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拼音:yú)是汉语一级通用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说文解字》小篆 ,在“六书”中属形声,从水,俞声。关于“渝”的本意常为贬义,《说文解字》解释为水变污,又解释为水名。渝字义有改变,如“矢志不渝”;又指泛滥、违背等。 重庆境内的嘉陵江是古代渝水的一部分,隋于是在此置渝州,所以重庆市的简称是渝。[1]

[]

目录

书写提示

【笔顺】①丶(点)②丶(点)③㇒(提)④ノ(撇)⑤㇏(捺)⑥一(横)⑦丨(竖)⑧㇆(横折钩)⑨一(横)⑩一(横)⑪丨(竖)⑫亅(竖钩) 【规范】“月”的第一笔撇改竖。 【写法】❶“氵”窄“俞”宽,顶部“氵”低,底部“俞”低。❷“氵”,第二点偏左,收在横中线。❸“俞”上宽下窄,“亼”罩住“刖”;“亼”,撇从竖中线右侧撇向“氵”侧,捺脚略高于撇尖;“刖”,“月”的㇆(横折钩)横段在横中线,竖段在竖中线,亅(竖钩)从横中线上侧起笔,底部低于“月”。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羊朱切(yú) 变污也。从水俞声。一曰渝水①,在辽西临俞②,东出塞。 【注释】①渝水:即今辽宁大凌河。②临俞:《汉书·地理志》辽西郡有临俞县。在今辽宁省朝阳县境。

说文解字注 变污也。 段注:《释言》曰:渝,变也。《郑风传》、虞翻注《易》、杜注《左传》皆同。许谓瀞而变污。 从水,俞声。 羊朱切。四部。 一曰渝水,在辽西临渝,东出塞。 段注:辽西郡临渝,二志同。临渝故城无考。前志临渝下曰:渝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渝。同郡交黎县下曰: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按《水经注》辽水篇详白狼水、渝水、候水。今渝水未详。《一统志於永平府》曰:古今水道变迁,所当阙疑。

广韵 羊朱切,平虞以 ‖俞声侯部(yú) 渝,变也。亦州名,古隶属巴国,汉为巴郡之江州县,梁于巴郡置楚州,隋改为渝州,因渝水为名。

字典 【巳集上】【水部】 渝 ·笔画:13 ·部外笔画:9 《唐韵》羊朱切。《集韵》《韵会》容朱切,并音俞。《说文》:变污也。《尔雅·释言》:渝,变也。《诗·郑风》:舍命不渝。 又水名。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云:“渝水,即流江也。夹水上下,皆賨民所居”。 又水名。宋代罗泌的《路史》注释:“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名,乃今阆中渝水也。” 又水名。《说文》:渝水,在辽西临渝,东出塞。 又水名。《水经注》:宕渠郡,盖古賨国,今賨城县有渝水。 又水名。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载:“潜水(渠江)至(渠)县北会渝水”。 又州名。《广韵》:汉为巴郡之江州县,梁于巴郡置楚州,隋改为渝州。 又《集韵》俞戍切,音裕。义同。 又大透切,音豆。水名。 又《韵补》叶夷周切,音由。《诗·郑风》: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