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園
清華園 |
中文名稱: 清華園 外文名稱: Tsinghua Campus 原址: 熙春園的一部分 建立時間: 清康熙年間 劃分: 東西兩個園子 著名景點: 近春園荷塘、臨漪榭 所屬國家: 中國 |
清華園 ,清代皇家園林。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熙春園分為東西兩園,工字廳以西部分稱近春園,以東稱清華園,清華園賜五皇子奕誴,近春園賜四皇子奕詝,俗稱為"四爺園"(清華大學苗日新老師查閱史料後提出當時西部稱"春澤園",而東部稱"涵德園",清華園賜惇親王綿愷,近春園賜瑞親王綿忻。《清華園風物誌》作者黃延復也認為"四爺"指綿忻而非奕詝)。近春園園志上寫着:"水木清華,為一時之繁囿勝地。"咸豐登基之後,將東邊的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現存清華園門匾是清代咸豐皇帝所賜。"清華園"三字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的葉赫那拉·那桐所書。
1860年,英法聯軍焚毀近春園,清華園倖免。奕誴死後,長子載濂繼承,因載濂弟端郡王載漪為義和團在園內"設壇舉事",後清華園被收回荒廢。外務部為遊美學務處上奏獲得此地建設肄業館,改名為清華學堂,1911年開學,1913年清華學校將近春園等地併入,發展成為今日的清華大學。[1]
目錄
簡介
今"清華園"工字廳後面的匾額題"水木清華"四字,兩旁有對聯一副曰: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這"水木清華"四字典出晉謝叔源的《游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這"湛"為澄清之意。因工字廳後有池,故有謝氏詩句,題為"水木清華"。
歷史
作為皇家園林康熙行宮(御園)的熙春園(清華園的前身),地域二頃六十一畝,始建於清朝中葉康熙年間,建成於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它與北京西郊的圓明園等五個苑囿號稱"圓明五園",時值《紅樓夢》前八十回寫成不久。
道光年間,熙春園 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仍叫熙春園,賜於五子奕綜,西部叫近春園,賜於四子奕詝(zhǔ)(咸豐),俗稱"四爺園";另據史學家所見"皇家地圖"--圓明園外圍水鄉圖上,近春園處標有"瑞親王"(即道光四弟綿忻),因此"四爺園"之四爺是奕詝,還是綿忻,尚無定論。咸豐即位將熙春園改為並親題"清華園"(匾額)。
1860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兵火殃及近春園,園內七八幢齋堂軒榭逐漸敗破荒蕪,被稱為"荒島"。清華園的歷史已有233年,據史料記載清華園內曾有皇帝御題匾額11塊,她是西郊僅存的少數圓明園時代的建築;這就不難看出保護清華園的重大意義。
1910年,美國用庚子賠款建造的"清華學堂",即位於清華園內,這就是清華大學的前身。文革時期,紅衛兵衝擊清華園,清華園曾遭到破壞,清華園中標誌性的"二校門"曾被殘忍的推倒。"二校門"直到風波過後才得以恢復。
近春園
歷史淵源
近春園原為清咸豐皇帝做皇子時的舊居,原為康熙皇帝的熙春園的中心地帶,屬於"圓明五園"之一。
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熙春園分為東西兩園,工字廳以西部分稱近春園,以東稱清華園,清華園賜五皇子奕綜,近春園四皇子賜奕詝,俗稱為"四爺園"(清華大學苗日新老師查閱史料後提出當時西部稱"春澤園",而東部稱"涵德園",清華園賜惇親王綿愷,近春園賜瑞親王綿忻。《清華園風物誌》作者黃延復也認為"四爺"指綿忻而非奕詝)。近春園園志上寫着:"水木清華,為一時之繁囿勝地。"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近春園得以倖免。同治時擬重修圓明園,但由於經費不足以支付從新疆運送材料的運費,決定拆毀近春園,將石材用於圓明園的修繕。但拆毀近春園後由於太平天國運動,清朝國力衰微,重修圓明園計劃被擱置,從此近春園淪為"荒島"達120餘年。
