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
瀏覽器(英語:Web Browser,)是一種用於檢索並展示萬維網信息資源的應用程序。這些信息資源可為網頁、圖片、影音或其他內容,它們由統一資源標誌符標識。信息資源中的超鏈接可使用戶方便地瀏覽相關信息。 網頁瀏覽器雖然主要用於使用萬維網,但也可用於獲取專用網絡中網頁服務器之信息或文件系統內之文件。
主流網頁瀏覽器有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Google Chrome、Opera及Safari。
目錄
用戶界面
大部分主流網頁瀏覽器的用戶界面皆有如下要素:
• 「上一頁」與「下一頁」按鈕
• 「刷新」按鈕
• 「主頁」按鈕
• 多功能框:顯示與輸入URI,如果輸入的不是URL即可直接使用搜索引擎。
• 可顯示頁面源代碼
特點
當前有各式各樣的網頁瀏覽器。有的網頁瀏覽器使用純文字接口,它們僅支持HTML;有的網頁瀏覽器具有豐富多彩的用戶界面,並支持多種文件格式及協議。那些透過組件而支持電子郵件、新聞組及IRC的網頁瀏覽器,有時被稱為「網絡包」,而不僅僅是「網頁瀏覽器」。
所有主流網頁瀏覽器都可透過多個窗口或多個標籤頁同時打開多種信息資源,亦可攔截彈出式廣告,以防止不必要的窗口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彈出
歷史
蒂姆•伯納斯-李於1990年發明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然後伯納斯-李雇用了妮可拉•佩洛編寫LMB瀏覽器,能在啞終端上顯示網頁,於1991年發行。
1993年,馬克•安德森發布Mosaic——「世界上最流行的瀏覽器」[1],進一步推動了瀏覽器的創新,這使得萬維網更易於使用。安德森的瀏覽器引發了1990年代的互聯網熱潮。安德森是NCSA中Mosaic團隊的領導者,他不久後辭職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Netscape,發布了受Mosaic影響的Netscape Navigator。Netscape Navigator很快便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瀏覽器,市占率一度達到90%。
作為應對,錯失了互聯網浪潮的微軟匆促購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術,發布Internet Explorer。這引發了第一輪瀏覽器大戰。因捆綁於Windows,Internet Explorer於網頁瀏覽器市場獲取了主導地位,其市占率於2002年達到最高時超過95%。 1996年,Opera首次亮相。它從未被廣泛使用,據Net Applications統計,截至2002年2月,Opera市占率一直低於2%。 1998年,Netscape公司以開放源代碼迎戰,創造了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但此舉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場占有率。1998年底美國在線收購了Netscape公司。發展初期,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計劃為了吸引開發者而掙扎;但至2002年, 它已經發展成一個穩定而強大的互聯網包。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 1.0的出現被視為其里程碑。同年,派生出 Phoenix(後改名Firebird,最後又改為Firefox)。Firefox 1.0於2004年發表。及至2008年,Mozilla及其派生產品約占20% 網絡流量。
縱然Macintosh電腦上的瀏覽器市場亦曾同樣被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占據,但蘋果電腦自行推出的Safari因內置於蘋果產品,尤其是iPad、iPhone等等,所以在蘋果產品大眾化的風潮中迅速擴張版圖。Safari是基於Konqueror這個開放源代碼瀏覽器的KHTML排版引擎而製成的。Safari是OS X的默認瀏覽器。
Google Chrome是一個由搜索引擎龍頭Google開發的網頁瀏覽器。2012年5月,StatCounter調查報告中,稱Chrome的市場占有 率已經升至33%,超越Internet Explorer成為全球第一大瀏覽器。 NetMarketShare的統計,2016年5月,Chrome瀏覽器在 全球的台式機市占率正式坐上龍頭寶座了。
隱私與安全
大部分網頁瀏覽器皆支持HTTPS並主動提示HTTP網頁不安全,依靠隱身模式並可自動地清除網頁快照、Cookie及瀏覽記 錄。
依靠部分的瀏覽器擴展可以防止廣告聯盟的追蹤、阻擋Canvas等Web Api的指紋泄露等等。
可擴展性
視頻
瀏覽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瀏覽器引擎種類,知乎
- ↑ 瀏覽器的正確打開方式,博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