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濃江

中文名稱;濃江

別稱;濃江河

所屬水系;黑龍江支流

地理位置;撫遠縣境內

流經地區;同江市、撫遠縣

發源地;同江縣青龍山南重濕沼澤地

主要支流;鴨綠河、瓦其卡河、沃綠蘭河

河長;120公里

河流面積;4750平方公里

河口;撫遠縣撫遠鎮西

濃江,也稱濃江河,黑龍江支流。濃江:滿語布庫烏拉。布庫漢譯摔跤有力之意,烏拉漢譯江之意。即身強體壯,剽勇驍悍的民族居住之處。 位於黑龍江省撫遠縣境內。源於同江市的青龍山南重濕沼澤地,自西南向東北流,經大力加湖,在撫遠縣城附近匯入黑龍江。長120公里,流域面積4750平方公里。屬沼澤型河流,主要支流有鴨綠河。

由於沿河地區沼澤廣闊,每到汛期,受黑龍江洪水和烏蘇里江洪水頂托,河水倒灌,經常造成大面積的洪水泛濫。建國後,流經內修建了許多防洪防澇水利工程

濃江農場位於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三角洲地帶,黑土層深、有機質含量高,環境條件優良。農場先後被確定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省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點、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先進生產經驗結合,成為農場發展有機水稻的優勢。

目錄

序言介紹

濃江發源於同江市青龍山南重濕沼澤區。同江市境內流長61公里,水深0.5米-1.5米,河寬50米,河底為泥炭沼澤,流經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同江市東北境流入撫遠縣。 境內流經建三江的兩個農場:

濃江上游,在勤得利農場境內,發源於勤得利農場大漂垡甸子,流經場區南部和東部,系沼澤性季節性河流,全長199公里。農場地處濃江河,境內流經長度66.4公里,坡降1/8,800,河灘寬度200~1500米,河槽深1~3.5米,繞場半周后與鴨綠河在大力加湖匯合流入黑龍江。[1]

該河在前鋒農場境內27公里,比降為1/8,000~1/12,000 ,流域面積70.8萬畝,其支流瓦其卡河沃綠蘭河發源於農場境內。該河水主要來源大氣降水和融化的雪水,流域界線不明顯,上游無明顯河床,流速遲緩,下游窄而陡,有明顯河床,坡降為1/8000,河道彎曲係數為1.2~2.6旱天流量小,見雨則漫,水位年內變化隨自然降雨和雪大小而變化,一般對村鎮威脅不大。

撫遠縣境內,濃江從縣轄區西南角入境,向東北流經縣域中部的寒蔥溝鎮、濃橋鎮,穿越大力加湖,出湖後納鴨綠河,於撫遠鎮(撫遠縣政府駐地)西注入黑龍江,全長199公里,流域面積為2 643平方公里,在縣內流長90公里,流域面積為350平方公里,河床寬150-200米,河岸高程為40-56米,河道坡降1/8,000 -1/12,000,水深3-9米,回水頂托達30公里,上游無明顯河槽,河道彎曲,並有茂密的沼澤 植被阻滯,流速極緩,下遊河槽明顯,河道坡降稍大。

水文特徵

河流其上游多為輕重濕地,無明顯河槽,中游多為平原沼澤性河流,下游比降較陡,才有明顯河槽,河底縱比降小,一般約在1/10000左右,河槽彎曲係數大,枯水期河槽狹窄,河漫灘廣闊;河裡雜草叢生,水流速度極緩,渲泄能力極差。由於沿河地區沼澤廣闊,每到汛期,受黑龍江洪水和烏蘇里江洪水頂托,河水倒灌,經常造成大面積的洪水泛濫。

主要支流

鴨綠河:發源於同江市街津口與勤得利之間額圖山南的低濕地帶,從縣域的西南角與濃江河平行流入撫遠縣境,然後向東北流經縣城西部廣大地區,進入清水河,向東流入濃江河,全長194公里,同江縣境內長 106公里,在撫遠縣流長 50公里,流域面積70平方公里,河床寬50米,河岸高程為48-60米,河道坡降為1/8,000一1/10,000,水深2-6米,回水頂托距離可達17-30公里。農場已在其上游修建成庫容量640萬立方米的鴨綠河水庫一座,其河道修建成鴨綠河排乾27.8公里,解決了水患問題。

八岔河,發源於額圖山東側,主要是山泉水和草甸水,河長17公里,流域面積224.96平方公里,坡降1/3000米,河寬度200~800米,河槽深1~3米,出口鴨綠河。農場在其上游建成庫容量80萬立方米的"三八"水庫一座,其河道建成八岔河排乾18.3公里,為排澇泄洪起到了積極作用。

清水河:在撫遠鎮西南12公里處,河流長 15公里,連通鴨綠河與濃江河,河床最寬處300 米,水深3.5-4米左右,最枯水位為0.5-1.5米,屬常年沼澤性河流,產江雜魚。

