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鄉
歷史沿革
以境內湧泉多得名。解放初屬第五區,1958年屬新塘公社。1961年更名為湧泉公社,1984年5月改鄉。1997年,面積49.6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黃洞、湧泉、泉塘畈、鑼鼓嶺、楓樹、鐵爐、戴山、長嶺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李鋪,距縣城19千米。
地理位置
湧泉鄉,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西部,因泉以名,北至瑞昌市區5公里。全境屬丘陵山區,地勢南高北低,西略樂。地表水徑橫港、長河匯入賽城湖。有耕地12204畝,林用地50059畝,養殖水田463畝。地下水資源豐富。溶洞較多,素稱:"洞府之鄉"。湧泉洞風景區坐落湧泉村。長嶺羅家壠風景秀麗,四面環山,一條大河自自東向西環繞村莊而流,河水清澈,終流不息,村莊裡水資源豐富,有楊壠、大壠兩大水庫,村里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宛如世外桃源。村里老人長壽,孩童讀書成績好,在這小山村已經靠讀書飛出去多名金鳳凰,其中2011年勵志女孩羅晶晶北京求學的事跡經北京電視台聯合多家媒體採訪報道並拍成紀錄片在北京電視台播放。
行政區劃
現轄泉塘畈村、躍進村、鐵爐村、戴山村、湧泉村、楓樹村、黃洞村、長嶺羅家壠村等8個行政村,116個村民小組,103個主要自然村,全鄉人口16458人,其中女性7525人,非農業人口381人,漢族以外有回族3人。[1]
自然資源
湧泉鄉礦產資源豐富,石灰石儲蓄50億噸,另鈣礦砂磯石、蘆管石儲量大。
全鄉屬丘陵山區,地勢南高北低,東西略平。地表水經橫港、長河匯賽城湖。農業種植以糧食為主,兼有棉花、油菜。其中創出特色的有芝麻、葡萄、山藥、山柿、柑橘等。養殖方面有生豬、土雞、牛蛙等。林業資源豐富,有林業用地50059畝;有養殖水面463畝。
湧泉鄉境地內有江南名洞湧泉洞。洞內天然礦泉奔涌,終年不竭。湧泉洞為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洞內的乳石經幾千萬年的發育,開成了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開發對外開放,每年要接待大量的遊客來訪。除湧泉洞中天然礦泉外,全鄉另有終年不竭的天然礦泉130多處。全鄉石灰石資源豐富,鈣礦、砂磯石、蘆管石儲量大。
湧泉洞
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湧泉鄉伏船山,是個正處發育期的水洞。因洞內有清泉湧出,經流全洞,終年不竭,故而得名。由於泉水尋覓不到源頭,仿佛是從"湧泉仙子"懷抱"寶葫蘆"里瀉出,加上洞內暗河四通,潛流漫布,組合特有情味,橫生妙處。它是天然斷層裂隙產生崩塌而形成的溶洞,根據有關研究勘測,約形成於中生代的晚白堊紀。洞內總面積13000平方米。據記載,四百多年前的明代,有人駕小舟秉燭到此尋幽探勝,在洞中主廳的"蟠桃樹"下對弈過。1984年作為旅遊點正式開發觀光,好個水石相映,微妙絕勝之處,令人心馳神往。 湧泉洞內由大小不一的十廳、數十景觀組成,如風洞、天池、醉石、石花、石簾、石幔、石筍、石柱、天河府、蟠桃樹、蟠桃林、桃花溪、陶潛石像、蓬萊垂釣、桃花渡口和桃源壁畫等等。地下湖、地下河和地下港分布。已開闢遊程1400米,其水路遊程約800米。還有一泓尚未開發暗湖約千餘平方米,發出奇異聲音響如海潮。
湧泉洞中,地下水極為豐富,暗河潛流遍而,四通八達,洞內空氣清新,氣溫適中,濕度相宜,水陸兼游,別有風趣。[2]
基本信息
湧泉鄉資源豐富。湧泉河全長約21千米,上接灣灘電站,下貫黃渡大河;馬灘灣水庫占地170餘畝,蓄水量達14000立方;二龍電站裝機400千瓦,已併入營山電網。全鄉建成"衛生井"1500口,蓄水池310處,其它微型水利2600個,場鎮引水工程正緊鑼密鼓實施。湧泉的青石和湧泉河沿岸金黃的河沙是現代建築的優質原科,很有開採價值。屬丘陵地帶,土地肥沃,盛產稻穀、小麥、玉米、紅苕等。是全縣的生豬養殖基地鄉、食用菌種植基地之一,交通方便,水陸兩通,柏油公路直通縣城,約40公里,消水河從十龍村經鄉場鎮貫穿玲瓏。該鄉交通方便。水陸兩路雙雙直達,村村已通公路,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程控電話安裝到村社,信息暢通,全鄉村村建起了設備齊全的廣播室、廣播電視站曾是"學五馬"先進典型。
展望未來,湧泉鄉黨政一班人將帶領全鄉人民進一步發揚"團結拼搏,奮發圖強"的湧泉精神,抓住農業這個根本,大力發展鄉村經濟,為迅速跨入小康鄉鎮而努力奮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