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二首 杜甫
清明二首是一组七言排律,为触景伤情、感慨入怀的作品。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清明初到长的所见和所感。他见物感兴,叙写自己的悲惨遭遇,最后以高洁自守的志向收尾;第二首诗在内容上是第一首的继续和发展,写诗人每次携家人漂流异乡都会遇上清明,强调漂泊之感,情感真挚饱满。全诗语言通俗朴质,感情却含蓄深沉,耐人咀嚼,可以看出杜甫晚年的健康状况和他“自强不息”的积极精神。
目录
原文
杜甫〔唐代〕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创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杜甫自夔州出峡后,流落湖湘。第二年(大历四年)春天,漂泊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到长沙后,正赶上过清明节。诗人有感于节日气氛,异域风物,个人遭际等等,写下了他诗集中仅存的连章七言长律诗——《清明二首》。
简析
《清明二首》是一组七言排律,为触景伤情、感慨入怀的作品。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清明初到长的所见和所感。他见物感兴,叙写自己的悲惨遭遇,最后以高洁自守的志向收尾;第二首诗在内容上是第一首的继续和发展,写诗人每次携家人漂流异乡都会遇上清明,强调漂泊之感,情感真挚饱满。全诗语言通俗朴质,感情却含蓄深沉,耐人咀嚼,可以看出杜甫晚年的健康状况和他“自强不息”的积极精神。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