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
浙江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2012年12月,国家海洋局批准成立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这是浙江省首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范围包括南北爿山屿、鹿西白龙屿及其周边海域、洞头岛东南沿岸、洞头东部列岛和大瞿岛的周边海域及海岛,选划区总面积311.04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95.2平方公里。
目录
保护对象
主要保护对象为海洋地质地貌景观、海岸带生物、海洋鸟类资源,历史文化遗迹、海岛民俗等。
地理位置
生态环境
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内自然生态环境呈逐步恢复的形势,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增多或稳定,保护成效显着。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9 种,浮游动物59 种,底栖生物11 种,共记录海洋鸟类51种。海洋公园内海岛景观基本稳定,保持原始状态。
景观资源及历史民俗
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由于晚第四世纪以来的海蚀作用形成海蚀地貌,保存完好,成为国内不可多得的海岛自然景观。仙叠岩、半屏山、大瞿岛各岛南岸、东北岸都形成了海蚀桥、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和沙滩等典型海岸地貌,为研究古海岸地貌和围垦标高,提供十分难得和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这些经过大自然雕凿镌刻的礁石岩壁,雄浑峻峭,各具情态,惟妙惟肖,天然成趣,使人遐想,引人入胜。半屏山连绵数千米的岩雕画屏,是全国最长最大的海上天然岩雕,被誉为“海上天然岩雕长廊”。大竹峙岛位于洞头县城东侧约3.5公里的海域处,岛上数千平方米的天然大草坪,被誉为东海第一大天然草坪[2],是山间露宿,篝火晚会,探险野营的理想场所。洞头南、北爿山岛及邻近海域自然条件优越,长年有群鸟寄居翱翔,繁衍生息,其中黄嘴白鹭、普通鵟、红隼和游隼等4 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在历年繁殖期间,有160 只左右黄嘴白鹭、2000只左右黑尾鸥亲鸟在该保护区进行筑巢、产卵,是我国沿海黄嘴白鹭和黑尾鸥的重要繁殖区。洞头海岛礁石上自古以来就盛产羊栖菜,洞头素有“中国羊栖菜之乡”的称号。
保护区管理
以规划为统领,引导科学合理建设
一是加快编制项目规划,《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总体规划(2014-2025)》在全国率先通过专家评审并获正式批复实施。二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海洋公园建设促进中心及南北爿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中心。三是优化共建氛围,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及各方面政策支持,推进海洋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以制度为保障,形成常效规范管理
一是建立海洋公园和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制度。二是启动海洋功能区建设相关编制工作。三是健全养殖用海规范管理制度。
以重点项目为依托,迈开转型提升步伐
一是引导发展生态高效养殖业。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三是大力发展海滨旅游业。
以海洋保护为立足点,打造蓝色生态公园
一是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打造生态海岛。二是坚持增殖放流与生态补偿并举,促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宣传和治理并举,打造洁净海洋。
视频
浙江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水质】水产养殖中的浮游植物的作用,搜狐,2020-12-09
- ↑ 人造草坪与天然草坪有何不同,搜狐,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