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山
清涼山既有北方山峰雄偉壯觀之勢,又有南方山川秀麗險峻之韻,因山勢峻峭,古木蒼翠,景色秀麗,山腰間多有天然溶洞,清泉常流,若炎炎夏日置身於此,頓覺清風習習,心曠神怡,實為避暑勝地,故名:「清涼山」,是一處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溶洞奇觀和滑雪運動為一體的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運動健身風景名勝區。位於井陘礦區,以山險、石奇、水幽而著稱。景區面積大約1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88米。清涼山水龍洞長達3000多米,堪稱華北第一,洞內泉水終年流淌不息,還有千奇百怪的石花、石幔、石筍等景觀裝點其中。清涼山山勢很險,登山之時常需手抓鐵環、腳踏石窩才能前行。山腰處的昊天殿就建在懸崖絕壁的邊上,其構造之精奇令人嘆為觀止,清涼山既有北方山峰雄偉壯觀之勢,又有南方山川秀麗險峻之韻,因山勢峻峭,古木蒼翠,景色秀麗,山腰間多有天然溶洞,清泉常流,若炎炎夏日置身於此,頓覺清風習習,心曠神怡。[1]
清涼山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礦區西部,東距省會石家莊市區48.5公里沿石太高速,307國道均可到達。是一處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溶洞奇觀和滑雪運動為一體的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運動健身風景名勝區,景區位於井陘礦區,東距省會石家莊48公里,清涼山景區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溶洞奇觀於一體的獨特風景區,是避暑、休閒、度假和探險的極好佳境。景區面積13.65平方公里,主要有水龍洞、白雲觀、神女峰、石林等六大景區共72個景點組成。 清涼山山勢峻峭,涼爽無比,「清泉山」亦因此而得名。億萬年風侵雨蝕,使清涼山既有北方山峰雄偉壯觀之勢,又有南方山川秀麗險峻之韻。清涼山主峰高888米,巨大的峰巒邊際酷似一位仰天而睡的美女,故名美女峰,美女頭高百米,身長2000餘米,栩栩如生。青龍潭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相映生輝。清涼山還有溶洞山泉多處,長1500米的「水龍洞」內石筍、石花隨處可見,山石嶙峋,高低錯落,美不峰一帶,黃櫨灌叢漫山遍野,每至深秋,葉紅似火,層林盡染,蔚為壯觀。南天門、石林聳入白雲,好漢寨、美女峰險峻異常,惟有在懸崖絕壁上刻就的石坑手扒腳蹬方能攀上,確為探險佳境。山上還有古建築多處,是訪古探幽的絕好去處,景區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溶洞奇觀於一體的獨特風景區,是避暑、休閒、度假和探險的極好佳境。景區面積13.65平方公里,清涼山有溶洞山泉多處,長1500米的「水龍洞」內石筍、石花隨處可見,山石嶙峋,高低錯落,美不峰一帶,黃櫨灌叢漫山遍野,每至深秋,葉紅似火,層林盡染,蔚為壯觀。南天門、石林聳入白雲,好漢寨、美女峰險峻異常,惟有在懸崖絕壁上刻就的石坑手扒腳蹬方能攀上,確為探險佳境。[2]
清涼山萬佛寺延河岸上,隔延河水與鳳凰山、寶塔山相望。佛家主張「離塵出世」、清涼安住,清涼山之名便由此而來。其山勢巍峨,風景別致。目前山上保存有自北朝晚期至明清的各類石窟,及摩崖造像龕、摩崖題記,其中萬佛洞是最大的石窟,窟內四周牆壁上雕刻神態各異的大小佛像萬餘尊;萬佛洞開鑿於隋代以前,唐、宋、金、元、明、清歷代皆有造像或維修。自宋以來,以萬佛洞為主的石窟林立,殿宇輝煌,香火旺盛。唐末著名道士呂岩(洞賓)曾寫《清涼漫興》云:「雲籠翠壁雪凝冰,百尺樓台度晚鐘。任我游來三五際,石階踏冰不逢僧」。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登臨此山詠詩曰:「金明阻西嶺,清涼寺其東,延水正中出,一郡兩城雄」。隋唐以來,清涼山融佛教和道教於一山,山勢峻峭,高聳入雲,景色綺麗,據《延安府志》載,山上殿宇嶙峋,金碧輝煌,名勝古蹟,星羅棋布,謂之「金仙勝境」,享譽三秦,自古以來就是旅遊勝地。
目錄
景區介紹
