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清豐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東與山東省莘縣毗連,南與濮陽市區接壤,西與安陽市內黃縣為鄰,北與南樂縣相連,西北隔衛河與河北省魏縣相望。

清豐縣隸屬濮陽市,轄6鎮11鄉,503個行政村,總人口72.1萬(2017年),總面積828平方公里,是河南省47個擴權縣之一。

清豐古稱頓丘,三國時曹操曾任頓丘令,因隋朝境內出大孝子張清豐,唐大曆年間,欽定更名為清豐縣,是中國唯一一個以孝子之名命名的縣。2009年,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孝道文化之鄉」。2014年以來,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綠化模範縣」榮譽稱號,是河南省首批百城提質建設示範縣、鄉村振興戰略示範縣。[1]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

清豐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邊陲,濮陽市北郊。地理坐標:東經114°47′--115°23′;北緯35°45′--36°05′。東與山東省莘縣毗連,南與濮陽市接壤,西鄰安陽市內黃縣,北靠南樂,西北隔衛河與河北省魏縣相望。四方頂端位置是:東起鞏營鄉東理直村,西至陽邵鄉灘上村西1.5公里處,南到六塔鄉吉張吳村南1公里,北到陽邵鄉潮旺村。

土壤

清豐縣大地構造位置處於黃河沖積平原,下淤上壤土。

清豐縣土壤系黃河沖積而成,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質地良好。清豐縣土壤屬潮土土類,它是發育在近代河流壤質沖積物上,受地下水活動的影響,經過人為耕作熟化形成的農業土壤。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對土壤發育的影響和土壤本身的特點,潮土可進一步細分為兩合土、淤土、褐土化兩合土三個土屬,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土層深厚,通體為中壤一粘土,兩合土團粒結構好,疏鬆易耕,淤土質地較粘重,耕性不易,因而該土壤耐旱,加上水資源條件好,適宜種植各種農作物。因此,該土壤類型的絕大部分是單一的耕地,並且水澆地占95%以上,只有少量的旱地、林地、園地,是清豐縣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的穩產高產區之一。

水文

衛河、馬郟河、瀦瀧河和第二、第三濮清南引黃工程,各類乾渠遍布清豐縣,引黃灌溉極為方便。地下水源充沛,但地下水位較深,達到18米左右,是一個漏斗區,屬嚴重缺水區。

氣候

清豐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季風氣候顯著,春季氣溫回暖早,但不穩定,寒潮活動較頻繁,冬春連旱常見;夏熱內澇多,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時空降水分布不均,常因集中降水產生局部洪澇,晚秋多陰雨;冬季寒冷乾燥,多霧低溫,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3.4℃,最熱年平均氣溫與最冷年平均氣溫相差2.2℃。七月份最熱,平均為27℃;一月份為-2.1℃.極端高溫42.2℃,極端低溫-21.0℃。

清豐縣光熱資源適中,歷年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0℃的積溫為4498℃,糧食作物可一年兩熟。歷年日照百分率為58%,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18.3千卡/cm2,有效光核輻射量為57.9千卡/cm2,平均無霜期215天,平均初霜日在十月二十八日,終霜日在四月四日。

海拔高度46—54米,年平均降雨量540毫米,氣候特點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蒸發量遠遠大於降雨量是我縣主要氣候特點。

清豐縣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有暴雨、雷電、大霧、大風、雪災、高溫、乾旱、低溫、冰雹、連陰雨等。

交通運輸

(一)綜述

清豐縣境內及周邊三縱(京珠、大廣、德商)兩橫(濮鶴、安南)5條高速公路,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從清豐縣出發,5個小時可到達北京、天津,2個小時到達鄭州、濟南。縣城距鄭濟高鐵濮陽東站12公里,距晉豫魯鐵路濮陽站15公里。

(二)公路

至2017年底,清豐縣農村公路總里程1079公里,其中:縣道11條190公里,鄉道54條373公里,村道462條514公里。全縣共有12條客運線路,88輛公交車輛。

(三)公共交通

縣鄉客運班線13條,濮陽大眾公交客運有限公司126輛,2017年度客運量76.41萬人次。城市公交線路4條,其中清豐縣通達公交客運有限公司3條線路68輛公交車,濮陽交運清豐公共交通有限公司1條線路20輛。2017年度客運量19.34萬人次。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全縣年末總人口72.11萬人,常住人口63.52萬人。出生率13.04‰,死亡率6.67‰,自然增長率6.37‰。全縣城鎮化率29.91%,比上年提高1.73個百分點。

民族

清豐縣除漢族外,還有回族、蒙古族、滿族、維吾爾族等26個少數民族,人口596人,其中回族399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6%。全縣沒有少數民族聚居村。

經濟情況

綜述

201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24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2億元,比上年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41.5億元,比上年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65.2億元,比上年增長11.7%。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7.3﹕56.6﹕26.1。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13.3萬畝,比上年減少0.8萬畝。其中:夏糧種植面積71.2萬畝,比上年增加0.5萬畝;秋糧種植面積42.1萬畝,比上年減少1.3萬畝;油料播種面積23.5萬畝,比上年增加4.4萬畝;瓜菜種植面積29萬畝,比上年減少3.2萬畝。 全年糧食總產量55.4萬噸,比上年減少0.1萬噸,糧食單產達489公斤。其中:夏糧總產36.1萬噸,比上年增加0.3萬噸;秋糧總產19.3萬噸,比上年減少0.4萬噸。