沃綠蘭河:又名沃里蘭河,在前鋒農場四隊西12公里,無明顯河槽,呈沼澤性,水大則漫出,北流至"二撫"路,注入濃江河。

瓦其卡河:在"二撫"公路與"撫饒"公路交叉處,發源於前鋒農場二隊南10公里的沼澤地,河長11公里,寬5米,於一部落西北600米處入濃江河,為常年性河流。

黑林子河:在瓦其卡河東北,為季節性河流,通濃江河。

富興河:在寒蔥溝鄉農豐村和富興村之間,呈南北走向,通濃江河。

寒蔥溝河:在寒蔥溝村南2公里,通濃江河,河流長8公里,寬10米左右,水深1-2米,產鯽魚。

二○三小河:在寒蔥溝村北,河流長6公里,通濃江河,產鯽魚。

李貴樺子場河:在濃橋鎮南,通濃江河,河流長17公里,寬10米左右,產鯽魚。

南小河:在濃江鄉南小山南側,呈西北東南走向,其西北口為大力加湖中部,河流長 6公里,寬20米左右,水深1-3米,產鯽魚。

半截河:在大力加湖南口東側,濃橋鎮北,呈西北東南走向,其西北口為大力加湖,河流長14公里。

二人班河:在雅羅洪河南2公里左右,呈東西走向,東通濃江河,河流長4公里,寬10米左右,水深1-4米,產江雜魚。

大泡子梁子河:在二人班河南2公里左右,呈西南東北走向,通濃江河,河長4公里左右,產江雜魚。

呂春秋河:在長蟲山對面,濃江河西,河流長4公里,寬30米,水深1一5米,產江雜魚。

西河:又名細河,起於三岔口東口,向東通大力加湖北口,西東走向,河流長17.5公里,寬100米,水深1一6米,入濃江河。為常年性河流,產江雜魚。

湖泡

湖泡撫遠縣較大湖泡有:

大力加湖,1963年由省測繪局命名,在撫遠鎮西南 7.5公里新發亮子和濃江村西,濃江河自南流入,湖長17公里,寬1800米,最深水8-9米,最淺水1.5米,湖水含鹽量PH5-9,酸性PH6-7。民國初年有人開始在湖水出口處擋梁子,此項經營歷久不衰,直至1970年前後。大力加湖魚產量頗高,據有關資料記載,最高年產量達上百萬斤。1982年經省批准開始修建大力加湖養魚工程,1985年因水毀部分工程,加之其它因素,該工程停工。

蘆清河大泡子,在濃江河西岸,距濃江河4-5華里,泡子南北長3711米,寬400米,最深處為200米,面積為0.113平方公里,此泡西岸透塹處較多,水色淺綠,底質為腐值質,主要成分為粥狀草末子,從東南向東北逐漸增厚,厚度達80-196公分,透明度為62公分,含氣量低,屬原始湖泡。1962年本縣濃江生產隊曾在此捕魚7 000多斤,品種有鯽魚(占50%),黑魚(占20%),其它為狗魚、鲶魚、六須鲶魚(俗稱懷頭)、鯉魚、紅尾、麻連、鯿花、白鰱等。

長長泡,在鴨綠河與清水河交匯處西,為清水河向西的延伸,其中有一半水面劃入同江市。

治理開發

防洪工程

撫遠鎮防洪堤,建於1957年6月,西起江邊牌樓(物資局樓附近),東到當時鎮區東部邊緣,長400餘米,高 1.5米,土方3000餘立方米。該圍堤採用中間夾土,兩側堤坡用草垡子砌築的方法建成。到80年代中期,這道堤防仍有效地起着防洪作用。

大力加湖養魚防洪綜合工程,為了開發利用撫遠縣西南部平原區,1983年由省投資60萬元開始動工興建。工程起於距撫遠鎮 4公里的大力加湖(新發亮子),終於清水河。工程總造價預算為128萬元。設計建造防洪堤27公里,攔河壩118米。工程設計效益:可保護耕地30萬畝,林地7萬畝,草原47萬畝,村屯7個,可提供養魚水面1萬畝。1983-1984年6月,攔河工程完成50%,防洪堤修築完成10公里。8月,工程遭特大洪水侵襲,損毀嚴重,遂停止建造,總耗資60萬元。

灌溉工程

紅衛攔河壩,1973年由紅衛村農民自籌資金、自己動手修築攔河壩。河壩位於紅衛村北約500米處的濃江河上,採用風輪式抽水,當年種水田3公頃,畝產500斤。1974年攔河壩被洪水沖毀。1985年初,國家投資1萬元對原工程進行修復,並新開引水渠道500米,用水乾渠700米,完成土方0.8萬立方米,有20公頃耕地受益。[2]

治澇工程

1986年以來,國家對濃江河、鴨綠河進行綜合治理,理順河道,截彎取直,加寬加深主河道,在河道兩岸修築人工堤。1987、1988兩年共開挖濃鴨泄洪總干及 6條排乾共計109.17公里, 土方618.14萬立方米。場區新挖及加深加寬的濃鴨乾渠有:西為濃鴨河一排乾,全長16.4公里; 南部和東部為濃鴨泄洪主幹,全長50公里;北為鴨綠河排乾,全長23公里;合計河道總長89.4公里。場區另有四排乾、五排乾、八排乾與總乾渠相通。

濃江河1排乾:位於一隊附近,全長26公里,1998年開始施工,1999年完工,該地區澇區面積25.9萬畝,到2000年,先後配套支、斗、溝渠35條,長度50公里,完成土方42萬立方米,使耕地2 萬畝受益,還可開墾荒地1 萬畝。

濃江河2排乾:位於二隊附近,全長9.6公里,1997年開始施工,1998年完工,該地區澇區面積20.2萬畝,到2000年末,先後配套支、斗、溝渠60條,長度是70公里,完成土方量58萬立方米,使耕地2萬畝受益,還可開墾荒地5萬畝。[3]

濃江河3排乾:位於六隊附近,全長9 公里,該地區澇區面積6.6萬畝,1996年開始施工,1996年完工,到2000年末先後配套支、斗、溝渠60條,長度80公里,完成土方65萬立方米,使耕地2萬畝受益,還可開墾荒地1 萬畝。

相關視頻

濃江農場新聞

印記濃江201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