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发展历史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Life Sciences Institute, LSI)成立于2009年11月,生研院的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组织开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活动,解决国计民生中的重大问题。同时,面向国家社会的重大需求,与学校的医学院、生科院、农学院等结合,在研究布局上,考虑医疗、生物产业等方面,促进省市产业发展。
2009年10月,为实现生命科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浙江大学成立了首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学术特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Life Sciences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生研院(LSI ZJU)”。
生命科学院
研究院院长的聘任采用国际公开招聘,遴选在生命科学领域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且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国际声誉的知名科学家。通过全球招聘,浙江大学任命细胞生物学家、美国贝勒医学院冯新华教授为首任院长,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管坤良教授为首任共同院长。
在校长直接领导下,生研院采用国际化[1]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实行院长负责制和PI聘任制,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具有相对独立的学术、人事、财务自主权和创新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院聘任数位国际著名生物科学家[2]组成科学指导委员会,对引进人才进行学术评估,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咨询建议。
研究院面向海外招聘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建树、有潜力的科学家,由国际面试小组综合考量其研究工作及未来发展规划。研究院采用PI Tenure-Track制度,由国际考核小组对引进人才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工作进行评估。
研究院瞄准国际生命科学前沿,针对国计民生重大需求,致力于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其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原创性研究,确立癌症生物学、再生医学、炎症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五大研究中心,同时建立大型仪器共享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五个中心一个平台”的科研体系。
生研院以“构建一流的人才队伍,开展一流的原创性研究,打造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基地”为使命,立足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面向世界一流生物医学研究,努力打造成高起点、国际化、现代化的开放式学术创新平台,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主要职能
研究院的运行模式是在校长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实行PI聘任制,以单个实验室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研究院的所有师生将为世界的生命科学努力奋斗,秉承的使命与理念是:
(1)全面致力于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开展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的研究,对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建设,在长三角形成领军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优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基地;
(2)结合浙江大学现有的优势学科后,凝练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通过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解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并据此进行疾病干预和新药研发,为人类健康服务,全面提升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的研究水平,带动相关领域其他学科的发展,建成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
(3)生研院要形成开放的、现代化的、国际化的创新型平台,创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生命科学研究基地。并为国家培养一批在生命科学领域高水平的创新型生物医学优秀青年科学家做出突出贡献;
生研院的研究方向是开放的,包括肿瘤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系统和发育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及与肿瘤、人类主要疾病相关的学科,致力于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其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关联性和规律性的原创型研究,加强学科交叉和成果转化,积极推进医疗、生物等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 ↑ 本地化、全球化、国际化:有什么区别?,搜狐,2022-11-07
- ↑ 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排行榜 让我们共同瞻仰伟人 ,搜狐,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