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
洪湖市一般指洪湖(湖北省荊州市洪湖市)
洪湖市,隸屬於湖北省荊州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東南端,以境內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地跨東經113°07′~114°05′,北緯29°39′~30°12′之間,東南瀕長江,與嘉魚縣、赤壁市及湖南省臨湘市隔江相望;西傍洪湖與監利縣 接壤;北依東荊河與漢南區、仙桃市 相鄰,總面積2519平方公里。
洪湖市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呈緩傾斜,為四湖(長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諸水匯歸之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6℃左右,為著名老區、百湖之市、水產之都、旅遊勝地和湖北工業新城。
截至2018年4月,洪湖市轄2個街道辦事處、14個鎮、1個鄉。2016年,洪湖市戶籍人口93.19萬人,2016年,洪湖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3.1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136元。
洪湖市內共有大小湖泊102個,境內洪湖是中國重要的濕地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湖北之腎」,洪湖市系武漢城市圈觀察員城市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成員單位、全省第二批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目錄
建制沿革
洪湖市以其境內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洪湖作為地名,最早始見於明朝《嘉靖·沔陽志》所載:「上洪湖,在州東南一百二十里,又十里為下洪湖,受鄭道、白沙、壩潭諸水,與黃蓬相通」,「夏洪湖大水,湖河不分,容納無所,泛濫沿岸,諸垸盡沒,湖垸不分」。
夏商時代,為古雲夢地,屬「禹貢」荊州之域。
西周時期周武王(姬發),封為州國,都城在今黃蓬山;楚武王四十年(前701年),州國和江漢間其它小國都被楚國吞併;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後,古州國地屬南郡。
西漢初年(前206年),更南郡為臨江國;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恢復南郡,設置州陵縣,縣治在黃蓬山。
新莽代漢(9年),南郡改稱南順郡,州陵改為江夏,縣治在今新灘口。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恢復西漢郡縣原名;建安十三年(208年),州陵轄屬東吳江夏郡。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置縣,沔陽縣屬湖北省江漢道。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除道,在新堤設市,直隸屬湖北省政府。未久,撤市併入沔陽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新堤設置沔陽地區專員公署,新堤為專署直轄市。
1951年5月,沔陽專區併入荊州地區專員公署;同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決定,將沔陽縣東荊河以南區域,以及監利縣東部、嘉魚縣長江北部、漢陽縣西南部的毗鄰區域劃出,建立洪湖縣,屬湖北省荊州地區專員公署管轄。
1987年7月31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洪湖縣,設立洪湖市,行政區域、隸屬關係不變。洪湖市現屬湖北省荊州市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4月,洪湖市轄新
堤、濱湖兩個街道辦事處,螺山、烏林、龍口、燕窩、新灘、峰口、曹市、府場、戴家場、瞿家灣、沙口、萬全、汊河、黃家口14個鎮,老灣回族鄉1個鄉,大同湖、大沙湖、小港3個管理區(農場)共20個鄉鎮辦區和洪湖經濟開發區,下轄32個居民委員會、233個村民委員會;272個居民小組、2742個村民小組。政府駐新堤街道文泉大道。
地理環境
洪湖市地跨東經113°07′~114°05′,北緯29°39′~30°12′之間,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北岸,江漢平原東南端。東南瀕長江,與嘉魚縣、赤壁市及湖南省 臨湘市隔江相望;西傍洪湖與監利縣 接壤;北依東荊河與漢南區、仙桃市相鄰。洪湖市東西最長94公里,南北最寬62公里。
洪湖全境歷史上屬雲夢澤東部的長江泛濫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呈緩傾斜,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廣闊而平坦的地貌,海拔大多在23~28米之間。最高點是螺山主峰,海拔60.48米;最低點是沙套湖底,海拔只有17.9米。洪湖市平均坡度約為0.3%,境內河渠縱橫交織,湖泊星羅棋布。
