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渡僧桥在苏州阊门外古运河上。相传三国东吴时本无桥,人们靠摆渡来往。当时有一和尚募钱修建了此桥,故称渡僧桥。现存的桥系明代重建,清代重修,桥面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民国年间修铺。[1]

目录

地理位置

渡僧桥位于苏州阊门外阊胥路北、山塘街东南,跨上塘河(古运河)。

地名典故

清乾隆《长洲县志》载:“孙吴时,民为舟以济商,有僧呼渡,舟子弗应,僧折杨柳枝浮水而渡,众惊异罗拜,愿藉神力成此桥。遂募建,不日而成,以渡僧名。”

北宋至道元年(995),知州魏庠奏改虎丘律寺为云岩禅寺后迎来住持清顺禅师,不久魏庠去职,陈省华接任,为方便清顺长老“出世聚徒,接四方之来学”,特建此桥,故桥名渡僧。据苏州博物馆宋拓碑载:“苏州虎丘山渡僧桥者,即故中书令陈省华……为长老顺师出世聚徒,接四方之来学,济数乡之居民,特给公用之所置也。”

历史沿革

据说始建于三国时期。北宋至道年间修建,南宋咸淳十年(1274),僧元恺等募缘重建。明弘治二年修,崇祯九年(1636)郡人御史李慎嘱僧如净募资重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

太平军曾在此桥设卡,把上塘划为战略通道,实行兵、民分道,确保下塘和阊门商市的安全。为颂扬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苏政绩,渡僧桥堍曾立大牌坊一座,上题“民不能忘”,现已无存。民国14年苏州市民公社重修此桥。25年吴县第一区公所区长吴尔昌发起组织渡僧桥改建委员会,由附近各大商户等募款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保留石拱桥下部结构。

桥梁现状

原为石拱桥,上下共72级石阶,两侧有桥联,西联为:“天垂玉𬟽通濠堑,地近金阊重股肱。”可见当时阊门商市之繁华。20世纪50年代后曾多次维修加固,1966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梁平桥,宽12.4米,长6.08米,跨度11.4米。

视频

渡僧桥 相关视频

渡僧桥 服务之声 第三期
途玩-苏州山塘古镇-虎丘山阊门山塘街渡僧桥半塘桥-途游攻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