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迪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 ),漢族,山東省文登市人,出生於山東濟南,吉林大學畢業。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英國約克大學榮譽博士。
1983年3月7日,團中央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並作出向她學習的決定。
1960年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知識,並學習針灸,在當地行醫。
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結婚。1983年中國共產黨決定將張海迪樹立為宣傳偶像。張海迪女士得到了兩個讚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歷任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008年11月當選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2013年9月19日選舉連任中國殘聯第六屆主席團主席。
2014年10月6日當選康復國際主席。2016年8月,擔任里約殘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 2017年6月19日,張海迪獲得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參選提名。 現任中國殘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執行主席、中國殘奧委會主席。
目錄
個人簡介
張海迪,1955年秋天出生於濟南。五歲的時候,因患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患。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他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對人生充滿了信心,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但他發奮努力,學完了小學和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和日語還有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他開始涉足文學,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10萬英文小說,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作品,被譽為「當代保爾」[1]。
「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
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張海迪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着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讚歌。「活着,就要為人民做事。」張海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有一位耿大爺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這時張海迪深深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幸福。張海迪同志把為社會、為人民做事,當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閃爍着共產主義的光芒。
視頻
40年40人》榜樣的力量——當代「保爾」張海迪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人物特輯(37) 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