全年油料產量7.1萬噸,比上年減少1.4萬噸;全年瓜菜產量74.9萬噸,比上年減少9.9萬噸。

全年肉類總產量5.8萬噸,比上年下降1.7%,其中:豬肉總產量3.4萬噸,家禽肉總產量2.1萬噸。全年禽蛋總產量6.1萬噸,比上年下降15.2%。

第二產業

2017年全縣共有工業企業1394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8家。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42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31.8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輕工業增長14.3%,重工業增長1.4%;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完成10.3億元,比上年增長4.5%。

第三產業

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5.4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批發業完成5.6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6%;零售業完成68億元,比上年增長1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9.6%;住宿業完成0.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0.3%;餐飲業完成11.5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3.5%。

全年外貿出口總額5843萬美元,比上年增加487萬美元,同比增長9.1%,較全年目標增加4萬美元。

社會事業

(一)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355所,在校生122337人,教職工9337人(含社會力量辦學3068人)。幼兒園175所,在園幼兒30319人,教職工2730人。小學及教學點270所,在校生62880人,教職工3993人。初中22所,在校生21371人,教職工1846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6598人,教職工591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1142人,教職工168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27人,教職工9人。

(二)科學技術

實施了創新人才培養引進工程、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建設工程、科技創新示範工程、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工程、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六大科技工程,科技創新工作快速發展,先後獲得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科普示範縣等榮譽稱號。科技管理服務體系健全,研發平台建設較快發展。到2017年底,清豐縣有國家級星創天地1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3家、市級重點實驗室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7家、市級產業技術研究院1家、市級眾創空間1家。科技服務機構服務能力逐步提升,2017年底科技服務機構25家。2017年,科技成果獲得市級以上科學技術進步獎表彰100餘項,推廣轉化先進適用技術、科技成果15項以上,申請專利122件,授權專利90件,有效發明專利255件。

(三)體育事業

體育場館建設加快推進。投入7億多元,建設占地200餘畝的「一區兩館十場」,2017年8月,高標準足球場、足球訓練場、籃球場、門球場、網球場對外開放。體育館主體完工。建成投用城市慢性系統18公里。投資2億元建設極限運動基地,包括滑板、小輪車、攀岩、衝浪四項極限運動項目場地。其中衝浪運動場地是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個比賽用專用場地。

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組隊參加濮陽市首屆龍舟大賽、濮陽市首屆中國象棋賽;組團300餘人參加濮陽市第一屆全民健身大會、濮陽市第九屆運動會並榮獲團體總分第二名;舉辦清豐縣第四屆非公企業運動會,承辦河南省萬村千鄉農民籃球賽(濮陽賽區)並組隊參賽,清豐縣代表隊榮獲冠軍。持續開展「快樂星期天」活動,在農民群眾中推廣廣場舞、健身操等項目。

(四)醫療衛生

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58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8個,鄉級衛生院17個,村級醫療機構528個,民營醫院5個。 縣級醫療衛生機構中綜合醫院2個,中醫院1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學校1個,衛生計生監督所1個,120緊急救援指揮中心1個。縣、鄉兩級衛生人員217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74人,管理人員112人;工勤人員348人。全縣有病床2720張,其中鄉鎮衛生院907張,平均每千人口擁有病床3.88張。

(五)城市建設

作為河南省首批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試點縣,清豐縣搶抓機遇、順勢而為,圍繞「六區並進」建設目標,突出規劃引領,統籌項目實施,創新路徑舉措,着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家居之都、康樂之城」,激活了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一池春水。一是積極對接「濮清一體化」發展,清豐縣堅持高起點規劃,聘請同濟大學規劃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編制完成《清豐縣城鄉總體規劃》,明確了「一帶兩軸、三心五片」的新型城鎮化布局。在產業發展定位上,清豐縣緊緊鎖定家居、食品兩大主導產業,持續推進「京津冀+」開放合作戰略,2017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18個,該縣產業集聚區累計入駐企業225家。通過產業集聚帶動產城融合,轉移農村人口4.8萬人,實現了城市留人、產業聚人。二是近年來,清豐縣以實施基礎設施建設「五大工程」為載體,着力織就民生幸福網。實施城區路網暢通工程,新修益業路、瑞祥路等16條城市道路,其中12條已竣工。實施創建「達標街道」工程,提升7條城區主要道路外立面和門頭牌匾11.9萬平方米。實施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整治背街小巷828條。實施網格化精細管理工程,智慧城市管理系統投入運行,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城區機掃率達100%。實施公共服務提升工程,縣城區新增地熱供暖面積100萬平立米,供暖能力達200萬平方米;「氣化清豐」項目順利推進,503個行政村達到通氣條件,405個村通上天然氣,2017年,清豐縣天然氣用戶達到8.7萬戶;ofo小黃車簽約落地,成為全省首個擁有共享單車的縣城;20輛新能源電動公交車正式運營。三是持續推進「生態清豐」建設,打造「一縱六橫」七水潤城的水系景觀。通過「見縫插綠、拆牆透綠、拆遷建綠、應綠還綠」,新建綠地公園15個,綠化提升城市道路32條,城區綠化面積657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8.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9.5平方米。

(六)社會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清豐縣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黨委第一責任、民生第一工程,加強組織領導、統籌謀劃部署,精準施策發力,取得了明顯成效。2017年底,共有貧困人口18086人,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攻城拔寨時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