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炎
淋巴管炎多数是通过局部创口或溃疡感染细菌所致,也有一些患者没有明确的细菌侵入口,感染从淋巴管传播到局部的淋巴结所致。本病多见于四肢,往往有一条或数条红色的线向近侧延伸,沿行程有压痛,所属淋巴结可肿大,疼痛,严重者常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及白细胞计数增多,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1]
目录
发病病因
多数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肤损伤以及前述的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其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管壁和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增厚,淋巴管腔内充满细菌,凝固的淋巴液及脱落的内皮细胞,本病多见于四肢,往往有一条或数条红色的线向近侧延伸,沿行程有压痛,所属淋巴结可肿大,疼痛,严重者常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及白细胞计数增多,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2]
并发症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如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就可引起急性淋巴结炎,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部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腹壁,会阴和臀部的感染,可以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结炎;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颌下及颈部的淋巴结炎。[3]
临床症状
检查诊断
- 检查:可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
-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不难得出诊断。
疾病治疗
1.一般治疗
- 除急性期或炎症严重外,一般鼓励经常活动。
- 平常应防止脚气感染及丝虫病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早治疗。
2.药物治疗
- 抗生素治疗,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 中药治疗。
3.局部治疗
- 局部热敷,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 为防止淋巴水肿,患肢给予压力包扎阻止淋巴滞留。
- 局部感染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预后效果
- 患者如属于初次发作,没有其他疾病,通过治疗,预后良好。
- 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出现淋巴水肿,并出现肢体变粗的后遗症。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