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濟陰郡,中國古代的郡。

目錄

沿革

西漢

漢景帝中六年(前144年),立梁孝王之子劉不識為濟陰王,分梁國置濟陰國,治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轄境約當今山東省菏澤、定陶、東明、鄄城等市縣地及成武、巨野等縣部分地區[1],北至濮陽地區。後元年(前143年),濟陰王薨,無子,國除為濟陰郡。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濟陰郡屬兗州刺史部。

漢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立皇子劉囂為定陶王,改濟陰郡為定陶國。黃龍元年(前49年),徙定陶王為楚王,復為濟陰郡。漢元帝建昭五年(前34年),山陽郡黃侯國、菑鄉侯國改屬濟陰郡。

漢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徙山陽王劉康為定陶王,復置定陶國,黃侯國、菑鄉侯國還屬山陽郡。漢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徙定陶王劉景為信都王,復改為濟陰郡。至此,濟陰郡領九縣:定陶、冤句、呂都、葭密、成陽、鄄城、句陽、秺、乘氏。

東漢

漢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省並呂都、葭密、秺三縣。漢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立皇子劉長為濟陰王,復置濟陰國。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以東郡離狐縣、陳留郡長垣縣益濟陰國。建初九年(84年),濟陰王薨,無子,國除為濟陰郡,後長垣縣還屬陳留郡。

漢和帝永元二年(90年),分濟陰郡城陽、鄄城、句陽、離狐四縣、東郡廩丘縣置城陽國。永元五年(93年),削梁國單父、成武、己氏三縣,還屬濟陰郡。永元六年(94年),城陽國除,領縣併入濟陰郡。漢安帝延光三年(124年),廢皇太子劉保為濟陰王,復置濟陰國。延光四年(125年),濟陰王即皇帝位,國除為濟陰郡。至此,濟陰郡領十一縣(侯國):定陶、冤句、城陽、鄄城、句陽、乘氏、離狐、廩丘、單父、成武、己氏。

漢獻帝建安十七年(212年),鄄城、廩丘二縣改屬東郡;立皇子劉熙為濟陰王,復置濟陰國。約此前後,分離狐等縣置離狐郡,旋廢。至漢末,濟陰國領九縣(侯國):定陶、冤句、城陽、句陽、乘氏、離狐、單父、成武、己氏,至西晉不變。

魏晉十六國

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降漢濟陰王為列侯,國除為濟陰郡。黃初三年(222年),徙封彭城王曹據為濟陰王,復置濟陰國。黃初五年(224年),降封濟陰王為定陶王,復為濟陰郡。晉懷帝永嘉中,徙封新都王司馬衍為濟陰王,復置濟陰國。永嘉之亂後,國除為濟陰郡。

十六國時期,濟陰郡先後為後趙(325年-351年)、東晉(351年-359年)、前燕(359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東晉(384年-387年)、翟魏(387年-392年)、後燕(392年-398年)所有。晉安帝隆安二年(398年),東晉再次收復濟陰郡。

南北朝

宋文帝元嘉初,濟陰郡定陶、冤句、城陽、句陽、乘氏、離狐、己氏七縣為北魏所取,僅餘單父、成武二縣,併入鄰郡。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以單父(改為僑縣離狐)、成武二縣置北濟陰郡。

北魏奪取濟陰郡後,移治定陶縣左城(今山東省曹縣西北),省並句陽縣,城陽縣改屬濮陽郡。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分兗州、濟州置西兗州,濟陰郡改屬西兗州,分己氏縣置考城縣。東魏孝靜帝興和二年(540年),分濟陰郡置沛郡,考城、己氏二縣改屬沛郡。至此,濟陰郡領四縣:定陶、離狐、冤句、乘氏。

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廢北梁郡,其所領城安縣併入考陽縣,改稱城安縣,改屬濟陰郡。至此,濟陰郡領五縣:定陶、離狐、冤句、乘氏、城安。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改西兗州為曹州[2],濟陰郡仍屬之。

隋唐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濟陰郡,領縣直屬曹州。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曹州為濟陰郡,治濟陰縣左城(今山東省曹縣西北),領九縣:濟陰、外黃、濟陽、成武、冤句、乘氏、定陶、單父、金鄉。

魏永平元年(617年),改濟陰郡為曹州。隋煬帝大業十四年(618年),復為濟陰郡。不久,濟陰郡即屬宇文化及之許。鄭開明元年(619年),復改為曹州。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復改為濟陰郡,領六縣:濟陰、考城、冤句、乘氏、南華、成武。燕光烈帝聖武元年(756年),復改為曹州。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復改為濟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曹州。燕昭武帝順天元年(759年),復改為濟陰郡。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復改為曹州,濟陰郡之名不再作為行政區劃名稱。

視頻

濟陰郡 相關視頻

山東定陶古漢帝王墓揭秘 上集
菏澤定陶撤縣劃區之後有什麼變化?無人機千米高空帶

參考文獻

  1. 2200多年東明縣的歷史沿襲和變革,搜狐,2019-08-26
  2. 千年古城曹州,搜狐博客,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