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洛磯山脈

圖片來自traveldigg

洛磯山脈英語:Rocky Mountains)是北美洲西部科迪勒拉山系最東端的主要山脈,和其平行的有太平洋海岸山脈喀斯喀特山脈內華達山脈

目錄

介紹

美國加拿大對落基山脈的具體地理定義有所不同。加拿大定義僅從西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北部的利亞德河南岸開始向西南延伸(在加拿大境內的部分專稱加拿大落基山脈),跨過美加邊境穿越大平原西沿直到美國西南部新墨西哥州,綿延超過4,800公里(3,000英里)。美國定義則更向西北擴展,從阿拉斯加布魯克斯嶺開始,穿過加拿大的育空西北地區後與加拿大定義的落基山脈相連,此外還包括了西側相鄰的一些山脈。

洛磯山脈的最高峰是埃爾伯特峰,位於科羅拉多州境內,高度有4,401米。羅布森山則是加拿大境內的最高峰,高度為3,954米。整個洛磯山脈系統是美國地文區的一大部份。

當時有許多板塊在北美洲板塊下移動。隱沒帶的角度很淺,因此造成北美西部廣闊的山脈帶。進一步的板塊構造活動及冰河的侵蝕,使洛磯山脈出現顯著的山峰及峽谷,在第四紀冰河時期結束時,人類開始在洛磯山脈居住。在歐洲人(例如亞歷山大麥肯齊)及美洲人(如劉易斯與克拉克)發現此地區後,開始在此地採礦及打獵製作毛皮,不過洛磯山脈的人口還是不多。

現在的洛磯山脈中有很多地方是國家公園保護區及森林地,也是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可以進行像露營遠足爬山釣魚打獵山地自行車滑雪單板滑雪等休閒活動。 美國加拿大對落基山脈的具體地理定義有所不同。加拿大定義僅從西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北部的利亞德河南岸開始向西南延伸(在加拿大境內的部分專稱加拿大落基山脈),跨過美加邊境穿越大平原西沿直到美國西南部新墨西哥州,綿延超過4,800公里(3,000英里)。美國定義則更向西北擴展,從阿拉斯加布魯克斯嶺開始,穿過加拿大的育空西北地區後與加拿大定義的落基山脈相連,此外還包括了西側相鄰的一些山脈。

地理

落基山脈的寬度在110至480公里不等,具體地理定義在加拿大美國之間有所不同。加拿大的官方定義更為狹義,專指有「千峰峽谷」之稱的落基山脈地溝以東、從不列顛哥倫比亞北部的利亞德河谷向西南延伸到美國新墨西哥州格蘭德河中游的阿爾伯克基盆地東北,南北兩端的延伸算是美洲山地的一部分,不屬於洛磯山脈。不過美國地質學會對洛磯山脈的定義更加廣闊,向北還包括阿拉斯加布魯克斯嶺、加拿大育空西北地區麥肯基/塞爾溫山脈和理查森山脈,統稱「北極落基山脈」(Arctic Rockies);以及在愛達華州蒙大拿州交界處的薩利希山脈和卡比尼特山脈。而加拿大還將不列顛哥倫比亞東南位於落基山脈地溝以西的哥倫比亞山脈視為獨立的山脈系統,更北面的奧米尼卡山脈則算作不列顛哥倫比亞的中部山脈系統。

洛磯山積雪融化補充河流和湖泊的水源,占美國全部淡水水源的1/4,從洛磯山脈發源的河流流入三個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這些河流包括:

地質

洛基山脈的岩石形成時代早於洛基山脈的隆升時間。最早的前寒武紀變質岩構成北美大陸陸核。也有發現定年結果早於17億年前的前寒武紀泥質板岩。古生代時期,北美大陸的西部屬於淺海相沉積環境,沉積有數公里厚的灰岩白雲岩[1]

