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由湖州师范学院原数学系和物理系于2002年合并组建,是学校办学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学院。
现有教职工93名,其中专任教师74名、教授30名、副教授24名、博士63名;有全职院士1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家万人计划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名、辽宁省千百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专家3名、省万人计划1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钱江学者3名、省151第一层次2名、省151第二层次3名、省(高校)优秀教师5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名、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16名。
目录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教授26人,副教授24名、博士52名、海归博士后10名。有国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教学名师1名,省优秀教师[2]3名,省高校优秀教师2名,省教坛新秀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3名,浙江省跨世纪“151人才工程”7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名。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一本)、物理学(一本)、信息与计算科学、科学教育、光电子技术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设有数学、信息、物理、应用物理四个系和一个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总面积约5000平米,总资产约1600万元。
科学研究
学院的基础数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和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物理学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复分析”团队为省高校创新团队,分析学系列课程团队为省高校教学团队。学院有国家精品课1门、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6门、校精品课程13门,教师编写教材达26部。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5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4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十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师论文被SCI、EI收录或在一级期刊上发表300余篇,教师获专利285项(发明专利15项)。学院聚集了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学院主办或承办各类省级以上学术会议20余次,有“近滴线核结构与衰变性质研讨会”、“全国低能核物理研究热点研讨会”、“2010全国复分析会议”、“全国应用数学和力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李代数会议”、“第十四届全国核结构大会”、2015年全国多复变学术年会、2016年理论物理核物理方向学术交流与平台建设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杨乐、庄松林、荷兰E.J.Baerends、周向宇等国内外院士和著名学者来学院访问。
服务地方
初步建立与地方联系制度,形成各系教师联系企业的制度。与地方企业签订百万合作项目3项,总经费累计500多万元,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累计80人次。
人才培养
学院生源充足,每年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达100%;2012年顺利完成学校唯一的一本专业招生录取工作,最低分高出省一本分数线2分,最高录取分为608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院依托地方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与教研室、中小学密切合作,校地协同共育,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双向嵌入,构建了数学、物理、科学教育师范生职业品格与教学能力“嵌入式”培育体系,培养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优质中小学师资。近三年,本专业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就业率,其中公办教师考取率达70%,在省内高校同类专业中居于前列。学生考研平均录取率达8%,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等名校。
本科专业保持和弘扬了数学、物理师范特质,使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为师范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学生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科研项目34项、校级科研项目143项、校级实验开放项目73项、学生专利100项。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3项、国家三等奖1项、省一等奖23项、省二等奖52项。学生论文发表89余篇,核心刊物发表49篇。学生考取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一流高校研究生143人,学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同类专业平均水平,毕业率达95%以上,学位授予率达92%以上。
视频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政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推荐相关条件解读 ,搜狐,2018-06-05
- ↑ 优秀教师评价有哪些重要的标准 ,搜狐,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