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信州玉山小岩記
《游信州玉山小岩記》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目錄
原文
去縣治所東南二十五里,有山秀特卓詭,介然出於群峰之表。下有浮圖,幽邃沖靜,棟宇朴約,無彩飾刻鏤,而與俗絕遠。游其間,真若排閶闔,登閬風,追伯僑、羨門而與之馳騁,翩翩然有超忽荒、煙外之意。景祐二年,家尊受詔為是邑宰,仆侍偕來。至未周歲,居甚無事,思有以遠覽為塵外之樂者,得是小岩焉。
其狀略曰:距寺西南隅四十步有奇,逾小橋西北至於岩下,隆然而有門,初若隘局不可通者; 入其中,辟而益廣。其道盤屈嶮,而無光明,隆超俯降,登陟艱難甚。乃命僕人秉,破其晻翳昧默,群而入焉。其石之異,有重碧聳翠,崛然本於下而起者; 有勢依理合,峨然覆於空而存者; 有鱗疊羽綴,委其旁而列者; 有壁峭刃攢,繚其隅而倚者。森然巍然,瑰瑋奇怪,與珉瑊甚遠。探其穴,犬牙交峙; 視其形,若圭璧聯植。致若瞻浮雲,枝偃葉麗,錯置旁列乎空曠; 駭若窺武庫,巉然見戈甲,藂委並擁乎王府。
行十餘步,上下有水聲潺然,若急鳴玉而趨者,非絲竹也。而聽之者,心平氣舒,訏乎《韶》之奏,有忘形絕累之趣,益知軒冕而榮者為其外,恬靜而居者為其內。又行二十餘步,至於西北隅,有若架危構虛,成宮殿而宅浮屠之象者,上蔽下承,中曠然甚夷。其下有鍾乳,圍五六人,凝而欲滴者,若檐溜垂空合而外結; 積而廣者,若聚雪委平厓側崇而未淺。膩如酥凝,分如瓜形,垂如蓋張,色若海波,風聚而為沫。食之咁吻津舌,異若蔗漿露蕊,殫乎美味。說者云:「可以安躬輔氣,頤精休神,為不死之藥。」自始通至於其深,飆發眾竅,當之愴然體清,欻振忽怒,反煬為冷,幽蟲伏蛇,往往鳴息其下。又行三十餘步,狀益奇詭,而石上俛壓乃可前。人甚疲,而恐懼者益眾。仆固求窮其終,而不我從,遂相與復還。噫嘻!使我遺泉石之勝,而不得遠騁周視,良可惜也。
是日之會者:叔父易豐伯洪,伯氏斝成之、繹世昌,仲氏牟子進、宰元輔。其名皆以書於石矣。懼其遠而翰墨剝缺也,復使仆實其事為記,以詒永久。嗚呼,自古述山水者多矣!見其瑰美幽麗,而多諉之神明之為者,其言怪誕迂譎,非戴��垂紳而游者所宜尚,予不敢知也,故於是獨而無取。若夫觴豆之豐約,弦革之嘲轟,皆羈於流俗,而不有異,非書岩石之本,輒復略其辭焉。
是時,景祐三年仲夏五月戊子日也。
賞析
曾鞏的《游信州玉山小岩記》撰於景祐三年(1036)五月。此時,曾子固年方十八,正是激揚文字、評說今古,躍躍欲試的大好年華。所謂「欲求天下友,試為滄海行」。(曾鞏詩句)青年曾鞏已不滿足於「讀書數百言,脫口輒誦」的天賦;也不屑於「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均見《宋史》本傳)的稱讚。而是追求「以遠覽為塵外之樂」,寄豪情於登高望遠、尋幽探勝之中。這篇山水遊記體散文,便是作者記述遊歷玉山小岩,攬群峰之秀,探洞穴之奇,觀山石之妙的始末情景。堪稱曾子固的少年力作。其謀篇布局的層次明晰,行文語辭富於想象和比喻,以及敘事、寫景和議論的巧妙結合,無疑使後世對曾文的發展變化,風格形成有新的了解與啟迪。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視頻
游信州玉山小岩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唐宋八大家,國學夢
- ↑ 古時候說的秀才、舉人、進士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搜狐,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