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能力
《消费能力》是中国的一个名词术语。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1]”,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2]”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
目录
名词解释
消费者对所需消费品和劳务的货币支付能力。
在消费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取决于其货币收入。一般来说,两者成正比。
在美国,扣除个人缴纳的税款和交给政府的非商品性费用(包括州立大学学费、交通罚款、公立医院费)以后所保留的部分,个人可用于开支或储蓄,这是消费支出的唯一重要的决定因素。
其中储蓄部分是潜在的消费能力,其余部分是现实的消费能力。
术语名词
术语(terminology)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不同于语法学中的名词)。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根据国际标准,“术语”一词仅指“文字指称”。但许多人使用此词颇为混乱,时而指指称,时而指概念。这可能是由于言者脑中概念漂移。
参考文献
- ↑ 什么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识别出来的,搜狐,2021-03-26
- ↑ 隶变,变什么了?,搜狐,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