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
海林市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代管縣級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屬山區和丘陵淺山區,距省會哈爾濱286公里,距牡丹江市僅12公里。地貌特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海林市行政區總面積8711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39萬畝(含三個森工局、山市種奶牛場,不含海林農場),轄8鎮、112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人(2015年,非農業人口26.7萬,農業人口15.3萬)其中駐市單位人口14.7萬人(海林局3萬人,柴河局6萬人,大海林局4.3萬人,海林農場0.7萬人,山市種奶牛場0.7萬人)。市區面積22平方公里(含開發區),人口15萬人。有朝鮮、滿、回、蒙等21個少數民族,其中朝鮮族人口3萬人。 海浪河畔是滿族文化發源地之一,為清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有16處商周以來的歷史遺址,被譽為黑龍江三大歷史文化亮點的金元文化、渤海文化、寧古塔流人文化在海林都留有印跡。是一本書《林海雪原》,一部戲《智取威虎山》故事的發生地,是著名偵察英雄楊子榮戰鬥和犧牲的地方。
目錄
行政區劃
1996年,海林市面積9877.8平方千米。轄7鎮、5鄉:海林鎮、長汀鎮、柴河鎮、橫道河子鎮、山市鎮、二道河子鎮、新安朝鮮族鎮、舊街鄉、石河鄉、新合鄉、三道河子鄉、海南朝鮮族鄉。市政府駐海林鎮。 2005年,海林市轄8個鎮、1個鄉:海林鎮、長汀鎮、橫道鎮、山市鎮、柴河鎮、二道鎮、新安朝鮮族鎮、三道鎮、海南朝鮮族鄉。境內還有大海林林業局、海林林業局、柴河林業局等。
歷史沿革
海林系滿語音譯,因地處海浪河畔而得名,海浪河是發源於張廣才嶺的「海蘭窩集」,「海蘭窩集」是滿語「榆樹林」的意思。1948年,系由新海、五林二縣合併時,各取原縣名稱的後一個字而得名。 海林自舊石器晚期起,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商周時期就是中原版圖國,向中原納貢。有資料和文獻記載,商周時,曾向中原進貢石弩、貂皮、海東青等名貴物品。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8月15日,將寧安縣北部新安鎮、海林、橫道河子、山市等地區劃出,設置新海縣,縣政府駐海林。初隸綏寧省,後改隸牡丹江專區、牡丹江省,再改隸松江省。 1992年7月2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海林縣,設立海林市(縣級)。由牡丹江市代管。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地處長白山脈張廣才嶺東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稱。地理坐標為北緯44°02'~45°38',東經128°03'~129°57'。東與牡丹江市、林口縣接壤,南與寧安市毗鄰,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北連方正縣,西南一隅與吉林省敦化市相連。 海林市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無霜期短。春秋季短、氣候多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年平均氣溫4.4℃,歷年極端最低、最高氣溫分別為-38.8℃和37.6℃。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540毫米。年平均日照2356.6小時。年平均風速1.7米/秒,最多風向為西北風。橫跨二、三、四積溫帶,平均活動積溫2100–2500度,無霜期年均131天,年均降水540毫米。
自然資源
海林地處長白山支脈張廣才嶺東麓,林木資源豐富,有三個森工局,森林覆蓋率達7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0多個百分點,活立木蓄積量1.6億立方米,是全國重點林木生產加工基地之一;境外背靠俄羅斯遠東地區木材主產區,木材蓄積量220億立方米,每年通過綏芬河口岸進口木材近90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多樣,有金、鐵、鎂、石材等資源36種,有繼西藏羊八井地熱田之後的全國第二大高溫地熱田,綜合開發潛力巨大。
經濟概況
1993年,海林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特別是1992—1995年海林連續4年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十強之首」。1995—1997年伴隨國有企業改革,工業城市特有的結構性、體制性、機制性矛盾集中顯現,企業兼併破產、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等成為當時十分重要的任務。1997年,海林市被批准為全國縣級綜合改革試點市。自2002年海林經濟開發區正式闢建到2005年,該市經濟開始逐步走出低谷,迅速實現了恢復性增長。
農業
2017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9萬畝,其中玉米50萬畝、大豆36萬畝、水稻15萬畝、經濟作物38萬畝。全市糧食總產量約34.1萬噸。全市食用菌生產總量達到17億袋(盤),預計可產食用菌干品8.5萬噸,其中黑木耳14.6億袋、猴頭菇1.5億袋、滑菇5000萬袋、香菇和元蘑等特色菌類4000萬袋。全市蔬菜面積6萬畝,其中棚室菜面積0.8萬畝、露地蔬菜面積5.2萬畝。年產各類鮮菜近3.6億斤,銷售收入5億元,自給率達到60%。海林市野生中藥材資源蘊藏豐富,共有102科、215種,其中動物藥材22科、39種,植物藥材80科、176種,總產量達12.5萬噸,開發潛力巨大。全市有樹莓、黑加侖、草莓等寒地漿果種植面積8100畝,主要分布在海林鎮、橫道鎮、柴河鎮、山市鎮4個鎮。被中國國家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猴頭菇之鄉」、全國食用菌行業優秀基地縣。
