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擬茀蕨
海岸擬茀蕨
學名:Phymatodes scolopendria (Burm.) Ching
英名:Monarch Fern、Musk Fern、Maile-Scented Fern、Breadfruit Fern、Wart Fern
日名:オキナワウラボシ(沖縄裏星)
原產: 西、南太平洋熱帶氣候區海岸,原生於海岸礁岩或珊瑚礁。
水龍骨科: 擬茀蕨屬多年生草本。
目录
植物特徵
根莖粗壯發達,匍匐地面生長,外表有黑褐色鱗片。
直立橢圓形革質葉,葉軸有翅,葉全緣光滑,一回羽狀深裂,互生裂羽片2-5對,孢子囊群圓形,在中肋的兩側做1至2列分布,葉面可見孢子囊群突出痕跡。[1]
孢子(果實)囊群很大,圓形,初生淡綠色,成熟變褐色陷生在葉肉組織間,在中肋的兩側做一至二列分布。
生活適用
生命力堅韌,葉片造型美觀,適合成片種植作為地被植物,在海岸風景區或營造熱帶氣氛庭園廣泛栽培。幼株可作盆栽欣賞,葉片可供插花材料。[2]
臺灣園藝植栽應用的蕨類植物中,山蘇、鹿角蕨體型較大,腎蕨葉型下垂,皆不利於盆花組盆應用,鐵線蕨則需要潮濕環境,室內溼度不夠也不適合種植;臺東場助理研究員李文南表示,海岸擬茀蕨因耐候性佳,不僅耐濕、耐旱,低光照可生長,全日照環境也能適應,且其株型直立,符合盆花的緊密植栽需求,組盆容易,更適合盆花栽培推廣。 [3]
種植條件
日照環境 : 全日照或半日照溫暖環境。
供水排水 : 耐高溫、乾燥,但澆水可以促進生長發育。
土壤介質 : 栽培介質需排水良好。
肥料供應 : 春至秋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有機肥料。
繁殖方法 : 以孢子或分株繁殖。
參考文獻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132018030 海岸擬茀蕨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175海岸擬茀蕨 p88 國立編譯館主編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台灣館 海岸擬茀蕨 2005年11月1日 216頁
中國植物誌 第 6(2) 卷 160 頁 PDF 瘤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