1913年近春園併入清華大學校區,統稱清華園(在作為清代皇家園林的時代,近春園原本不是清華園的一部分)。此一景點在清華校內常被稱作荒島或荷塘,1979年清華大學重修荒島上原有的建築,成為近春園遺址公園,現常作為校內師生員工休閒的場所。
園林景觀
近春園荷塘是清華園水系兩湖一河之一(水木清華荷花池、近春園荷塘和萬泉河)。朱自清教授的名篇《荷塘月色》中的荷塘就是指這裡: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象籠着輕紗的夢。
近春園景點的核心景觀是被一偌大荷塘包圍的一座島,此島在西北側通過一座漢白玉拱橋與岸邊相連,島東南側另有一短橋"蓮橋"。島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樹林掩映,建有"荷塘月色亭"、紀念吳晗先生的"晗亭"與吳晗先生雕像,並有近春園遺址紀念石碑。島上還陳列着1979年重修荒島時發掘出的少量近春園殘垣與殘存的石窗與門券。島西南側有一古式長廊"臨漪榭",是仿原有同名建築舊制修復,按清宮法式,歇山起脊,金線蘇彩,也是近春園內唯一象徵性的遺址修復。
荷塘月色
近春園荷塘因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而聞名,1927年夏,居於附近的朱自清先生漫步於荷塘西北角,寫下《荷塘月色》一文。島上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資紀念,亭內有朱自清先生手跡。但許多人常將"水木清華"處的荷塘誤認為是《荷塘月色》中的荷塘,這也是"清華四怪"之一:"兩處荷塘爭月色"。
"荷塘月色"亭建成後,金德年教授受清華大學校辦委託為其書寫匾額。
臨漪榭
臨漪榭是清華大學近春園島上最大的建築群。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而後慈禧太后下令興土木修新園,因急需建築材料,就下令拆除了臨漪榭等建築。1979年清華大學開始重修荒島上原有的建築,臨漪榭現常作為校內師生員工休閒的場所。《臨漪榭》匾額由當代著名書法家、原清華大學書法協會會長、清美瓏琥藝術館副館長金德年教授題寫。
工字廳
原名工字殿,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清華大學最負盛名的古建名勝,與古月堂一巷相隔。位於清華大學第二教室樓西側。建築面積2638平方米,磚木結構。
工字廳庭院門前有一座小石橋,門口左右各有兩隻巨大的石獅子,門額一匾上書"清華園"三個大字是咸豐皇帝御筆親題。這道門早先是作為皇家園林清華園的二宮門,進入二宮門,便是工字廳,早年稱作"工字殿",因為前後兩個大殿中間以短廊相接,俯視如同一個"工"字。庭院內部採用中國北方典型的古典園林型庭院的設計:曲廊回合,雕欄玉砌的小走廊,紅綠色相間,廊壁雕琢着各種圖案,花木山石,甬路兩側修葺小樹叢。
相關詩話
水木清華池
日照華池一葉冰,雪練五疊濺作星。
波光向月長流水,冷濤入雲抱樹鳴。
顏色參入詩作,讓白描的線條變得靈動與充實,是一種使詩作變得多彩的簡單卻有效的手法。如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以山之清翠為背景,一排鷺鳥的白點從翠屏前划過,桃花點出幾團粉紅……如水墨國畫一般,幾種不同的色調相互交錯,便是齊白石所言的"似與不似"的景,這半似的景,自然是需要人的組織與聯想,從而又有了志。這景與志的交融之中,詩就有了生命。
華池一葉水,是冬日的水木清華。往日潺潺涌動的池水,靜止成了一面泛着寒光的銀鏡。霧氣從鏡面上緩緩升起,又緩緩向四周散去,西角的小瀑布也在冬日下如星光閃爍着,便使池邊一切,包括寒鴉,老樹和水榭,不再僅僅只有色彩的靜止,還有了氤氳的波動。恰是這股波動,才使得原來的景致多了幾分靈動,看景的心情也便多了幾分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