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茄子
洋茄子 |
番茄(學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是茄科、番茄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體高0.6-2米,全體生粘質腺毛,有強烈氣味,
莖易倒伏,葉羽狀複葉或羽狀深裂,花序總梗長2-5厘米,常3-7朵花,花萼輻狀,花冠輻狀,
漿果扁球狀或近球狀,肉質而多汁液,種子黃色,花果期夏秋季。
番茄原產南美洲,中國南北方廣泛栽培。喜溫性,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太嚴苛,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壤土生長良好。
番茄的果實營養豐富,具特殊風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番茄醬、汁或整果罐藏。
目錄
植物學史
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帶。在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地仍有大面積野生種的分布。番茄屬分為有色番茄亞種和綠色番茄亞種。
前者果實成熟時有多種顏色,後者果實成熟時為綠色。番茄屬由普通栽培種番茄及與栽培種番茄有密切關係的幾個種組成,大體上又分為普通
番茄和秘魯番茄兩個複合體種群。普通番茄群中包括:普通番茄、細葉番茄、奇士曼尼番茄、
小花番茄和奇美留斯凱番茄、多毛番茄;秘魯番茄群中包括智利番茄和秘魯番茄。
栽培番茄的祖先是櫻桃番茄。墨西哥較早馴化栽培,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傳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後傳到意大利,1575年相繼傳到英國和中歐各國,
當時作為觀賞植物。18世紀中葉開始作食用栽培。1768年米勒首次作出植物學描述,進行分類和定名。17世紀傳入菲律賓,後傳到其他亞洲國家。
中國栽培的番茄從歐洲或東南亞傳入。清代汪灝在《廣群芳譜》的果譜附錄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艾,花似榴,
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由於番茄果實有特殊味道,當時僅作觀賞栽培。到20世紀初,
城市郊區始有栽培食用。中國栽培番茄是從50年代初迅速發展,成為主要果菜之一。
形態特徵
番茄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0.6-2米,全體生粘質腺毛,有強烈氣味。莖易倒伏。葉羽狀複葉或羽狀深裂,長10-40厘米,
小葉極不規則,大小不等,常5-9枚,卵形或矩圓形,長5-7厘米,邊緣有不規則鋸齒或裂片。
花序總梗長2-5厘米,常3-7朵花;花梗長1-1.5厘米;花萼輻狀,裂片披針形,果時宿存;花冠輻狀,直徑約2厘米,黃色。
漿果扁球狀或近球狀,肉質而多汁液,桔黃色或鮮紅色,光滑;種子黃色。花果期夏秋季。
分布範圍
番茄原產自南美洲,中國南北方廣泛栽培。
生長習性
番茄是一種喜溫性的蔬菜,在正常條件下,同化作用最適溫度為20-25℃,根系生長最適土溫為20-22℃。喜光,光飽和點為70000lx,
適宜光照強度為30000-50000lx。也是短日照植物,番茄喜水,一般以土壤濕度60%-80%、空氣濕度45%-50%為宜。
番茄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太嚴苛,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壤土生長良好。土壤酸鹼度以pH6-7為宜。
繁殖方法
土壤配製 按一定比例配製營養土,要求營養土的孔隙度約60%,pH6-7,含速效磷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鉀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氮150毫克/千克,
疏鬆、保肥、保水,營養完全。將配製好的營養土均勻鋪於播種床(厚度10厘米),或者育苗盤裡。
溫湯浸種,即稱用清水浸泡種子1-2小時,然後撈出把種子放入55攝氏度熱水,維持水溫均勻浸泡15分鐘,之後再繼續浸種3-4小時。溫湯浸種時,
一般是一份種子,二份水;要不斷、迅速地攪拌,使種子均勻受熱,以防燙傷種子;三是要不斷加熱水,保持55攝氏度水溫。可以預防葉霉病、潰瘍病、早疫病等病害發生。
磷酸三鈉浸種,即先用清水浸種3-4小時,撈出瀝乾後,再放入10%的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20分鐘,撈出洗淨。這種方法對番茄病毒病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種子經過處理後可以直接播種,但最好還是要進行催芽播種。進行催芽時,通常未經藥劑處理的種子,需先用溫水浸泡6-8小時,使種子充分膨脹,
然後放置在25-28攝氏度溫度條件下芽2-3天。而用藥劑浸種的種子,只需用清水將種子沖洗乾淨後即可直接催芽。催芽過程中,需提供適宜的溫度、
水分和空氣,為此要經常檢查和翻動種子,使種子處於鬆散狀態,每天還需要用清水淘洗1-2次,以更新空氣和保持濕度。
