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畫屏無睡 納蘭性德
清平樂·畫屏無睡這首詞主要寫詞人與妻子分別後,追憶將別時的情景。詞的上片描寫別前之夜雙雙不寐,絮語綿綿,空使燈花零星墜落,紅被空閒。發端之語又為這眷別之情烘託了氛圍。詞的下片先寫身不由己的慨嘆,既然生來就如柳絮一樣飄忽不定,那麼即使怎樣賭誓也不行的,分離是不可免的。接下來筆鋒一轉,寫愛妻欲問歸期而先已含情脈脈的情態。俏麗婉媚,是為傳神之筆。
目錄
原文
譯文
臨別前夜,夫妻雙雙不寐,外面的雨也仿佛被風驚碎。絮絮低語,以至燈花落盡都不願睡去,只得將半床棉被空置。
生來便入柳絮,只能隨風飄零,就算向上天祈禱也沒有作用。你想要詢問我的歸期,只是還未開口就已經秋波盈盈,清淚欲滴了。
創作背景
清康熙十三年(1674),納蘭與盧氏成婚,兩人感情深厚,然而因納蘭是康熙的貼身侍衛,經常隨帝出巡,這樣的離別對他和盧氏來說無疑是痛苦的,每次夫妻離別都戀戀難捨,也便因此生出了許多埋怨,這首詞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下寫成的。
賞析
在舊時代,青年男女是沒有戀愛自由的,只能聽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至於皇親貴胄的聯姻往往還要摻雜上政治因素,情況就更為複雜了。身處這樣的苦境,納蘭居然能夠獲得一位如意佳人,實現美滿的婚姻,不能不說是一樁幸事。
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了納蘭的詩詞創作,但也帶來了另外的問題。納蘭是康熙的貼身侍衛,經常隨帝出巡,這樣的離別對他和盧氏來說無疑是痛苦的,每次夫妻離別都戀戀難捨,也便因此多出了許多埋怨。
本首詞寫的就是這樣的情景,分別前夜,夫妻雙雙不寐,絮語綿綿,空使燈花墜落,錦被閒置。「畫屏無睡,雨點驚風碎」,一切情語皆情語,這裡一個「驚」字實在巧妙,分別之際,最痛苦的莫過於遙想別離後的無依無靠之感。本是兩心相依,今後要相隔千里,又讓人怎能不暗自傷神。「貪話零星蘭焰墜」 「貪話零星」四字之間是兩人說不盡的纏綿情意,第二天就要離開,不知什麼時候能再聽見愛人的聲音,那隨便說些什麼都好,一字一句,都想記在心裡。
下片開頭的 「生來柳絮飄零」便是詞人的埋怨之語。柳絮是何物?蘇東坡詞中描摹到了神韻:「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納蘭與盧氏也知道,這種離別皆因王事當頭,身不由己,就算是向上天禱告也無用。
既然分別已無可改變,那就只好預想歸期了,可是,她還沒等開口,早已就秋波盈盈,清淚欲滴了。 「待問歸期還未,已看雙睫盈盈」,納蘭若不是極愛盧氏,斷然是寫不出這樣的句子的,那種小兒女的婉媚嬌痴,欲問歸期而先已含情脈脈的情態,躍然紙上,俏麗婉媚,實在是傳神之筆。
只可惜造化弄人,一對傾心相與的愛侶,不到三年時光就生生地長別了,這對納蘭無疑是一場致命的打擊。那執手相握、話里春風拂面的時光,恍如昨日。可再無人共納蘭「貪話零星」,也無人在他遠行時「雙睫盈盈」。只剩這往昔詞句,令當事者傷神,讓知情者扼腕。
簡析
這首詞主要寫詞人與妻子分別後,追憶將別時的情景。詞的上片描寫別前之夜雙雙不寐,絮語綿綿,空使燈花零星墜落,紅被空閒。發端之語又為這眷別之情烘託了氛圍。詞的下片先寫身不由己的慨嘆,既然生來就如柳絮一樣飄忽不定,那麼即使怎樣賭誓也不行的,分離是不可免的。接下來筆鋒一轉,寫愛妻欲問歸期而先已含情脈脈的情態。俏麗婉媚,是為傳神之筆。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