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跡叢談
浪跡叢談是清代後期名臣梁章鉅(1775——1849)的著作。清代學者梁章鉅晚年創作了《浪跡叢談》、《浪跡續談》、《浪跡三談》筆記,其中的山水筆記內容注重實證考據,風格古樸平實,與張岱的山水小品呈現出不同的美學風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由此可見乾嘉學風對梁氏的影響。
目錄
著書
《浪跡叢談》十一卷,作於1846至1847年,雜記清末時事、人物、典章制度和揚州一帶的名勝掌故等,還涉及古代名物、史事的考訂,古代詩歌、碑銘、書畫的評介,甚至傍及方藥、及詩作。 《浪跡續談》八卷,作於1848年,多記溫州、杭州、蘇州等地的名勝、風俗和物產,及明清某些戲曲、小說的舊聞和掌故。 《浪跡三談》六卷,作於1848到1849年,內容多雜考古代的名物、年號、飲食等。 本書記載翔實,考訂精當,文筆尚佳,也適合閒讀。
浪跡序
余於道光丙午由浦城挈家過嶺,將薄游吳、會,問客有誦杜老「近侍即今難浪跡,此身那得更無家」之句以相質者,余應之曰:「我以疆臣引退,本與近侍殊科,現因隨地養疴,兒孫侍游,更非無家可比,惟有家而不能歸,不得已而近於浪跡。」或買舟,或賃廡,流行坎止,仍無日不與鉛槧相親。憶年來有《歸田瑣記》之刻,同人皆以為可助談資,茲雖地異境遷,而紀時事,述舊聞,間以韻語張之,亦復逐日有作。歲月既積,楮墨遂多,未可仍用《歸田》之名,致與此書之例不相應,因自題為《浪跡叢談》。「浪跡」存其實,「叢淡」則猶之瑣記云爾。 清 代 楹 聯 大 師 梁章鉅(1775——1849),號茝林(茝音chai),號退庵,祖籍長樂,後遷居福州。清嘉慶年間進士,官至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是一位政績突出、深受百姓擁戴的官員。他是林則徐的好友、堅定的抗英禁煙派人物。梁章鉅身書香門第,平生手不釋卷。公揚歷中外垂四十年。居官之餘,不廢著述。於經:有《論語旁證》二十卷,《孟子旁證》十四卷,《夏小正通釋》四卷。於小學:有《倉頡篇校證》三卷。於史:有《三國志旁證》二十四卷。於掌故;有《國朝臣工言行記》十二卷,《樞垣紀略》十六卷,《春曹題名錄》六卷,《南省公餘錄》八卷。於考據:有《稱謂拾遺》十卷。於文章:有《文選旁證》四十六卷。其餘詩文雜著纂輯者不下數十種。而裴注《三國》、李注《文選》,已極賅洽,尚能詳徵博引,兼訂正其缺失,尤心力所萃雲。
作者生平
梁章鉅(1775—1849),字茝中、閎林,號茝鄰,晚年自號退庵,祖籍福建長樂,清初遷居福州,自稱福州人。他生長在明清以來「書香世業」之家,「幼而穎悟」,四歲從母開蒙讀書,九歲能詩,並博覽群書,立志著作,二十歲中舉人,嘉慶年間(1802年)二十八歲成進士。嘉慶十年(1805年)開始任禮部主事,嘉慶十二年(1807年),掌浦城浦南書院講席,次年,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考選軍機京章。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經考選任軍機章京。道光元年(1821年)升為禮部員外郎,任大清通禮館、內廷方略館編修。道光二年(1822年),授湖北荊州知府兼荊宜施道,升淮海河務兵備道,調署江蘇按察使。道光五年(1825年),管理盤運漕糧總局,任山東按察使。次年,調任江蘇布政使。在江蘇任職8年,曾四次代理巡撫,政績斐然。道光十一年(1831年),江淮大水災,他率屬捐廉募款。同年,修復練湖牌壩,籌款興修孟瀆、得勝、澡港三河水利。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奏請回福州養病。道光十五年(1835年),奉召入京,授甘肅布政使。次年,升廣西巡撫兼署學政。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疏主張重治鴉片囤販之地,強調「行法必自官始」,並積極配合林則徐嚴令梧州、潯州官員捉拿煙販,採取10家連保法,杜絕複種罌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親自帶兵防守梧州,並增兵潯州、南寧,運送大炮支援廣州防務。曾上疏抨擊琦善在廣東「開門揖盜」,歌頌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第一個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為首務」。同年,調任江蘇巡撫,帶兵到上海會同江南提督陳化成部署抗英,組織寶山、上海、川沙、太倉、南匯、嘉定等地興辦團練,嚴密設防,使英軍未敢妄動。同年八月,署理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十一月病發,專摺奏請開缺調理。先後寓居揚州、浦城、溫州。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逝。梁章鉅壯年,於嘉慶年間在京曾加入宣南詩社。晚年,由其子梁恭辰迎養於溫州官署,從事詩文著作。生平著作有《樞垣紀略》、《退庵隨筆》、《文選旁證》、《歸田瑣記》、《浪跡叢談》等七十餘種刊行於世。
評價
梁章鉅林是一位政績突出、深受百姓擁戴的官員。他是林則徐的好友、堅定的抗英禁煙派人物。他在廣西巡撫任上,曾奏請摘去禁煙不力的梧州知府劉錫元的頂帶,憤怒地責令劉去抓拿大宗的煙販以贖過失,表現了他禁煙要「清其源」的明智主張。在他護理江蘇巡撫期間,江淮患水災,每天有萬餘災民沿江聚集蘇南,他賑災民、修水利,表現出崇高的人格精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