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親情更切(王芳)
作品欣賞
清明思親情更切
一年一清明,歲歲更思親。
為什麼,溜走的時間不能捎上自己的哀思,反倒是日益加重?近幾年,剛而立之年的楊一平,卻在思考這個與她的年齡極不相稱又異常沉重的問題。
碧綠、鬆軟、遼闊、絨毯一樣的麥苗,一株貼着一株,一塊挨着一塊。暢飲幾場春雨過後,正拔着節,可着勁兒地往上長,給楊一平帶來了豐收的期盼。
腳下這塊長勢喜人的麥地,就是楊一平家的。當初,是她精心選種,又親自看着機械播種的。
有付出,就有盼望。楊一平的兩隻腳,分踏在麥壠之間,小心翼翼地往前趟着走,生怕一不小心踩疼了這脆生生、嬌嫩嫩的小生靈。同時,儘量保持平衡,手裡的飯菜才不會撒落。
與其說這是麥田,倒不如說是桃林。因為麥子是套種在桃林里的,小麥的收入算是多勞多得吧。50多畝桃林,共288棵桃樹,遠遠望去,像花圃、像花海;近看,一團團、一簇簇,你擁我擠。正像朱自清筆下的《春》里的桃花,都開滿了花趕趟兒,你追我趕,各有各的姿態,好不熱鬧。
盛開的花朵,像粉、像霞,晶瑩剔透、粉嫩鮮亮,五片花瓣有秩序地緊貼着,不爭搶、不擁擠,齊心協力地托起十來根細小柔軟的花蕊,含笑凝望,似乎在思忖着如何完成一場花到果實的隆重交接儀式。
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像年輕媽媽懷裡抱着個熟睡的小娃娃,小小腦袋裡正醞釀着別人不知道的關於春的美夢,也許,在某一個下一刻,就會爭先恐後地睜開朦朧的睡眼。
這些花總是羞羞答答的。
風兒來了,捂着臉東躲西藏;雨兒來了,微閉着眼睛,張開粉紅的嘴唇,只顧貪婪地喝着甘露,也沒來得及表達一句感謝;就連蜜蜂蝴蝶來了,也欲掩又遮地和它們嬉戲玩耍。
望着這一樹樹含情脈脈的桃花仙子,楊一平的嘴角只是輕輕上揚了一下,又很快收回到了原位,心事重重地繼續走着。
這片桃林,就在楊一平的樓房後邊,轉過屋角,就可以看見,不管是桃林,還是莊稼,都傾注了她太多的汗水、感情與希翼,它們的春夏秋冬、冷暖溫熱,一點一滴、一枯一榮,所有變化都沒有離開過楊一平和丈夫鄭小安的視線。
可今天,正值清明時節,她並不是來欣賞這些的。
人總是會長大的,不管你對童年有多麼留戀,歲月會讓你經歷早已為你預備好的一切,不管是意外,抑或順理成章。總之,在歲月的雕琢下,每個人都會看清生活的真正面目,學會接受,變得更堅強。
走到桃園中央的一座墳前,她停下了腳步,把一盤冒着熱氣,散發着濃香的紅燒肉,一碟顆粒飽滿勻稱的花生米,一杯老酒,一雙筷子,整齊地擺放好。
做完這些,楊一平已是淚流滿面,啜泣聲驚擾着墳頭東南角,那棵碗口粗的大柳樹,柳枝拉着柳葉,陪着她渾身顫動,似乎是在不停地安慰她。
楊一平雙膝一軟,跪在地上:
爸,孩子來看您了!我又帶了您最愛吃的紅燒肉、花生米,還有您平時最喜歡抿幾口的那個老酒,您慢慢地吃,孩子在這兒陪你嘮嘮磕……
爸,雖然我不是您生的,可我知道,您對我視如己出。我不知道,當初,一個40多歲,從來沒有結過婚的大男人,頂着多大的輿論和生活壓力,最終把嗷嗷待哺的我從那個路口撿回來,又在沒有乳汁,沒有奶粉的艱苦歲月,如何把我養大?可我知道,自從我記事,別人家孩子有的,我也一樣不缺。雖然我不知道母愛是什麼,有了您的呵護,從沒覺得委屈。
爸,您一直鼓勵我好好學習,自從我考上師專,您就樂得合不攏嘴,見人就夸:俺家一平多厲害,將來要當老師的。
爸,您的前半生,孩子不了解,本想好好陪您走完餘下的道路,可春暖花開的日子,您剛為我和鄭小安舉辦完婚禮,就查出胃癌晚期,您有病,咋不早說呢?咱不是說好第二年就給您慶70大壽嗎?您為什麼走得那麼匆忙?
