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海南苏铁

原图链接  图片来自百度知道

海南苏铁(Cycas hainanensis C. J. Chen)苏铁科植物。羽状叶长约1米,叶柄长约20厘米;羽状裂片近对生,条形,革质,斜上伸展,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大孢子叶幼时被褐色绒毛,后渐脱落几无毛,顶生裂片矩圆形,扁平,上部变坚硬,边缘在中下部全缘;大孢子叶的下部柄状,横切面四方状圆形,在其中部两侧着生2枚胚珠;胚珠卵圆形,无毛。种子幼时压千后呈红褐色,宽倒卵圆形,稍扁,表面有不规则的皱纹。

产于中国海南岛万宁及海口等地,作园林观赏植物。海南苏铁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特有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

中文学名:海南苏铁

拉丁学名:Cycas hainanensis C. J. Chen

别   称:刺柄苏铁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苏铁纲

目:苏铁目

科:苏铁科

属:苏铁属

种:海南苏铁

分布区域:海南万宁、海口

命名者及年代:C. J. Chen,1975

目录

形态特征

羽状叶长约1米,叶柄长约20厘米、横切面四方状圆形,两侧密生刺,刺间距离约1厘米,刺长3-4毫米;羽状裂片近对生,条形,革质,斜上伸展,中部的羽状裂片与叶轴约成60度的角度,通常直或微弯,长约15厘米,宽约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缩不对称,下侧下延生长,边缘微向下反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两面光滑,上面的中脉显著隆起,下面的中脉微隆起。

大孢子叶幼时被褐色绒毛,后渐脱落几无毛,上部的顶片斜方状卵形,长约7厘米,宽约5厘米,边缘羽状分裂,每边有裂片5-7条,裂片条状钻形,长2-3厘米,粗约2.5毫米,先端有刺状尖头,顶生裂片矩圆形,扁平,上部变坚硬,长3.5-4厘米,宽1.5-2厘米,边缘在中下部全缘,在上部具数枚锯齿或再分裂,先端有一长刺,长1-1.4厘米,边缘有少数不明显的疏锯齿;大孢子叶的下部柄状,长约7厘米,横切面四方状圆形,在其中部两侧着生2枚胚珠;胚珠卵圆形,无毛。种子幼时压千后呈红褐色,宽倒卵圆形,稍扁,表面有不规则的皱纹。

分布范围

原产于中国海南岛,分布于广东海南岛、万宁海口等地。

物种区别

该种之叶的羽状裂片疏生,基部下侧下延生长,两面光滑无毛,中脉在上面显著隆起,胚株无毛等特征与华南苏铁(CycasrumphiiMiq.)相近似。惟海南苏铁的叶形较小,叶柄两侧之刺密生;大孢子叶的上部顶片宽大,斜方状卵形,边缘羽状条裂,每边有5-7条裂片,顶生裂片矩圆形等特征而易于区别。

生长习性

苏铁性喜阳光、干燥和通风良好环境,不耐寒,好肥,喜沙质土壤,生长缓慢,寿命约200年。在中国南方热带及亚热带南部树龄10年以上的树木几乎每年开花结实,而长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苏铁常终生不开花,或偶尔开花结实。

繁殖方式

分蘖

分蘖时间:在早春1-2月份进行。

取蘖芽:栽培多年的生长健壮的苏铁常在茎基部和干部萌生出许多蘖芽。在众多的蘖芽中应选择充实的3年以上的或有4片至5片叶子的蘖芽作繁殖材料。切忌选过嫩的蘖芽进行繁殖,否则易腐烂,繁殖难以成功。取芽方法是:用锋利的小刀将蘖芽从与母株连接的根基处切割下来。切割时要尽量少伤茎皮。对切割下来的蘖芽按其是否生根进行区别对待:对已生根的,可直接栽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透气性强的培养土中管理;对未生根的,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晾2天至3天,待其切口稍干后再进行催根处理。

播种

种子于秋末采集,随采随播,也可砂藏,于翌春季点播;因种皮厚而坚硬,生芽缓慢,一般4~6个月后发芽;温度要保证在15度以上,覆土要深些,约3厘米,在30~33℃,高温下,约2周即可发芽;幼苗生长较慢,种苗需2至4年方可移栽。

栽培技术

光照水分

在光照管理上,苏铁,性喜光照,特别是在发叶期间必须放在阳光下,否则新叶细长,降低其观赏价值。但怕烈日暴晒,在水分管理上,苏铁忌积水,耐干旱,因此培养土宜干不宜湿,并按"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处理。在生长旺季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并在每天早晚向叶片喷2次至3次水。雨季或栽植地势低洼,应注意开沟排水,防止土壤积水。

施肥

在肥力管理上,苏铁耐瘠薄,对肥力条件要求不高。幼苗时每一个月左右施一次薄饼肥水,在生长旺季每20天轮流进行一次0.3%的尿素液肥、0.2%的磷酸二氢钾液肥或0.1%的硫酸亚铁液肥的根外追肥。

成年植株在早春发也开花之前在树干周围环状开沟,施足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并适量加些过磷酸钙与硫酸亚铁;5-6月授粉后种子迅速发育,可追肥1-2次,用尿素或复合肥在树冠周围穴施或以0.1%的浓度稀释进行根外追肥;10-11月,尤其是采种母株再重施基肥一次,以补充营养,防治树体衰退。 [3]

除草修剪

苏铁生长期间,应中耕除草,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得通气状况,减少杂草的营养争夺。一般在秋冬季应剪去一轮3-4年生枯黄老叶以及有病虫害的枝叶,并集中烧毁,促进苏铁植株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持优美的树形外观。

病虫防治

灰蝶

鳞翅目害虫,以幼虫取食苏铁幼叶、花球等为害,造成叶片缺损,严重时仅仅遗留叶柄,景观破坏。该虫易于防治,成用的杀虫剂喷雾即可有效的杀死幼虫。

介壳虫

同翅目昆虫,多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苏铁羽叶的羽片背面、叶轴、及种子表面,将其刺吸式口器终生插入植物体内吮吸汁液,并在取食的同事将有害物质随唾液注入植物体内,导致植株叶片产生黄白斑及虫瘿状畸形突起,大部分还有絮状分泌物和排泄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死亡。可以人工用刷子清楚虫体或者于若虫期药剂防治均可。

主要价值

观赏

苏铁类植物四季常青,树形美观,叶酷似羽毛,常作切花用,种子大而艳丽[1] 。因其生命长久,即使数百年树龄,仍青春常驻,开花结实,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苏铁的树干苍劲,叶丛终身浓郁翠绿坚挺,又象征着公正与铁面无私,苏铁类植物因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科研

苏铁类植物起源于3亿多年前的晚石炭纪,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是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全球苏铁类植物仅存3科11属不足300种、亚种或变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产苏铁仅1科1属(苏铁属Cycas L.),约20余种。虽然这群在恐龙时代达到鼎盛后又逐步衰败的植物群现存的后裔已不多了,但却在全球物种多样性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97年IUCN世界保育监测中心编制的《世界受威胁植物红皮书》收录了约占世界82%的苏铁类植物;在中国,所有国产苏铁植物均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在1999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2001年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建设“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其中苏铁类植物被确定为两大重点保护的植物类群之一。对苏铁类植物的研究对探讨地球上植物的演化、以及古地质和古气候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保护现状

海南苏铁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列为濒危植物。生长环境的退化和大量非法盗挖等原因严重威胁着海南苏铁的生存和分布。现存的海南苏铁主要都是人工培养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