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色小檗
淡色小檗 |
淡色小檗,(学名:Berberis pallens Franch)落叶灌木,高1-1.2米。枝具条棱,常带暗红色。叶厚纸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全缘;近无柄。伞形状总状花序具3-8朵花,不具总梗;花梗被白粉;花黄色;萼片3轮,外萼片卵状披针形,中萼片与内萼片阔卵形;花瓣倒卵形。浆果红色,长圆状椭圆形,被白粉。花果期5-8月。产于云南。生于山坡灌丛中。海拔3000-3500米。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学名:淡色小檗
界:植物界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属:小檗属
命名者及年代:Franch,1899
拉丁学名:Berberis pallens Franch
门:被子植物门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科:小檗科
种:淡色小檗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1.2米。枝具条棱,常带暗红色,有时微被白粉;茎刺细弱,三分叉,长1-2厘米,与枝同色,腹面扁平或具浅槽。叶厚纸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1.5-3.5厘米,宽7-10毫米,先端圆形或钝尖,具1刺尖头,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中脉微凹陷,背面灰白色,被白粉,中脉明显隆起,两面网脉显著,叶缘平展,全缘;近无柄。伞形状总状花序具3-8朵花,长3-5厘米,不具总梗;花梗长10-15毫米,被白粉;花黄色;苞片和小苞片不详;萼片3轮,外萼片卵状披针形,长4-4.5毫米,宽约 1.5毫米,中萼片与内萼片阔卵形,近等长,长6}.5毫米,宽约5毫米;花瓣倒卵形,长约5.5毫米,宽约4.5毫米,先端浅缺裂,基部渐狭,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延伸,先端突尖;胚珠1-2枚。浆果红色,长圆状椭圆形,长约10毫米,直径4-5毫米,顶端具极短宿存花柱,被白粉。花果期5-8月。[1]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0-3500米的山坡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
保护等级
为中国濒危植物物种,已纳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
近种区别
淡色小檗极近似金江小檗B. forrestii Ahrendt,分布地区和垂直分布高度均较一致,但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淡色小檗花序无总梗;果被白粉。
参考文献
- ↑ 四川攀西地区小檗属植物资源及利用价值”,道客巴巴, 201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