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涑水記聞》(通行本16卷),中國筆記著作,宋代司馬光撰。是司馬光的一部語錄體筆記。《涑水記聞》比較詳盡地記載了北宋六朝(960年-1070年)的國故時政,內憂外患,揭示矛盾,反映了許多社會問題,為後世留下極其珍貴的史料。

涑水指司馬光,司馬光為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人,故稱。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 涑水語見《梁溪漫志》。" 清·鈕琇《觚剩·芥葊自怡編序》:"焚膏檢較涑水《通鑑》。" 沉惟賢《序》:"雖有涑水之才,欲網羅散失,以為《泰東西通鑑》,未之或逮也。

目錄

作品簡介

《涑水記聞》(通行本16卷),書名,是宋時期司馬光的一部語錄體筆記。《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該書"雜錄宋代舊事,起於太祖,迄於神宗,每條皆注其述說之人,故曰《記聞》"。

內容簡介

本索引收錄《涑水記聞》、《溫公日記》、《溫公瑣語》中五代、宋、遼、西夏、金的人名。

人名下所列的數碼,斜線毅 為卷數,共後為條數;《涑水記聞》輯佚,則在卷數的位置標明"輯佚"字樣。另外,斜線前標明"日記"字樣者,為《溫公日記》;斜線前標明"瑣語"字樣者。為《溫公瑣語》。

各代帝王以習稱謂主目,其餘為參見條目。例如:宋太祖趙匡胤,以"宋太祖"為主目,"趙匡胤"為參見條目。

只有姓氏者,以姓氏為主目,其從屬關第注於括號內。

本索引採用四角號碼檢字法編排。首先列出每個人姓名的第一個字的四角號碼。

本索引後附有《筆畫檢字表》,以便讀者用不同方法檢索。[1]

涑水記聞

瑋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騎報虜將至,瑋方飲啖自若。頃之,報虜去城數里,乃起貫戴,以帛纏身,令數人引之,身停不動。上馬出城,望見虜陣有僧奔馬徑往來於陣前檢校,瑋問左右曰:「彼布陣乃用僧耶?」對曰:「不然,此虜之貴人也。」瑋問軍中誰善射者,眾言李超。瑋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對曰:「願得五十騎,可以取之。」瑋以百騎與之,敕曰:「不獲而返,當死。」遂進至虜陣前,騎左右開,超射之,一發而斃。於是,虜鳴笳而遁。瑋以大軍征之,虜眾大敗,出塞窮追,俘斬萬計,改邊鑿濠。西邊由是懾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瑋,則加手於額,呼之為父雲。

瑋在秦州,有士卒十餘人,叛赴虜中。軍吏來告,瑋方與客弈棋,不應。軍吏亟言之,瑋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顯言耶?」虜聞之,亟歸告其將,盡殺之。

譯文

曹瑋鎮守秦州時,西蕃的軍隊進犯邊塞,騎馬的偵察兵報告西蕃軍即將到達,曹瑋正喝水吃飯顯得鎮定自若。一會兒,(偵察兵)報告虜西蕃軍距離秦州城只有幾里了,曹瑋才乃站起身穿戴,用絲帛纏在身上,讓幾個人拉着他,身體一動不動。騎上馬出城,遠遠望見西蕃軍陣中有一個僧人騎着馬徑直來回奔走在陣前檢查軍隊,曹瑋問周圍的:人說「他們排兵布陣用僧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這個人是敵軍的重要人物。」曹瑋問軍中誰善長射箭,眾人說是李超。曹瑋馬上招呼李超指着那個僧人,說:「你能射中他嗎?」回答說:「希望給我五十騎兵,可以射殺他。」曹瑋把一百騎兵交給他,命令說:「不能完成任務返回,要處死。」於是前進來到敵軍陣前,騎兵左右分開,李超射僧人,一箭斃命。於是,西蕃軍吹響笳笛逃跑了。曹瑋用大軍進攻敵軍,敵軍大敗,對逃出邊塞的敵軍緊緊追趕,俘虜斬殺了數萬人,重新確定邊界,開鑿護城河。西蕃軍從此畏懼而屈服,至今不敢侵犯邊塞,每次說道曹瑋,就用手放在額頭上,大呼他是「父」。

曹瑋在秦州,有十多個士兵,叛變投奔西蕃軍。 軍吏來告訴曹瑋,曹瑋正在與客人下棋,不回應。軍吏多次說這件事,曹瑋怒,訓斥軍吏說:「本來就是我派他們去的,難道你(一定要)反覆說得這麼明白嗎?」敵軍聽說這件事,馬上跑回來告訴了他們的首領,把叛變的士兵全部殺死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