洪湖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夏熱冬冷,降水集中於春夏,洪澇災害較多。
自然資源
石油,分布在瞿家灣、沙口、汊河、峰口、萬全地區。瞿家灣、沙口生油區的地層厚度大於2500米,生油岩厚度一般為150~250米,最厚大於265米,但未發現生油深窪子。峰口、萬全生油區的地層厚度大於3500米,生油岩厚度一般為300~800米,最厚大於1000米,已獲得工業油流。
天然氣,分布在螺山、新堤、烏林、濱湖一帶,普遍見氣顯示,鑽探試測表明,氣藏已被地表水沖刷破壞,日產量均在1000立方米以下。
洪湖市野生植物共有42科193種。主要樹種有池杉、水杉、落雨杉、榆樹、旱柳、楓楊、泡桐、苦楝、刺槐、意楊、喜樹等。竹類以桂竹、毛竹為主,另有少量楠竹。有水生高等植物30科68種。其中蓮藕、菱角、茭白、茨菰等年產量居湖北省首位。野生中藥材主要有兩面針、魚腥草、蘆根、車前草、毛蠟燭、水蜈蚣、羊蹄、土牛膝等20餘種。
洪湖市有魚類59種,隸屬7目、18科,其中鯉科魚類占58.5%。洪湖濕地有國家Ⅱ級保護魚類胭脂魚、鰻鱺(歷史記錄);省級重點保護魚類有大湖短吻銀魚、䲘。在眾多的魚類資源中,兇猛和肉食性魚類占57.4%,如烏鱧、鱖、黃顙魚、黃鱔、青魚;雜食性魚類,占22.2%,如鯽、䲘、泥鰍、胭脂魚;以水草為食的僅占7.4%,如草魚、鯿魚;以藻類和腐屑為食的有鰟鮍魚和鯝類共7種,占13%;而食浮游生物的僅鰱、鱅2種。
人口民族
洪湖市有13個少數民族,分別是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壯族、彝族、侗族、黎族、滿族、羌族、仫佬族、朝鮮族、瑤族,總人口6500餘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69%。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是回族,有5600餘人,主要分布在老灣回族鄉(3800人)和城區(約1500人)。大同、大沙、龍口、烏林等鄉鎮零星分布。
旅遊景點
洪湖市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所在地,是全國八大根據地之一,留下了豐厚的紅色旅遊資源。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7處。
洪湖
洪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洪湖 英文名Hung Lake。亦作Hong Hu。中國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位於省南部長江與東荊河間的窪地中。湖面高程25公尺,面積413平方公里。東西兩側與長江相通,是魚類繁殖的良好場所。湖區南部黑魚灣至螺山一帶每年冬季雁鴨麇集,水禽資源豐富。用野鴨羽毛製成的羽毛扇為洪湖地區傳統手工藝品。
湖全湖呈多邊幾何形,湖岸平直,湖底平坦。湖面積355km2,東西長23.4km,南北寬20.8km,底部高程22.5~22.8m,平均水深1.35m,最大水深2.32m,最小水深0.40m;底質泥沙為主。洪湖流域地勢低洼,三面臨水,分別由長江、漢水和東荊河環繞,經若干涵閘通過長江對湖內水量進行排蓄和調節。 湖北省最大的淡水湖,坐落於風景優美的江漢平原,南面是奔騰不息的長江。近年卻因為生態的不平衡不得不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農業。
洪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全國第七大淡水湖。近年來,由於圍湖造田、過度捕撈導致水面縮小、水質下降、水草瀕臨枯竭、鳥類和魚類資源急劇減少。 2006年11月,洪湖被世界環境基金會世界生命湖泊大會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護實踐獎」後,該濕地已開始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洪湖面積348平方公里。全湖呈多邊幾何形,湖岸平直,湖底平坦。湖水呈淡綠色,大部分湖面綠水蕩漾,清澈見底。洪湖是湖北所有湖泊有機物含量最豐富的湖水,是我國淡水魚類的重要產地。
洪湖不但水產豐富,而且景色絢麗。四季皆有特色,漁家風情別致,是理想的水上旅遊風景區。春天,漁帆點點,綠草依依;夏天,荷林叢叢,野花盛開;秋天,蓮滿菱熟,遊人可泛舟湖上,品香蓮,嘗鮮菱,親自體會水上漁家生活的樂趣;冬季,九雁十八鴨等候鳥群居,則可開展狩獵活動。美麗的洪湖,以其特有的自然風光,每年吸引着大批國內外遊客。[1]
烏林
三國古戰場——烏林,位於長江中游北岸,洪湖市境內,距市區15公里,它南臨長江,與赤壁隔江對峙;北濱內荊河,同古老的黃蓬相依為鄰,是一片延綿環結的丘陵地帶。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並非火燒赤壁,實則火燒烏林。亦壁,因火燒烏林的大火映紅了對江的赤壁而得名。關於赤壁之戰,火燒烏林史料,《水經注》、《三國志》,明代嘉清《沔陽志》均有記載。一千七百多年過去了,歷盡滄桑,昔日金戈鐵馬,兩軍鏖戰的古戰場早巳蕩然無存了。然而,戰爭的非凡氣勢與智慧卻是世代相傳,永不泯滅。在今天的烏林鎮境內,還保留着白骨塌、紅血巷、烏林寨、曹操灣、萬人坑、放馬場、魯公台等多處古戰場遺址。[2]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