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藏族自治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辖自治州,东与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毗连,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周环山,盆地居中,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州总面积4.45万平方千米,下辖5个县;2018年常住人口47.63万人。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绵延,森林茂密,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海湖、日月山、倒淌河、龙羊峡水电站、河阴镇、神山古刹赛宗寺、伏俟古城、同德河北林场、直亥雪山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境内有以国道109线、214线、省道西久线为主骨架,州、县地方道路为脉络的“四横”、“三纵”公路网络[1]。
2018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7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71.51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47.90亿元,增长2.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346元,比上年增长5.3%。
目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部,因地处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之南而得名,素有“海藏通衢”之称。海南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东与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毗连,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98°55—105°50′,北纬34°38′—37°10′;东西宽260千米,南北长270千米,面积为4.45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总面积的6.18%。
地形地貌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周环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间其中,地势起伏较大,复杂多样。全州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点虽根尔岗海拔5305米,最低海拔2168米。在地貌分区上属柴达木—湟中海拔盆地大区,青海东部中海拔盆地分区,青海湖—共和中海拔盆地小区。全州呈北西西—南东东向之盆地与山地相间的格局,由北而南依次为青海湖盆地、青海南山中起伏山地,共和—贵德盆地,河卡山中起伏山地,兴海—同德盆地,蘑菇山—桑赤岗大起伏山地。在这种近东西向起伏相间的格局两端,西为北北西—北西走向的鄂拉山大起伏山地,东为西山—扎马日岗中起伏山地,这种基本地貌的形成,是基于地质构造山断块抬升的山地与山间断陷盆地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以及共和盆地东西两侧各存在一个近南北向的构造带。山地是全州主要地貌类型,占全州陆地总面积的42.3%,丘陵及残山占全州陆地总面积的11%;中海拔平原和台地占全州陆地总面积的46.7%,其中河谷阶地为12.4%。
气候
海南藏族自治州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征是大气稀薄,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候温凉寒冷,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由于境内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气候又显示出不同温度的差异,在低温少雨的共性基础上,又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个性地方气候和小气候特点。境内平均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年平均气温以黄河下段谷地为最高,达7℃;共和盆地约3℃;3400米以上地区低于0℃;4000米以上地区在-4℃以下。年较差为24—26℃。境内南部和青海湖湿地区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共和盆地和兴海子科滩等地年降水量300—360毫米之间。境内东部、北部及湖湿地区年平均日照2900—3040小时,中部和南部地区年平均日照2690—2770小时。
水文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微咸水湖,位于州境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99°36′—100°47′,北纬36°32′—37°15′之间。东西最长106千米,南北最宽63千米,湖面积4573平方千米,湖水总容量854亿立方米。含盐量12.49克/升,矿化度在12.5—13.2克/升之间。湖面海拔3196米,平均水深19.15米。自治州境内河流众多,主要为黄河水系和青海湖水系河流。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黄河流程411.3千米,入境海拔高程3168米,流量约520立方米/秒,出境海拔高程2161米,流量约640立方米/秒,总落差为1007米,是水电资源的“富矿区”,水电蕴藏量814.37千瓦,可建大中型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达1130万千瓦,(不包括贵德低坝梯级电站总装机31.5万千瓦),已建成的有龙羊峡(128万千瓦)、尼那水电站(16万千瓦)、拉西瓦(420万千瓦)、班多水电站(36万千瓦),羊曲电站正在修建阶段,尚待开发建设的有玛尔档、尔多、茨哈、山坪4座梯级电站;境内黄河流域主要支流有兴海中铁河、曲什安河、大河坝河和贵南茫拉河、同德巴曲河,水能理论蕴藏量约61.55万千瓦。规划电站76座,总装机容量42.701万千瓦。其中已建电站38座,总装机容量为3.079万千瓦,在建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15.2万千瓦;拟建电站35座,总装机容量为24.422万千瓦。
植物资源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野生经济植物3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34种,主要药材类有:冬虫夏草、唐古特大黄、达乌里龙胆、雪莲、麻黄、贝母、列当、羌活、锁阳等;纤维植物有山杨、箭叶锦鸡儿、甘草、狼毒等;油料植物有白桦、盐地碱蓬、黄精、何首乌等。全州有木本植物36科69属154种,其中绝大部分是灌木,乔木树种只有8科11属20种,能够形成森里植被的树种更少。在森林资源中,主要类型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林、白桦林、油松林、山杨、青杨等树种。
动物资源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野生动物鸟类有110多种,兽类50多种。列入国家一类保护的有雪豹、白唇鹿、普氏原羚、野驴、黑颈鹤、金雕、黑鹳等7种;列入国家二类保护的有豺、石貂、麝、水獭、荒漠猫、兔狲、马鹿、黄羊、岩羊、藏雪鸡、蓝马鸡、棕熊、盘羊、大天鹅等;列入全省重点保护的有赤狐、艾虎、赤麻鸭、毛腿沙鸡、棕头鸡等。其中雪豹、白唇鹿、普氏原羚、野驴、黑颈鹤等是青藏高原的珍奇异兽。黄河滩地湿地水域是贵德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主要鱼种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裸鲤、鲇鱼、虹鳟鱼等。主要经济水产品有四大家鱼、螃蟹、龙虾等,名、特、优品种有鲤鱼、螃蟹、龙虾等。
矿产资源
海南藏族自治州已发现的矿种有58种矿藏,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铜、铅、锌、白钨、金、大理石等,铜储量相当可观,占全省保有资源储量的20%以上资源储量表的有24种,占全省上表矿种83种的28.92%,矿区数最多的有色金属(铜、铅、锌)矿产,产地数分别达到5、6、6处,贵金属(金、银)也是海南州具有相对优势的矿产资源。全州共发现有能源矿产煤、石油2种;黑色金属有铁、锰2种;有色金属有铜、铅、锌、镍、钨、锡、锑、汞、钼9种;贵金属有金、银、铂、钯4种;稀有稀散元素有铌、铷、镉、铍、钽、锗、镓、锂、硒9种;丰金属矿产有砷、硫铁矿、磷矿、脉石英、膨润土、萤石、白云母、泥炭、钾长石、石灰岩、蛇纹岩、饰面用大理岩、砂石、粘土15种;放射性矿产铀、钍矿2种;水气矿产有矿泉水、地下热水、地下水3种。累计发现的各类矿床、矿点和矿化点约270处(按产地统计),其中,矿床35处,矿点94处,矿化点141处。据统计,海南州已上表的24种矿产资源中,有8种保有资源储量在全省排名第一,分别是铜、锡、锑、汞、铂族、锗矿、镓矿、饰面用大理岩;排第二位的有铅、锌、银、饰面用花岗岩;排第三位的是金。
人口
2018年末全州常住人口47.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9万人。按城乡分,城镇常住人口20.4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2.9%,比上年末提高6.1个百分点;乡村常住人口27.2万人,占57.1%。少数民族人口37.24万人,占78.2%。全年人口出生率11.8‰,比上年低0.4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3.5‰,比上年提高0.2个千分点。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8.3‰,比上年低0.7个千分点。年末全州户籍人口47.03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0.67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