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小憶(陳秀瑛)
作品欣賞
溫州小憶
回顧人生,有一段路若有若無,隱約飄忽,陌生卻熟悉,模糊卻清晰;常令我久久回味,欲忘不能!
白居易詩曰: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我改了一字:江南憶,最憶是溫州!
小的電器廠如雨後春筍般噌噌而起:正泰,德力西,人民和各個不知名的私營小廠,公司,綻放奇葩,漸成氣候,一一中國民間工業的興起,似乎從這裡嶄露頭角。
小鎮依山而存,以水而興,河網密布,一橋一景;雁盪山蔥鬱溫潤,黃海海風凌厲颯爽,出海口距小鎮十五公里,那裡叫黃華鎮。
每天的每天,老伴上班,我抑制不住對江南小鎮海畔漁村的好奇和新鮮感,開動11號,穿街走巷,瀏覽市井;越田涉溪,登高遠眺;浙江的民俗民風正如一股清流將五臟六腑沖洗得乾乾淨淨,極大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只是"溫州英語"着實難懂!聽來聽去,亦只聽懂了"露市(柳市)" 一個詞彙。
一日,老闆娘對我說:"到白石山(雁盪山的一支峰)遊玩一下嘍!那裡風景好!"於是,一人一包,匆匆而行;我常感慨,即使游景也匆匆又匆匆,下午回來還要趕上給老伴做飯呢!生活的忙碌如此。
乘中巴顛顛簸簸(到處都在建設,都在修路,)曲曲彎彎來至山前。有道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滿眼綠加一條細流引領我去觸摸雁盪山的肌膚!穿過山洞,公路盤山而上。登上山腰,俯瞰山水,好一幅絕美的水墨丹青!正是"白銀盤裡一青螺"!白霧輕繞,正如一隻巨大的銀盤;白石水庫依山環村,村舍儼然,綠樹團簇,稻田青青;一切靜臥于山嵐懷中,紗輕風動,那種朦朧飄渺的神秘感,怕永世忘不掉了!
盤旋而上,景致逐漸縮小,聯想起主席的詩句"躍上蔥蕪四百旋"來了。
攀登漸覺腳力不夠,問下來的人,上面是什麼地方?回答說,道士崖!我問還有多高?他說,好高呢,怕你上不去!上面是個寺院,有一些道士住在上面修行。
抬頭仰望,道士崖是塊碩大無比的巨石,壓在山頂,岌岌可危,似乎隨時會石落山崩!驚詫造物主的鬼斧神功,真玄!真險!在那裡竟然有人居住,真是不可思議!真想上去一探究竟,無奈!
祘了!不上了,返回吧!下山時俯視雁盪山碧綠的湖泊,如一塊塊碧玉翡翠,鑲嵌在密林之間,美極了!一位旅友告訴我,雁盪山的水滋養着整個柳市,是我們的生命之源!
很快的,老伴的合同快到期了,下一步合同沒有着落,難道打道回府不成?遊山玩水的興致全無,憂心起來。一天,路經村對面的陳十四娘廟,也許是都姓陳的緣故,好奇心驅使,於是,走了進去。石碑刻的碑文吸目引睛:陳十四娘,名進姑,亦名靖姑,福建古田縣臨水村人。陳十四娘娘生於唐大曆二年(公元767)年正月十四日子夜故名陳十四,卒於唐貞元六年(公元790)年,享年24歲。民眾深受其惠,感其恩德,遂立廟祀之。後又加封為"通天聖母""碧霞元君"。
我有感於和她同一陳氏祖宗,雖天人兩隔,還是感到了親切。於是,焚香默拜曰:「陳十四娘,我亦姓陳,來到這異地他鄉,人生地不熟,您保佑陳氏子孫吧……」 就這樣,一個虔誠而隨意的舉動埋下了一絲希望,也許自己並不在意。
數日後,一個私營廠老闆從天而降,說他是嬋東村一個小廠的老闆,也準備上避雷器,私下裡找到老伴約定,待這裡合同到期後到他那裡工作。而這個老闆叫陳咨國。
信奉天意,就是信奉了希望,而希望永遠在前方!這就是"天無絕人之路的道理"一一也許一切的安排與陳十四娘並無關係,只是巧合罷了。
溫州的鄉鎮,祠堂祖廟遍布,我們說他們迷信,他們說這是無奈時希望的寄託!
我們來至嬋東村,在這裡安頓了下來。陳老闆給我們簽了三年合同。生活就象光怪陸離的萬花筒,時刻變化着。嬋東距柳市近,小巧繁華,家家戶戶都蓋起五顏六色形態各異漂亮的小樓,建築風格不俗,豪華美麗。溫州的富裕程度可見一斑。
每天日曆簡單復簡單,老伴上班,我去股市,中午回來忙着買菜做飯,飯後稍作休息就又去上班了,歲月如流,天天年年。
富裕起來的嬋東村時而會有社戲調節生活。提起戲曲,常啞口無言,因知之甚少;僅知越劇,是源於浙江省的地方戲種,前身是紹興劇吧!提到越劇,常常會憶起"紅樓夢"里的一句唱詞:"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青雲剛出岫。……"
一天,陳老闆告訴我們,這裡晚上有社戲演出。是兒童越劇團,很好看的。提到越劇,因為全是女扮男裝,唱腔悠揚婉轉,美妙動聽,與江南水鄉合轍合韻合情,深得百姓喜愛。
吃過晩飯,新蓋的露天劇場燈火輝煌,自認為來的早,卻已沒了座位。無奈只能站在後面空曠原野遠觀。戲台縹緲,與天空的蒼茫連成一片,月亮,星星亦似乎湊熱鬧樣地俯瞰。一陣樂器鑼鼓聲里,小演員們登場了,演的是巜祝福》里的一個片斷,賀老六和祥林嫂的一場戲。小個女孩着裝紅色,梳一大辮子演祥林嫂,大個子女孩飾賀老六,穿着很寒素,扎着鬍鬚,戴一頂破氈帽;一開唱,那聲音和唱腔婉轉悠揚,動聽至極,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又是童聲,我的心一下子酥軟了一一真是一場聽覺盛宴!聽着,聽着,思緒與那唱腔那音樂融成一片,一切的感覺全親切起來,活躍起來,強烈起來;那種感覺既空靈又奇妙,既真實又縹緲,自失起來,不知身在何處,地處何方了!不禁讚嘆道:好聽!心兒沉沉地醉了!至於劇情故事,人物一招一式的表演,全然沒有進腦海,只是全神貫注地欣賞着越劇的唱腔和音樂了。
江南是水做的,越劇自然也是水做的!唯美典雅,那如水的韻律跌宕起伏,如涓涓清溪九曲十八彎,流入五臟六腑;那呢喃細語的唱腔真的入骨三分!
我驚詫自己的孤陋寡聞,想更深入地了解越劇的脈流,於是找來資料認真學習:越劇起源於浙江嵊縣,原稱為嵊劇(嵊縣原屬紹興,也曾稱紹劇)。一九二五年,開始稱越劇,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流傳中汲取了崑曲話劇邵劇等的特點,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的歷史性演變。是中國五大戲劇: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一,排名第二;有第二國劇之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