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臘八(劉花娥)
作品欣賞
溫情臘八
風蕭蕭,冷颼颼,天地間一片凜冽!在數九寒冬里,喝一碗溫潤香綿的熱臘八粥,周身從內到外頓覺暖烘烘!呵,臘八節,一波暖流湧入心窩!又逢「臘八」好想媽,存藏於記憶深處母親熬煮的臘八粥味道,縈繞舌尖,充盈心肺,令我痴痴地回味着那飽含在臘八粥里的濃濃母愛親情!
臘月是年歲之終,臘八節是深冬臘月氣溫最低時,故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之俗語。從先秦起,臘八節就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吉祥和豐收一個傳統節日,至明清代已十分盛行。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都要吃臘八粥。
臘八粥以八方穀米豆物共煮一鍋,蘊含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聰慧勤勞的母親,熬煮的臘八粥別有風味。60後出生的我,小時候正值物資匱乏年代,臘八粥亦算是「打牙祭」的美食了。
在我懵懵懂懂的童年,就聽母親講過臘八粥的傳說,大概意思是,古時候有勤勞簡樸、豐衣足食的一戶人家,因囤糧多不愁吃穿而漸滋懶惰,好逸惡勞,坐吃山空,到臘八這天實在沒有什麼可吃了,只能清掃大囤底、小囤縫裡殘留的雜糧五穀,再湊在一起煮粥喝。
此時頓悟:人,不能丟棄勤勞本色!之後便重拾祖習,勤勞耕作,並於每年農曆初八喝臘八粥,以提醒「千萬莫忘勤儉」。母親一邊講,一邊幹活,教育我們要傳承勤勞節儉的美德。
每到臘八節前一天晚上,開會上班累了一天的母親,要把做臘八粥的各種輔料準備好才休息,次日凌晨又要早起熬煮臘八粥。母親說,熬煮臘八粥講究愈早愈好,意之為「搶金鍋」,寓意是早煮好臘八粥,就會糧不缺,食無憂。
因此,母親年年歲歲如一日,不辭勞苦「搶金鍋」,以期望我們不挨餓。可是,在全民貧窮的年代,儘管母親每年「搶金鍋」,但光景過的並不豐裕。我們兄弟姐妹多,糧店供應的定量糧每月底總差幾天糧,父母親只能到黑市購糧來補充缺口。勤勞節儉的父母,在困難時期能夠想方設法給於了我們溫飽保障的生活,已經確屬不易了。
母親熬煮的臘八粥,以大顆粒玉米糝為主,以黃豆、杏仁、葡萄乾、核桃仁、板栗仁、蔥薑末、青紅絲等香料作點染,一齊放大鍋里熬煮。灶堂里,火苗跳躍着,母親不時續柴撥火,飽經風霜的臉被火光映照着,顯得分外慈祥。
米粥在大鐵鍋里慢火熬煮一個多小時至粘綿可口,拌入提前燉製的瘦肉豆腐蘿蔔塊,再燜半小時,揭開鍋撒上蒜苗絲.哈!一大鍋美味臘八粥就做好了,香氣溢屋,誘人垂涎。母親虔誠地盛粥祭拜祖先和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平安,然後才開始給我們每人盛一碗粥喝。
母親熬煮的臘八粥,融入了誠摯的愛心和深深的祝福,滿滿喝一碗,驅走寒氣,口齒留香,吃撐打飽嗝方過癮。母親是一個善良大方之人,過臘八節這天,會把香噴噴的臘八粥一碗碗盛好,然後用乾淨的方布手帕蓋住送給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品嘗。一碗臘八粥,飽含和傳遞着人世間純樸的情誼。
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每到臘八淚先落。母親已離人寰十多年,民俗依舊時代變,富起來的中國人,不再視臘八粥為奢侈品,更沒有了對喝臘八粥的期待感。可是,我卻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臘八粥情結,堅持每年按照母親熬煮臘八粥的方法,自做一鍋臘八粥,細細品嘗,慢慢回味,試圖從臘八粥中找回早已失去的母愛味道,藉以排遣思母的淒楚心情。
然而,正如「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樣,思母情非但不能借臘八粥削減,反而更為強烈,往往是淚和着臘八粥吞入腹中,食不知味酸了心,多麼懷念父母親健在時的美好歲月,一大家人圍桌而坐喝着臘八粥的情景!何曾想過啊,昔日的其樂融融、歡聚一堂的普通生活場景,竟然成為今日無法再現之夢景!
看光陰,在每年循環往復的節氣鏈接中流逝;悟生活,不就是在一個個節氣中幸福的守候和無盡的思念麼?臘八節,是對勤儉美德的提示;臘八粥,更是粥之極品,飽含着心底揮之不去的思念味道!
又一次季節輪迴,2017年臘八節來到了!鍋中咕嘟咕嘟熬煮的臘八粥,仿佛唱着愉悅的歌,香氣撲鼻,祛寒暖人,融解着思念的心冰!是啊,「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悲歡離合,生生息息,乃大道自然!
臘八粥的香味,哪怕是歷經千秋萬代,依然撩人心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