非洲亦有分布。在我國共有5個屬、約19個種、1個亞種、1個變種、1個變型,野生或引種栽培,全國均有分布。主要有澤苔草屬(Caldesia)、澤瀉屬(AILsma)、冠果草屬(Lo-photocarpus)、毛莨澤瀉屬(Ra肌alisma)、慈姑屬(SagiUaria)。主要生藥有澤瀉、建始澤瀉、矮慈姑等。

品種分類

我國習見的有澤瀉屬(Alisma Linn.)、慈姑屬(Sagittaria Linn.)、毛茛澤瀉屬(Ranalisma Stapf.)植物。 珍稀瀕危水生植物寬葉澤苔草寬葉澤苔草(Caldesia granis Samuel)。是一種珍稀瀕危水生植物。它曾經一度被認為已經從中國大陸滅絕,但又在湖南省的一個高山沼澤中被發現。本文首次報道了依據上述新發現地點的寬葉澤苔草材料進行的細胞學研究結果。核型分析結果表明:本種染色體數目為22,其染色體組型高度不對稱。

結合前人對寬葉澤苔草一些近緣種的細胞學及古生物學研究結果,作者認為澤苔草屬植物很可能是澤瀉科中最進化的一個屬。

長喙毛茛澤瀉

學名:Ranalisma rostratum

別名:毛茛澤瀉

科屬:澤瀉科毛茛澤瀉屬

形態特徵:多年生沼澤草本,具纖匐枝。葉基生,膜質,寬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6厘米,寬1.5~3.5厘米,頂端銳尖,基部略呈心形,具纖毛,柄細,長10~25厘米,基部鞘狀。

花葶高10~20厘米,直立,有花1~3朵,頂生,苞片2,長約7毫米,萼片3,寬橢圓形,長約5毫米,花瓣3,與萼片等長,花托凸出成球形,花後伸長,雄蕊9,心皮多數,分離,花柱長喙狀。

瘦果兩側壓扁,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周圍有薄翅,具長喙狀宿存花柱。

慈姑

生於池塘或水渠中,南方多栽培。具異形葉性。膨大的球莖俗稱「慈姑」。花單性,總狀花序下部生雌花,上部生雄花,雄蕊、心皮均多數。球莖富含澱粉,供食用。又為滋養強壯和止血藥,花和葉也入藥。

慈姑

沼生小草本,是豫南地區稻田習見雜草。 矮慈姑,澤瀉科慈姑屬,一年生沼澤植物。葉基生,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6—14厘米,寬3—8毫米,先端漸尖,略鈍,基部1厘米鞘狀,邊緣膜質,全緣,無柄,縱脈3—5條,基出,平行,其間橫脈多數,與縱脈正交幾等粗。 花序柄長6—20厘米,直立,花序長4—5厘米,花2—3輪,每輪有花2—3朵。雌花通常1朵,居下輪,無柄;雄花2—5,具長1—2.5厘米的細梗;苞片長橢圓形,鈍;萼片倒卵形,花瓣白色,比萼片稍長;雄蕊通常12,花絲寬、短,花葯長圓形;心皮多數;集成球形。

瘦果寬倒卵形,長3毫米,寬4—5毫米,扁平,兩側具薄翅,頂端圓形,有雞冠狀鋸齒。花期7—10月。

產雲南騰衝,生於水田中;四川(屏山)、貴州、廣西、廣東、台灣、江西、湖北、江蘇、安徽、浙江、河南、陝西也有,分布於朝鮮、日本。全草供藥用,能清熱、解毒、利尿;治瘡毒、濕疹、喉炎。

澤瀉

多年生沼生草本,花兩性,雄蕊常6個,心皮多數。我國各地均有分布。球莖入藥,含澱粉、蛋白質和揮髮油,有清熱、利尿、滲濕之效,可治腸炎、瀉痢等疾病。

多圖

分類地位

對該科在系統學上的位置有不同意見,有不少人認為該科為單子葉植物中最原始科之一。但從維管束解剖學上看,導管上具有單孔或多孔,已具有相當的進化特徵。

澤瀉科隸屬澤瀉目,澤瀉目常被認為是單子葉植物綱的最古老的類群。可是,從演化的位置來說,它們決不會是在單子葉植物綱進化的幹線上,因為,原始的單子葉植物,應該有雙核花粉和具胚乳的種子(而澤瀉科沒有)。

在克郎奎斯特的系統中,澤瀉目被看作是一個靠近基部的旁支。一個保留着若干原始特徵的殘遺類群。在木蘭亞綱內,古老的睡蓮目與澤瀉亞綱有着緊密的關係。

價值

澤瀉俗名水藥菜。野生及栽培。地下塊莖近圓球形,長4~7厘米,直徑3~5厘米,塊莖中含有澤瀉醇A、澤瀉醇B等5種三萜類化合物以及揮髮油、有機酸、1種植物甾醇、1種植物甾醇苷、樹脂、蛋白質及大量澱粉,功用利水泄熱。葉亦可治乳汁不通。

慈姑多年生水生草本,常栽培,有匍枝,枝端膨大的球莖供食用,也入藥,功用益肺化痰,清熱解毒。

澤瀉的功效與作用

利水,滲濕,泄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1. 《本經》:「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五臟,益氣力,肥健。」
  2. 《別錄》:「補虛損五勞,除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瀝,逐膀胱、三焦停水。」
  3. 《藥性論》:「主腎虛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熱,直通水道。」
  4. 《日華子本草》:「治五勞七傷,主頭旋、耳虛鳴,筋骨攣縮,通小腸,止遺瀝、尿血。」
  5. 《醫學啟源》:「治小便淋瀝,去陰間汗。《主治秘訣》雲,去舊水,養新水,利小便,消水腫,滲泄止渴。」
  6. 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7. 《綱目》:「滲濕熱,行痰飲,止嘔吐、瀉痢,疝痛,腳氣。」[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