古老的岩石通過約3億年前的賓夕法尼亞紀造山運動形成洛基山脈南部,位於現今科羅拉多附近。此次造山運動形成了整個洛基山脈最原始的山脈部分,主要由前寒武紀變質岩擠壓淺海相層狀灰岩隆升形成[2]。山脈經過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的風化剝蝕,會形成大量沉積型礦床。

大約3.5億年前的密西西比紀,北美大陸西緣的地塊開始與北美大陸西緣發生碰撞,即安特勒造山運動[3]。板塊碰撞作用在之後的2.7億年內都主要集中於北美大陸板塊邊緣,而遠離現今洛基山脈區域的西緣。直至8千萬年前,板塊碰撞效應才開始作用於現今洛基山脈區域[4]

現今的洛基山脈隆升作用開始於8000萬年前至5500萬年前之間的拉拉米造山運動。加拿大洛基山脈隆升原理就好比在實木地板上擠壓地毯:地毯發生彎曲形成山脈一樣的褶皺。對於加拿大洛基山脈,地體的俯衝作用就好比擠壓地毯的作用力,古老的岩石類似地毯,而大陸板塊中心的加拿大地盾則起到了實木地板的作用。

再往南位於美國境內的洛基山脈增生可能是由法拉隆板塊低角度向北美大陸板塊俯衝形成的。低角度俯衝改變了俯衝熔融中心位置從而使美國境內洛基山脈比加拿大境內洛基山脈向東延伸300km-500km。低角度俯衝大大增加了俯衝板塊與上覆巨厚大陸地塊的摩擦力和其他相互作用力,陸殼堆積形成大量推覆構造,從而形成了相當寬廣高聳的洛基山脈[5]

現今的洛基山脈南部是由賓夕法尼亞紀沉積岩和二疊紀時期原始洛基山脈的沉積殘餘擠壓造山形成。通常這些沉積殘餘沿着山體邊緣具有較為陡立的傾斜產狀,並在整個洛基山脈經常可見,尤其顯著出露於早白堊紀時期由砂岩地層構成的現今洛基山脈東側的達科他拱背區域。

拉拉米造山運動後很快洛基山脈就像西藏地塊一樣,隆升為高于海平面約6000m的高地。經過6千萬年的地表侵蝕運動,較高的山峰被夷平,下覆原始洛基山脈部分出露地表,形成了現今為我們所見的洛基山脈。

第四紀冰川時期開始於180萬年前至7萬年前的更新世至1.1萬年前的全新世,並在洛基山區域留下了大量的U型谷冰斗等冰川地貌痕跡。最近的冰期包括開始於15萬年前的Bull Lake Glaciation和貫穿整個冰川時期並結束於1.5-2萬年前的末次冰期[6]

以上所有的地質過程導致了現今我們可見的複雜的地表岩石構造。例如,6600萬年前至260萬年前,古近紀新近紀火山岩出露於聖胡安山脈及其他地區;數千年嚴重的地表侵蝕作用使懷俄明盆地從山間盆地變成了相對平坦的地塊;提頓地區及其他中央北部地區發現有古生代和中生代的褶皺與斷層狀岩石披覆於12億年前至33億年前的元古代-太古代火成岩和變質岩之上。

影片

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 Vacation Travel Guide

參考文獻

  1. Gadd, Ben. Geology of the Rocky Mountains and Columbias (PDF). 2008 [2010-01-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4-20). 
  2. Chronic, Halka. Roadside Geology of Colorado. 1980. ISBN 0-87842-105-X. 
  3. Blakely, Ron. Geologic History of Western US. [2014-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2). 
  4. English, Joseph M.; Johnston, Stephen T. The Laramide Orogeny: What Were the Driving Forces? (PDF).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04, 46 (9): 833 838 [2020-09-13]. doi:10.2747/0020-6814.46.9.83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6-07). 
  5. Template:USGS
  6. Pierce, K. L. History and dynamics of glaciation in the norther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area. Washington, D.C: U.S. Geological Survey. 1979: 190. Professional Paper 72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