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海埔

海埔地台湾海埔地之开发从何时开始,于史料中较少记载,推估约从18世纪以来,沿海居民为解决生活所需,陆续垦殖开辟为农田、鱼塭、或盐田等利用之。日治初期已在鹿港、布袋、北门、七股安平及乌树林等地开发盐田;明治33年(1900)辜显荣获准开发鹿港盐田,明治35年(1902)就已开发30万坪,到明治41年(1908)初更扩张为215甲,大正3年(1914)便成为台湾最大盐场。从明治37年(1904)的台湾堡图,已可清楚看到鹿港盐田的范围,面积约有17公顷。 [1]

海埔地

在海岸地带宽广而坡度平缓的滩地,高程介于高潮线及低潮线之间,底质可为泥质沉积物或砂质沉积物,潮埔地最容易发育在波浪能量较低而潮差较高的地区,在台湾西部台中至云林海岸因潮差高于2公尺,而早期又有河川沉积物源源不断的供应,因此生成良好的潮埔地,底质主要为泥,向外海延伸可达四公里。潮埔地近陆侧较高的地区只有在每月大潮或暴潮发生时才会被海水覆盖,因此在热带地区常发育有红树林沼泽;也有其他的藻类出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