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两首五言律诗。唐天宝十三(754)年,李白往九华山,途经秋浦白苛陂,正逢雪后初晴,见山水秀丽,月色皎然,不禁触景长啸,遂留下诗《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其一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形象再现了秋浦风光。其二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表达了诗人独行思乡的感触。全诗写景触情,描述皖南旖旎风光,享受山水之乐。更确切地说,是他在"赐金还山、志不获展"之后需要避世和独行的一种必然选择。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游秋浦白苛陂二首》[1]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

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

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

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

注释:

据《贵池县志》载:白苛陂"在城南80里,宋彭泽令曹清移家隐居于此(今曹村)"。曹村有山因生苛竹(箭杆竹)得名白苛山,陂为水边、山坡。秋浦河支流龙须河从山下流过。

清兴:清雅的兴致

归棹:归舟

作者简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视频

李白:不朽的诗人

大诗人李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