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潿洲島的歷史

潿洲島的歷史潿洲島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95%以上的地層是火山岩組成,有海蝕、海積及溶岩等景觀,有「蓬萊島」之稱,是中國最大、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廣西最大的海島。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潿洲島歷史。[1]

目錄

潿洲島歷史沿革

潿洲島漢時屬合浦郡,唐初屬雷州椹川巡檢司,宋、元兩代因沿未變,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建潿洲巡檢司,在遂溪縣「第八都博里村海島中」,即潿洲島。

北海市潿洲島(21張) 明初仍屬協州府,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巡司遷往雷州遂溪的蠶村,司海防和監守珠池之責。

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從雷州移民於島上墾耕。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游擊署移駐廉州合浦縣永安所。此後,潿洲處於雷、廉兩府的軍事行政雙重管轄之下。

清康熙元年至嘉慶十一年(公元1692--1806年),潿洲居民三度被迫內遷,駐島行政機構裁撤,但仍有少數「寮民」居留,軍事管制由雷州徐聞縣的海安營游擊和廉州合浦縣的龍門協分管,每年分上下二班輪流巡防。

咸豐末年(公元1860年),有內地人400名因避戰亂,不顧艱險和官府之禁,來島定居。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官府鑑於島上民居已成事實,便重開島禁,移雷廉二州船戶客民於島上。至此,荒置百數十年的海島,田廬重興。是時法國天主教勢力乘機染指該島設教堂於盛塘村,後又在城仔及斜陽島各建一座,廣納教徒,是為欽謙地區最早的天主教基地。

光緒二十餘年,潿洲由雷州正式劃歸合浦縣管轄,置潿洲巡檢司,軍事建制隸屬於龍門協的永安營。

宣統初,歸屬合浦縣的靖海團,設「公局」民政機構於島上。

民國初至1931年,先後屬合浦靖海團和合浦第二自治區轄鎮。

1936年至1949年,先後屬合浦縣第二行政區、第五行政區和第三行政區轄鎮。

1938年9月13 日起,潿洲島淪於日寇野蠻統治七年之久。在這期間,本島成為日寇威脅侵擾我華南大後方的海空軍基地。

1945年6月18日,潿洲島人民奮起殲滅殘寇,潿洲光復,歸縣領的鄉建制。

1950年3月6日,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潿洲,初設鄉人民政府,直隸於合浦縣。同年8月起,歸北海鎮人民政府管轄。

1953年改設第三區, 分設潿東、潿西、潿北、南灣四個鄉。

1959年改為潿洲公社。

1994年12月17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4]137號):擴大海城區的行政區域,將原郊區的潿洲鎮(含斜陽島)、高德鎮的馬欄、軍屯、開江、垌尾、翁山、赤西、高農8個村公所和第一、第二、沙腳、嶺底、廟山5個居委會及平陽村公所的螺殼村、龍溝蘆村,西塘鎮的西塘、西邊垌、驛馬3個村公所劃歸海城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北部灣大道。將大墩海、南萬、新村3個居委會劃歸銀海區管轄。[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