山頂太和廟:西有琉璃塔、屍毗岩、桃花洞、仙人洞、琵琶橋、定痂泉、山腰有詩灣、水照延安、月兒井、龐公祠、范公祠、印月亭、三世佛洞、彌勒佛洞、釋迦洞、石牌坊、落星岩等名勝古蹟分布於萬佛洞周圍。萬佛洞石窟群是中央印刷廠、紙幣廠、衛生所和新華書店等革命文物舊址。陳毅元帥曾在《 「七大」開幕》中致辭:「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干戈仗延安。試問九州誰做主,萬眾矚目清涼山。[3]
迎客松:是黃山 地標之一,位於玉屏樓旁,如果從前山上山,爬到迎客松處,意味着已經到達黃山山上。迎客松倚青獅石破石而出,高約10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一側枝椏伸出,形似伸出臂膀迎客的主人,姿態優美。附近還有好漢坡等景觀,所謂「好漢坡」是指有370多個台階,坡度在70度左右的階梯。經過這裡可以去看迎客松也可以前往蓮花峰。下好漢坡時,看着腳下的絕壁,實在是鍛煉人膽量的地方,骨麻湖又名「玉湖」,位於迭部縣尼傲鄉尖尼村委會東北部的骨麻山後側。海拔3820米,湖面呈橢圓形,面積約3500平方米,水深5米以上。骨麻湖依白龍江北岸,迭山南麓,背靠雄偉的迭山主脈。骨麻湖景區風景優美有藏傳佛教寺廟。
白河峽谷:是從延慶區東北舊縣境內的白河堡水庫,經過懷柔,流向密雲水庫的河流大峽谷。峽谷的上半段是白河堡水庫到懷柔湯河口。白河堡水庫是第一處景點,之後是明代外長城的重要關口——小水口。這是一處原始風貌保存相當完整的自然峽谷,與永定河官廳峽谷和拒馬河峽谷並稱「京都三大峽谷」,而白河峽谷因其壯麗的風景,更有「百里畫廊」的美譽。
納摩大峽谷:於若爾蓋縣北部納摩格爾底寺所處地帶,距縣城90公里。清晨從縣城出發,沿着碎石子路走過草原,盤旋而下熱爾郎山,再幾經折行,翻山越嶺,透過車窗向前眺望,景點漸漸明朗起來。一排排民房、一座座廟宇散落在小河邊、山坡上。蒼松翠柏、鮮花綠茵與紅牆綠瓦、紅岩峭壁交相輝映,相得益彰。近處,一條明晃晃的小河,將兩岸的建築珍珠般串了起來,沿河兩岸炊煙裊裊,霧氣升騰。遠處,群山巍峨,雲霧繚繞,有「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之意境。[4]
歷史典故
清涼山是集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旅遊景區。清涼山古稱萬佛寺,宋金代石窟群,是陝北四大石窟之一;1937年1月—1947年3月27日,中央印刷廠印刷車間設在清涼山上;被稱為紅色延安的「新聞山」,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1956年8月6日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評為3A級旅遊景區,全國三大紅色教育基地。清涼山是佛教聖地,新中國新聞事業的發祥地和搖籃,留下了許多革命文物和歷史文物,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地方。
清涼山是一處由下古生界灰岩構成,大地構造上地處井陘凹陷的西緣,在內外應力長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溫帶喀斯特景觀,據民國二十年(1931年)《井陘縣誌料》記載,清涼山「有極大石坎,坎內建築神廟,規模宏大。山下有泉清淺可愛。夏季雨量充足時,即流出而成小河,亦佳景也。
清涼山歷史上已是井陘一帶名山勝地。目前景區已發現和開發的主要景點有:水龍洞、白雲觀、美女峰、石林、好漢寨、將軍救孤、滑雪場等72處。歷來為佛、道兩家的清修之地,清涼山的核心景區分為頭道溝、二道溝、帽盔山、石湖瀑布和岱王廟五大景區。主要景點有帽盔山、葬馬石、箭眼、點將台、十八羅漢洞、老虎洞、觀音閣、老君堂、遼代古塔、千年古松、冰洞等,遠望清涼山,兼具黃山之美、泰山之偉、華山之險、峨嵋之秀,是東北區旅遊資源品位很高的一處山嶽型景區。清涼山由大小上千座山峰組成,其中有遼南第一高峰——帽盔山,海拔1141.5米。遠遠望去,帽盔山周圍雲霧繚繞,好似遠在天邊的人間仙境。清涼山起於群峰之首,東鄰鳳凰山,具有良好的森林自然資源,全部為綠色植被覆蓋。山腳下發源的大清涼河,河水清澈,常年不斷。清涼山空氣清新甜潤,空氣中富含負離子,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清涼山四季風景如畫: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爛漫;夏季清潤涼爽,飛瀑流濺;秋季天高氣爽,紅葉如丹;冬季銀裝素裹,冰雕玉砌。獨特的自然景觀、眾多的名勝古蹟、濃郁的滿族風情,構成了清涼山的天成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