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藿香
海藿香,一年生草本。直立,分枝,被毛,老莖外表木栓化。葉對生;葉片卵圓形或長橢圓形;沒有葉脈通走的葉肉部分則於上面稍隆起,故葉面不平坦。輪傘花序密集,基部有時間斷,組成頂生和腋生的穗狀花序式,具總花梗;花萼筒狀;花冠筒伸出萼外,冠檐近二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緣;雄蕊4,外伸,花絲被染色。花期4月。我國產者絕少開花。
- 中文學名:海藿香
- 拉丁學名: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
- 別 稱:藿香,海藿香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科:唇形科
- 種:廣藿香
目錄
形態特徵
廣藿香屬一年生草本,高30-60cm。直立,分枝,被毛,老莖外表木栓化。葉對生;葉柄長2-4cm,揉之有清淡的特異香氣;葉片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7-10cm,寬4-5-7.5cm,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闊而鈍或楔形而稍不對稱,葉緣具不整齊的粗鈍齒,兩面皆被毛茸,下面較密,葉脈於下面凸起,下面稍凹下,有的呈紫紅色;沒有葉脈通走的葉肉部分則於上面稍隆起,故葉面不平坦。輪傘花序密集,基部有時間斷,組成頂生和腋生的穗狀花序式,長2-6cm,直徑1-1.5cm,具總花梗;苞片長約13mm;花萼筒狀;花冠筒伸出萼外,冠檐近二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緣;雄蕊4,外伸,花絲被染色。花期4月。我國產者絕少開花。[1]
生長環境
主產於廣東、海南等地。
主要價值
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地上部分。夏秋季枝葉茂盛時采割。切斷生用。芳香化濕中藥,功能主治:芳香化濕;和胃止嘔;祛暑解表。主濕阻中焦之脘腹痞閔;食欲不振;嘔吐;泄瀉;外感暑濕之寒熱頭痛;濕溫初起的發熱身困;胸閔噁心;鼻淵;手足癬。
廣藿香出自《名醫別錄》。《本草圖經》:藿香,嶺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種植。二月生苗,莖梗甚密,作叢。葉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暴干,乃芳香,須黃色,然後可收。《綱目》:藿香,方莖有節,中虛,葉微似茄葉。潔古、東垣惟用其葉,不用枝梗,今人並枝梗用之,因葉多偽故耳。《唐史》雲,頓遜國出藿香,插校便生,葉如都梁者,是也。劉欣期《交州記》言藿香似蘇合香看,謂其氣相似,非謂形狀也。
用藥禁忌
1、陰虛者禁服。
2、陰虛火旺、邪實便秘者禁服。
3、(《本草經疏》)「陰虛火旺,胃弱欲嘔及胃熱作嘔,中焦火盛熱極,溫病熱病,陽明胃家邪實,作嘔作脹,法並禁用。」
4、 毒副作用:臨床上曾有服用含藿香的中藥製劑引起過敏性藥疹的報告。
藥品介紹
藥名:廣藿香。
漢語拼音:GuǎnɡHuòXiānɡ 。
英文名:Cablin Potchouli Herb, Wrinkled Gianthyssop Herb。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MenthacablinBlanco] 。
別名:藿香,海藿香。
性味:味辛;性微溫。
歸經:歸脾經;胃經;肺經。
功能:芳香化濕;和胃止嘔;祛暑解表。
主治:主濕阻中焦之脘腹痞閔;食欲不振;嘔吐;泄瀉;外感暑濕之寒熱頭痛;濕溫初起的發熱身困;胸閔噁心;鼻淵;手足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鮮者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浸泡患部;或研末調敷。
資源分布:我國福建、台灣、廣東、海南與廣西有栽培。原產菲律賓等熱帶亞洲。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全草。
採收儲藏:水田栽培6-8月、坡地栽培8-11月收割。選晴天連根拔起,去掉鬚根及泥沙。亦可留宿根分期收割,於定植後3-6個月收割側生分枝,以後每隔5-6個月割1次,2-3年後更新,也可在收穫期將離地2-4個節上的枝條和主稈割下,讓其基部再長枝葉,第2年收穫期又依此法進行,2-3年後更新。廣藿香採收後,在陽光下攤曬數小時,待葉成皺縮狀時即分層重疊堆積,蓋上稻草用木板壓緊,讓其發汗一夜,使枝葉變黃,次日再攤開日曬,然後再堆悶一夜,再攤開曝曬至全乾。 炮製:除去殘根及雜質,先抖下葉,篩淨另放;莖洗淨,潤透,切段,曬乾,再與葉混勻。[2]
化學成分
莖葉揮髮油含廣藿香醇(patchoulialcohol31.86%),西車烯(seychellene9.85%,α-愈創木烯(α-guaiene8.82%),ξ-愈創木烯即α-布藜烯(ξ-guaiene,α-bulnesene8.65%),α-廣藿香烯(α-patchoulene8.48%),β-廣藿香烯(β-patchoulene6.91%),廣藿香酮(pogostone3.80%),還含β-愈創木烯(β-guaiene),β-欖香烯(β-elemene),β-丁香烯(β-caryophel-lene),ξ-蓽澄茄烯(ξ-caolinene)及廣藿香二醇(patchoulan1,12-diol)。地上部分含揮發性小分子成分:乙酸甲酯(methylac-etate),3-甲基丁酮(3-methylbutanone),3-甲基丁烯酮(3-methyl-3-butenone)[4],黃酮類成分:藿香黃酮醇(pachypodol),商陸黃素(ombuin),芹菜素(apigenin),鼠李素(rhamnetin),芹菜素-7-O-β-葡萄糖糖甙(apigetrin)及芹菜素-7-O-β-O-葡萄糖(apigetrin)及芹菜素-7-O-β-D-(6-對-香豆酰)-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6-p-coumaroyl)-glucoside]。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廣藿香酮體久對白色含珠菌、新型隱球菌、黑根霉等真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等細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廣藿香葉鮮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桿菌的生長也有定的抑制作用。其鮮汁滴耳(4滴/次,每日3次)能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實驗性豚鼠外耳道炎。廣藿香酮能抑制青黴菌等黴菌的長,可用於口服液的防腐。
2、鈣捐款抗作用廣藿香水提物對高鉀引起的離體豚鼠結腸帶收縮有明顯抑制,表明其有鈣拮抗作用,3×10-4g/ml,抑制率為17%,30×10-4g/ml時,抑制率達91%。有效成分為廣藿香醇,其鈣拮抗作用的拮抗參數(PA2)值為5.95,IC50為4.7×10-5mol/L。廣藿香醇對Ca2+引起的大鼠主動脈條的收縮,也與維拉帕米相心,具有劑量賴性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