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渌江桥名话当年(刘建安)

渌江桥名话当年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渌江桥名话当年》中国当代作家刘建安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渌江桥名话当年

“渌江桥上好风光,但愿人人陈盛芳。八十万人皆好善,匹夫有责负兴亡。”九十五年前,相继历任滇、湘、鲁、皖四省财政厅长,其时正在安徽任上的醴陵籍人,亦即民国才女袁昌英之父袁家谱,欣闻往遭北军兵燹,断行已达七年之久的渌江桥,在醴陵乡贤陈盛芳及其族人首议,倡捐重建、即将竣工通车之际,发来了一份电文。

通车典礼之日,醴陵县全城居民万人空巷,纷纷前来观摹盛典。七年前的木石六拱桥,如今已焕然一新,变成了享誉湘赣的湘东第一民桥。九拱十礅、高大宽敞的全麻石结构的桥面上,人们手执彩旗,载歌载舞;由原址上移五十米,以搭支桥连接状元洲,成为一桥二用的杰构,不但在资源利用和景观增色方面,均为有所建树,更让世人以步当船,结束了自宋理宗宝佑(1253—1258)年间,首建石礅木梁桥近八百年以来,南来北往过客或走状元洲浮桥,骡马高车必走西门码头,乘大型渡船过河的历史,以至今日,仍在很多醴陵老人口中相传的地名:东正街与建国路相交的“十字街”,早就已经变为“丁字街”,可谓名不符实了;大桥主修、南社才子、桥碑题记者、省长署秘书傅熊湘先生亲临现埸,主持庆典;大桥工程总理、豪捐款物共计约五万银洋的陈盛芳公,这天刚好年满五十周岁,县长及其以下僚属、桥董会、乡绅耆老、草根百姓,莫不争相向其趋步,举杯相贺;乘船逆水而行,可见桥西正中央的桥额上,镌刻着当今“康圣人”(当年知识界盛传,中国几干年历史中只出现过两个圣人,一为孔夫子,二为康南海。不过,今日之辞条采用,通常已为后者加上了引号)康有为所题写的“渌江桥”三个圆润挺脱的魏碑字体,更是吸引了无数啧啧称奇的目光……

一位饮誉全国近三十年,而今已被国人奉为“救国图强”偶像,“变革朝政”化身的名流,能为一座小县新桥之落成挥毫泼墨,不但分文未取,还倒贴了三千银洋的贺礼,这其中当然会有一些故事。

话说1894年末,我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自称泱泱大国的大清,终被蔑称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战败。1895年2月,随着中方求和、西方列强干预的《马关条约》签字生效日期的临近,举国上下的民族生存危机,与日俱增。

时值京师会试,全国十八行省的1300多名举子们齐聚北京。说到即将由李鸿章押印的《马关条约》,各省举子无不痛心疾首,尤其是台湾举子,因其地域即将按该条约割让给日本,说道起来更是群情激愤,泣不成声。也是“人在江湖走,时势造英雄。”广东南海人康有为及其同乡弟子梁启超,早在四年前就以《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二书学说轰动文坛,一时风头无二。时下巧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关头,康大先生岂有放任其流之理?于是,康梁二位将主要内容为“请求拒和、迁都、练兵、变革”的《上今上皇帝书》,在各省举人会馆中广为演说,征集签名。广东作为二人家乡,签名附议相对顺利。但按方位从南到北,按脾性省风民情,第二个想到的省份就是湖南。没有料到的是,湖南数十名举子阅毕该书后,人人相顾咋舌,面有难色。惟有坐在一边的醴陵文俊铎,独自毅然首署。这个签名,既为带动湖南以及其余各省,以后成为传说共有1200人签名的“公车上书”,可谓举足轻重,“镶”功至伟。

文俊铎,字代耕,醴陵东堡人。光绪辛卯年与熊希龄(凤凰人,维新变法首领之一,民国政府第一任总理)同科中举。以一等知县候补湖北,耻于纳金竞补,下任长发审局、硝磺局、来凤厘局。甲午之役,随湖南督军吴大澄率湘军征倭,出关时计谋不为所用,遂辞官回乡。值京城礼部应试,结识并鼎力支持康有为。回乡以后,谭嗣同在湘设南学会,以俊铎领衔,附设湘报,鼓吹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几遭通缉,幸为逃脱。二年以后重回醴陵,行医故里,与宁太一等将渌江书院改办为新式中学。以后邀请熊希龄来醴,考察东堡沩山瓷业,开厂办学,实为醴陵瓷业首次在国际上揽金扬名,贡献颇多。之后,他又慧眼识珠,推荐义子陈盛芳(浦口河泉人)去萍乡安源煤矿,使其崭露头角,富甲一方,最终成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布衣善士,功不可没。

回说康文之交。自公车上书、三年以后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以后,康有为流亡日本、加拿大、欧美等四十余国,到处发表“惟我皇上英明,乃能救中国”,“废除封建专制,建立君主立宪”等为主题的演讲,博得了许多华侨的首肯和拥戴。时机成熟后,康有为联合他人在加拿大创办保皇会(后改维新会),在西欧多国建立分会,规定入会者每年需缴费两元。据统计,数以百万计的会员会费,让他过上了极其舒适甚至涉嫌生活糜烂的生活。有资料显示,他曾在瑞典买下一座岛,在多国拥有房产,娶妻妾六房,计十二个子女。相比稍后的“民国之父”孙中山先生,他的流亡生涯可谓有滋有味;这又犹如刘禅陷魏一一乐不思蜀了。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在回国至1927年过世的一十六年间,在全国各级政要和各省军阀中,经常受邀到彼地演讲。“火车专列坐,迎宾管乐迎。演讲含热泪,恭维满堂红。”这首坊间盛传的小诗,写尽了他在国内的遭际依然故我,比海外犹过不及的优渥待遇。

回到渌江桥的题名由来,列位看官看到此处,或许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了。确实,1925年9月,值新醴陵渌江桥即将通车之际,醴陵桥董会一干耆老,却正在为请谁题写桥名,以壮声色之时,适逢省长署秘书傅熊湘回醴公干,透露了康有为近日即将应湖南省长兼督军赵恒惕之邀请,来湘考察和演讲。桥董会闻讯喜不自禁。虽说“康圣人”的拥趸铁杆文俊铎已于1916年过世,但其义子、大桥工程总理、义薄云天的陈盛芳,仍可以上名义,在长沙火车站月台,由傅秘书带领“拦驾”,面见康大先生,看文俊铎后人薄面,叹布衣善士胸怀,将他请到长沙醴陵馆,题一桥名,这也应当是书家提笔一一举手之劳吧……

盛事已往,芳声长留。时光过去已近百年。文俊铎、傅熊湘、陈盛芳公等在桑梓所留下的一切,将永远存留在醴陵人民的心中。至于“康圣人”留下的墨宝,以及他对中华民族的民主启蒙贡献,那就留待后人,留待历史,去慢慢评说吧。[1]

作者简介

刘建安,湖南醴陵市人,醴陵市作协会员。出生于1961年3月,现在醴陵市文物局工作。下班之乐,含饴弄孙,文字娱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