交通
濱綏鐵路、圖佳鐵路穿越全境,並貫通全國六大鐵路幹線。201、301兩條國道貫穿全境,是黑龍江省東出海參崴、南下圖們江的途經城市。 海林西距省會城市哈爾濱286公里,東距牡丹江市12公里,距綏芬河口岸175公里, 南距琿春口岸274公里。距牡丹江國際航空港29公里。
文物古蹟
聖母進堂教堂
1902年11月1日從北京來了一位大教主神父,名為伊諾坎基.別列耶拉夫斯基,在教堂進行布道洗禮。1955年,俄國人撤走後教堂停止活動,曾作療養院、部隊駐所、橫道河子果酒廠補酒車間使用,1993年劃歸海林市文物管理所管理。1993年被海林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黑龍江省政府公布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黑龍江省僅存的一座全木製結構東正教堂,百年中東鐵路的見證。保護範圍:院內為特別保護區,圍牆向外延伸40米為重點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為10623平方米,圍牆四周6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地方特產
海林市境內可食用的天然野生山野菜品種達50餘種,是東北山野菜綠色食品基地。品種以蕨菜、刺嫩芽、猴腿菜、黃瓜香、山芹菜等為主。重點採集區分布在二道鎮、三道鎮、柴河鎮、長汀鎮、橫道鎮及三大森工局區域內。海林市是黑龍江省重點松籽產區,境內建有萬畝人工紅松果林基地。海林市漿果屬寒帶特有的漿果,品質優秀,山葡萄、紫梅、草莓、樹莓年產量分別達25000噸、16200噸、5200噸、4010噸。2012年,人工種植黑豆基地6000畝,年產量近千噸。 海林市野生中藥材資源蘊藏豐富,共有102科、215種,其中動物藥材22科、39種,植物藥材80科、176種。主要品種有刺五加、五味子、滿山紅、黃芪、桔梗,蘊藏量分別達7.5萬噸、7960噸、5268噸、240噸、400噸,2012年採集量分別達2000噸、50噸、40噸、10噸、8噸。大宗藥材有赤芍、升麻、桔梗、滿山紅、防風等76種;名貴藥材有山參、田雞、麝香、熊膽、鹿茸、豹骨等9種。同時,海林市種植中藥材已有40多年的歷史,已經形成橫道鎮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場平貝種植基地,山市鎮黃芪、五味子種植基地。建立了北藥開發研究所,海林市已被黑龍江省列為刺五加生產基地。 海林市山市鎮鑫銘果仁加工廠坐落于海林市山市鎮,這裡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及豐富的土特產資源。主要產品有松籽、松籽仁、榛子等。在近幾年業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松籽仁產業,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形成了一個以加工生產為主體的果仁市場,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都有一定影響的果仁集散地。為海林市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美味野松子
海林市山市鎮鑫銘果仁加工廠,始建於1995年,經過幾年的努力,於2000年重建了一個占地6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加工設備先進,工藝流程合理,生產能力強大,加工質量優良的大型果仁加工廠。我廠現有技術人員5名,生產工人200人。每天可加工4-5噸紅松籽,可出成品1.5噸。倉儲、晾曬、運輸非常方便。我廠本着質量第一,客戶至上,誠實守信的原則,願為國內外新老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並竭誠歡迎新老客戶惠顧。*[1]
風景名勝
海林是旅遊城市,有「雪、虎、山、水、情」五大特色旅遊資源,「林海雪原」、「威虎山」、「中國雪鄉」三大旅遊品牌最為聞名。截至2013年,共有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5個、2S級滑雪場2個。 世界最大的橫道河子東北虎飼養繁育基地;有全國最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高山滑雪場,是國家級滑雪訓練基地;有威虎山、佛手山、中國雪鄉三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蓮花湖國家級地質公園;有世界最大的貓科動物飼養繁育基地——橫道河子東北虎飼養場;有國家級滑雪訓練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高山滑雪場;有東北最大的人工水體——蓮花湖;有16處自商周以來的歷史遺址。 中國北方最大的人工湖、國家水上訓練基地。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境內東北部,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地質公園。蓮花湖風景區以森林、湖泊、島嶼和峰崖石壁為主體景觀,有三大峽谷、四大湖灣、五大景區、七大島嶼和三十多個主要景點。存有商周時期的群力岩畫、渤海國高麗古井、金代江東古墓群、清代烽火台等歷史文化遺蹟。 威虎山城位於橫道鎮東側,與俄羅斯風情園隔道相望。威虎山城是按照小說《林海雪原》和東北山區城鎮的模式興建的。是為了滿足以《林海雪原》及舊東北山區小城鎮題材影視拍攝而興建的外景基地,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主要由城門樓、林海鎮、夾皮溝村、神河廟、威虎廳等幾大部分構成
視頻
中國海林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