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派克鱷屬
圖片來自dawndinos

派克鱷屬名:Euparkeria)又名巴氏龍新巴氏鱷,是種小型史前爬行動物,生存在三疊紀中期的非洲,約2億4700萬到2億4500萬年前。派克鱷不屬於恐龍,但與主龍類的早期祖先的親緣關係接近,派克鱷是種小型動物,身長60公分長。

身體修長,頭部小,牙齒小呈針狀。牠們是肉食性動物,可能以昆蟲與其他小型動物為食。前肢指爪銳利。派克鱷擁有相當長的後肢,可能是半兩足動物,能夠只以後肢快速奔跑。這種能以兩足運動的特徵,讓派克鱷成為早期兩足爬行動物之一,這種特徵並維持到某些恐龍與早期偽鱷類。如同某些早期主龍類,派克鱷的背部、尾巴已有小型皮內成骨[1]

派克鱷的第一個化石是在1913年發現於南非,在1924年發現了狀態更好的化石。派克鱷的屬名是以W.K. Parker為名。

在2011年,科學家比較史前爬行動物、現代鳥類爬行動物的鞏膜環大小,提出派克鱷可能屬於夜行性動物,有可能某些早期主龍類已適應微弱光線。研究人員推測,派克鱷可能生存於極區,與當時其他早期主龍類失存於度同光線環境,有可能牠們是獨自發展出適合夜行的眼睛[2]

目錄

大眾文化

派克鱷出現在BBC的《與巨獸共舞》(Walking With Monsters)電視節目中,被錯誤描述為恐龍的祖先。但實際上,派克鱷並非恐龍的直系祖先,卻是恐龍形態類跳足鱷的近親。

參考文獻

  1. Palmer, D. (編). The Marshall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Animals. London: Marshall Editions. 1999: 96. ISBN 1-84028-152-9. 
  2. Schmitz, L.; Motani, R. Nocturnality in Dinosaurs Inferred from Scleral Ring and Orbit Morphology. Science. 2011, 332. PMID 21493820. doi:10.1126/science.12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