催芽最好採用恆溫箱。經過催芽的種子,播種後出苗快而整齊,有利於培育健壯的幼苗。
緩凍催芽:將土豆塊莖冷凍後再緩緩解凍,然後榨汁,把番茄種子在土豆汁中解凍一夜,次日,將一塊沒有絨毛的厚布蘸上汁,
把浸泡過的種子鬆散地放在上面,使種子相互不接觸,再用聚乙烯薄膜蓋上以免乾燥,但需保持透氣,然後把它們放在溫暖的地方(不能加溫),
種子發芽後,插入土壤進行育苗,採用這種催芽法可比普通發芽的番茄提早成熟2-3周。
播種方式
播種量:一般番茄種子每克含有300粒左右,根據定植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種量20-30克。
每平方米播種床可以播種10-15克。如果種子發芽率低於85%,播種量還應該適當增加些。
播種期:根據種植季節、氣候條件、栽培方式、育苗設施等因素綜合考慮,以確定適宜的播種期。例如,春季露地栽培,
北京地區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初播種育苗。秋季露地栽培,長江以南如上海、南京等地以7月下旬至8月初播種,效果最好;
而四川東部以7月上旬播種的產量較高。產量也較高。一些番茄病害發生嚴重的地區,把播種期適當推遲1-2月,
然後通過密植、早摘心、增加肥水等措施,也能獲得較高的產量。
播種方法:通常有撒播、條播和點播。播種後應立即覆土,覆土要用過篩的細土。覆土的厚度約0.8-1.0厘米,
薄厚要一致。播種後每平方米苗床再用8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上細土均勻薄撒於床面上,可以防止幼苗猝倒病發生。
冬春季育苗床床面上還需覆蓋地膜。夏秋季育苗床床面上需覆蓋遮陽網或稻草,待有70%幼苗頂土時撤除覆蓋物。
栽培技術
從播種到第一片真葉出現(破心)。在正常溫度條件下這一時期為7-9天;幼苗期是指從第一片真葉出現至第一花序現蕾。
此期適宜晝溫為25-28℃,夜溫為13-17℃。此期地溫對幼苗生育有較大的影響,適宜的地溫應保持在22-23℃;始花座果期是指從第一花序現蕾至座果。
這個階段是番茄從以營養生長為主過渡到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同等發展的轉折時期,直接關係到產品器官的形成及產量;
選時
黔東南地區早熟栽培在11月中下旬播種育苗,其他地方正季栽培在12月中下旬播種育苗,作秋延晚栽培5月中下旬播種育苗。
土壤
番茄能耐旱,但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為了獲得高產,需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
施肥
深耕耙細後開成寬80厘米,高16-24厘米的廂,廂溝寬33厘米,每廂栽2行。在施肥時氮、磷、鉀合理的配合比例為1:1:2,
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5000公斤,配合施入過磷酸鈣25公斤,鉀肥20公斤(或草木灰80公斤)。
番茄生長期適當追肥,不可偏施氮肥,須配合磷鉀肥。一般於定植緩苗後施催苗肥,促莖葉生長。第一穗果開始膨大後進行第二次追肥,
促果實膨大,中、晚熟品種還需在第一、二穗果採收後進行3-4次追肥。在果實生長期間用1.5%過磷酸鈣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追肥,
有利於果實成熟,提高產量。定植緩苗後需中耕保墒,第一花序開花期間應控制灌水,防止因莖葉生長過旺引起落花落果。
第一穗果座果後,植株需水較多,應及時灌溉。雨季注意排水。
定植
適時定植,合理密植:春季保護地早熟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初搶冷尾暖頭天氣定植;露地地膜覆蓋栽培於3月20日左右搶冷尾暖頭天氣定植。
定植密度為早熟品種多干整枝行株距50×30厘米,每畝3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種採用單幹整枝每畝3500株左右;採用雙干整枝時每畝2000株左右。
整枝、達架、綁蔓:在第一穗果座果後搭「人字」形架。整枝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只留主幹,側枝全部摘除(側枝長到4-7厘米時摘除為宜)
稱為單幹式整枝;另一種是除留主幹外再留第一花序下的側枝,其餘側枝全部摘除,稱為雙干整枝。不管採用那種整枝方式,都要注意及時綁蔓。
保花
為防止落花落果可於花期用10-20ppm2,4-D藥液浸花或塗花,或用20-30ppm的番茄靈噴花。植株生長中後期,下部的老葉也可適當摘除,
以減少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無限生長型品種在4-5台果後要及時打頂,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實成熟。
採收
適時采果。番茄成熟有綠熟、變色、成熟、完熟4個時期。貯存保鮮可在綠熟期採收。運輸出售可在變色期(果實的1/3變紅)採摘。
就地出售或自食應在成熟期即果實1/3以上變紅時採摘。採收時應輕摘輕放,摘時最好不帶果蒂,以防裝運中果實相互被刺傷。
初霜前,如還有熟不了的青果,應採下後貯藏在溫室內,待果實變熟後再上市,這樣既延長了供應期,又增加了經濟效益。
在果實後熟期不宜用激素刺激果實着色,經精選後裝箱銷售,它的好處在於既降低了生產成本,
改善了果品品質,又保障了消費者的食用安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