是啊!楊一平說的沒錯。
一切美好的願望,都在那個清明節畫上了句號,還沒有等到孫子出生,親自抱抱,兒孫繞膝,可是父親這輩子最大的願望;也還沒有品嘗自己栽種的桃子,就這樣走遠……想想父親走的那天,雨絲密密的、斜斜的,也涼涼的,好像在訴說着誰的哀怨!
爸,請您一定要原諒,我沒有遵照您的遺願,我不想離開這兒,也不能離開。還好,鄭小安也同意了,他人很老實,單位效益好,答應陪我留下來。您說讓我們把桃園賣了,我也捨不得,桃園是您為我而栽種的,您知道我最喜歡吃桃子,桃園有您的付出,您的影子,您的盼望,也有您的歡聲笑語。我和鄭小安把它經營的也一直很好,當然更離不開您的守護,這幾年,桃子收成好,鄭小安和一家食品加工廠簽訂的合同,桃子成熟了,他們就自己定期來採摘。
爸,再說了,當初不也是您讓我當老師,回報鄉親們嗎?開始我還跟您鬧彆扭,不想待在這個窮鄉僻壤的小山村,不想當老師,可我又怕惹您生氣,您一生氣,胃就不舒服。不過,自從第一天站在講台上,孩子們那渴望知識和幸福的目光,就像利箭一樣深深地刺痛我的內心深處,那塊最柔軟的區域。從此,我愛上了那些孩子,愛上了我的學校。記得,您剛離開我們的那一年,班裡的28個孩子,不知道聽誰說的,我可能要走,都哭着鼻子,到咱家和我商量,讓我別走,當時我更鐵了心不走,一定不走。雖然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心與心碰撞出的朵朵花兒,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讓我深感教師這份職業是神聖的,是自豪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
爸,您常說,要知恩圖報,我是您的命根子,我小的時候,村裡的一些嬸嬸大娘沒少幫我們,咱家的低保也是村主任主動申請辦理的,我不走,永遠都不會走。
楊一平每次都是這樣,和父親有說不完的話。她的心裡似乎有一個無聲的呼喚,應該是父親在天之靈對她的牽掛吧!
生活就是這樣,有笑有淚,有花有果。自從父親走後,每一個清明節,她都會如約而至,不用特別記錄,更不用別人提醒,每年此時,她就會莫名的心神不寧,只要來到父親墳前,恍惚的心裡才踏實些。
爸,十年了,時間過的真快啊,去年,我們家蓋樓房了,您兩個孫子已經九歲了,上三年級,很聽話的,成績也好,唉,要是您還在,那該多好啊!
是啊,十年了,這些類似的話,楊一平在墳前不知道說了多少次。邊哭邊說,像聊天,像傾訴,一向沉默寡言的她,對父親總是像個話匣子,不過,這些話又能對誰講呢?
太陽一點一點地向西邊挪移,把楊一平的影子拉長、搓細,又輕輕地收藏,風兒一遍遍吻着她臉上的淚痕。該回去了,楊一平心裡這樣想着,再次淚眼朦朧地望着眼前的一片淒涼。
「媽媽……媽媽……」楊一平的耳邊傳來了那熟悉又親切的呼喊聲,是兩個孩子網課結束了,她站起身,擦了擦眼角的淚水,揉揉已有些酸酸麻麻的膝蓋,向孩子們招招手,示意他們過來,帶着孩子每人給爺爺磕了三個頭。
楊一平一邊走,一邊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我不能離開這裡,這裡有我的童年,有我的開始,有我的牽掛,有我的事業,更有我的夢想……
想到這兒,她的腳步更堅定了,腳下像踩着彈簧,有一股向上的動力,不斷推動着自己,前面自家的廚房裡又飄來了陣陣飯香,楊一平不由得昂起頭,月亮早早地爬上天空,就像父親的眼睛,那麼明亮,那麼透徹,似乎穿透了她的內心深處……[1]
作者簡介
王芳,安徽蒙城人,小學語文一級教師,本科學歷,任教於蒙城縣壇城中心小學,從教20年來,一直信奉「愛是最好的教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