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介紹
八旗制度 |
清朝八旗介紹清朝作為我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與中國歷史上的其他王朝一樣都具有獨特之處,作為由滿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清朝從服飾髮型到社會生活再到一些特殊的規章制度,它都有着自己獨特的表現。要說清朝與其他封建王朝最不同、最獨特的地方是什麼,那就清朝建立的八旗制度。[1]
目錄
八旗指哪八旗?
清朝的八旗主要分為上下兩部分,分別是上三旗和下五旗:皇帝主要控制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三旗,這三旗也因此稱之為上三旗;而由諸王爺和貝勒控制的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和鑲紅旗五旗,因地位稍低於上三旗,便被稱之為下五旗。
為了更好地統領八旗,防止內部為了爭權奪利出現混亂,增強軍隊的凝聚力,八旗各旗分別設立了一名旗主。上面講到八旗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兩部分。上三旗由皇帝直接控制,為皇帝提供各項服務,因此上三旗的各旗旗主其實就是皇帝,而下五旗的各旗旗主則各自產生,是他們的下轄領主。
其實最早的時候,八旗作為軍隊中的士兵,本來是沒有等級劃分的。在清軍入關建立大一統王朝之前,八旗中只有正黃旗和鑲黃旗兩旗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剩下的六旗則分別由皇帝的兒子和侄子們統領。鑲黃旗更是特殊,只屬於皇帝一人,鑲黃旗內部只有皇帝,除了皇帝之外,沒有其他宗室人員。
後來,清朝入關建立政權,八旗制度就成為了限制皇權的滿洲大臣貴族議事會,清朝是中央集權和皇權獨尊的頂峰時期,原有的八旗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皇帝加強中央集權和皇權的需要。
為了進一步地加強皇權,公元1650年,順治皇帝親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變八旗制度加強皇權獨尊。順治為了更好地掌控八旗,下令由皇帝親自統領了原本屬於宗室管轄的正白旗,後來皇帝又直接統轄了正黃旗,這樣由皇帝控制的正黃、鑲黃、正白三旗,稱為上三旗,這三旗統歸皇帝控制。
宗室王公只能分屬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這五旗,就連皇子在分府別居之後也要全部撥入這五旗中。再也沒有入皇帝控制的正黃旗與正白旗的人。
就是因此這樣,才有了八旗制度內部的等級劃分,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區分。上三旗更為尊崇也更得皇帝信任,因此皇帝的親兵多由上三旗擔任,而下五旗只能駐守京師或者被分派駐守各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