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1]。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2]。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厉声教的《浣溪沙·甲戌年夏梦曲院荷花》、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3]》等。
“ |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
” |
— [宋]苏轼 |
目录
词牌沿革
唐教坊曲有“浣溪沙”曲名,与词调稍异。唐声诗(唐代配乐的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指洗涤、漂洗;“沙”,古通“纱”。因此,“浣”的对象只能是“纱”。敦煌出土的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集录的《花间集》所录毛文锡、阎选、毛熙震、李珣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4]。
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为平韵体。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后主李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5]。
宋代相较于唐五代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在音乐形式上,词牌“浣溪沙”这一固定写作格式的确立,使得歌辞与音乐曲调有机结合起来。为了适合于表达不同情调,还出现了“摊破”“减字”等变化形式,并有词人创制了“浣溪沙慢”。曲辞方面,宋代文人创作更为繁盛,且大大拓展了取材范围,题材广博而宽泛,风格则突出体现了低回婉转与欢快灵动之两端。在金元明清时期,除了词这一形式外,“浣溪沙”还以散曲、南戏中曲牌的形式留存,直至清代仍然长盛不衰,在乐府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视频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浣溪沙词牌名,竟然如此的美! ,搜狐,2017-02-08
- ↑ 填《浣溪沙》这个词牌时,有什么特殊的技巧?要注意什么?,搜狐,2018-10-27
- ↑ 宋词三百首|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搜狐,2017-08-11
- ↑ 浣溪沙、菩萨蛮、沁园春…经典词牌的由来,你知道吗? ,搜狐,2018-12-28
- ↑ 浣溪沙——因美女得名,意境却比美女更美,搜狐,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