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剪纸
海伦剪纸 |
海伦剪纸是黑龙江省海伦的东方红、护林、双录、伦河、海兴、海北、长发等地的剪纸。特点是画幅较大,风格粗犷,刀锋稚拙而有力。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1993年,海伦已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称号。海伦剪纸主要采用灯烟熏,剪刀剪,剪纸图像有花鸟、动物、人物图案来制作挂钱、窗花等。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海伦剪纸
称号: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时间:1993年
采用:灯烟熏、剪刀剪
历史由来
1993年,海伦已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称号。地处小兴安岭脚下的海伦市,原是清初皇帝围猎场。随着历史的发展,汉、蒙、回、朝鲜等民族的垦民麇集于此。他们带来了我国北方丰富多采的剪纸、刺绣等工艺美术,和满族、鄂伦春族的拨云子、印麻花等工艺相互借鉴,融汇结合,逐渐形成了剪纸艺术。
1899年海伦建制前后,剪纸艺术就在民间广为流传,主要采用灯烟熏,剪刀剪,都是简单的花鸟、动物、人物图案来制作挂钱、窗花等。由本地少数民族与汉移民的交汇,初步形成了粗犷豪放的北方剪纸艺术风格。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造型简洁洗练,刀锋粗犷有力,冨有写意神似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海伦剪纸表现的主题又有新的发展。特别是创作于建国十年大庆前夕的《祖国颂》,突破了剪纸内容单调的局面,扩大了题材,增加了表现层次,发行了装饰,生动地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个作品曾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民族画报》上发表,并参加了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国际博览会展出,还赴苏、日、法、新西兰等国展览多次。这一珍品现收藏于黑龙江博物馆内。
50——60年代,海伦剪纸在全国就有一定影响。以傅作仁剪纸作品为代表,多次在省和国家级报刊发表,在国家和省展出并获奖。其中剪纸作品装饰过人民大会堂会议厅,被周恩来总理转赠北海舰队和大庆铁人王进喜。文革期间,海伦剪纸作品出于停滞状态。80年代以后,海伦剪纸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在剪纸的创作内容上体现了多样化
传承发展
已出版了《黑土艺术》、《傅作仁满族剪纸》、《中国剪纸艺术研究》、《雪花剪纸集》、《中国风俗剪纸》、等近100部书出版发行。《满族婚俗图》、《鄂伦春风情》、《金陵十二钗》等264幅作品,4次参加国家级展出,3000多幅作品赴30几个国家和地区展销,138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民族文化宫收藏。
2001年,省美术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出版了文化馆创作的《京剧剪纸脸谱》创下了海伦剪纸四个之最。创作时间最长——历时8个半月;创作队伍最大——直接参与25人;幅数最多——达308幅;效果最佳——达到“国粹”和“民粹”完美结合。此书参加全国重点图书展销,并在新加坡、台湾举办的国际图书展中亮相,荣获北方优秀美术图书金牛奖一等奖。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黑龙江电视台、河南电视台、《黑龙江日报》、《人民画报》、《黑龙江画报》、《民族画报》等60多家新闻媒体都对海伦剪纸艺术进行了专题报道和介绍。
成立了文化馆剪纸艺术中心,黑龙江省首家个体剪纸开发经销单位海伦市景泉手工剪纸工艺品广场,付作仁剪纸艺术馆。其中海伦景泉手工剪纸工艺品广场(简称,海伦手工剪纸广场)在海伦市委宣传部和海伦市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代表海伦市,绥化市,黑龙江省参加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洽谈会,第九届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冰雪 青春 未来文化艺术展 ,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首届“红旗成杯”文化艺术节,该单位还自费在中国雪乡,雾凇岛举行剪纸展使海伦剪纸的知名度在域外叫得更响。
其它相关
海伦剪纸以形成对公宣传有文化馆,对外收藏有付作仁,商务礼品有海伦手工剪纸广场这样一个可以满足各种需求的一个专项宣传,收藏,商务礼品的团队,海伦剪纸的产业已经走上了快车道。[1]
参考文献
- ↑ 独特民间文化 黑龙江四大有名剪纸艺术 海伦剪纸中国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