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
《湘江北去》是由瀟湘電影集團出品,陳力導演,保劍鋒、周冬雨、錢楓等主演的歷史電影。
該片講述了毛澤東、蕭子升和彭煌等年輕人懷抱救國理想,踏上不同的救國道路的故事。
該片於2011年6月10日在中國上映。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湘江北去
類型: 歷史
導演: 陳力
片長: 90分鐘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製片地區: 中國
出品時間: 2011年
色彩: 彩色
票房: 36.58萬
劇情簡介
1918年,中華大地軍閥割據,亂象叢生。毛澤東、蕭子升、蔡和森等一幫湖南熱血青年抱着救國救民的理想一同來到北京,籌備赴法勤工儉學之事。在老師楊昌濟的介紹下,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擔任臨時助理管理員,在這裡他結識了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人物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第一次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很快,他的思想進入到一個廣闊的新天地。在北國的寒冬里,他與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心心相印,一段純真美麗的愛情悄然萌發。毛澤東放棄赴法留學,表示要留下來研究「中國的問題」。他回到長沙,正值「五四」運動爆發,湖南各界聯合,形成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毛澤東以新民學會會員為骨幹,創立《湘江評論》,聲援北京學生運動。湖南督軍張敬堯則倒行逆施,暴力鎮壓愛國民眾。毛澤東和其它新民學會會員,聯絡社會各階層,公開打出「驅張」的旗幟。「驅張運動」雖然取得了形式上的勝利,可是,因為沒有脫離獨裁與專制政權下軍政腐敗、官僚混亂的現實根源,即使提出「湖南自治」,趕走張敬堯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三湘現狀。究竟什麼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救國救民之道。毛澤東在努力思索。 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各種思潮在新民學會的成員中交鋒,成員間也逐漸產生了思想的裂變。終於,倡導教育救國的陶斯詠選擇離開,從法國回來的肖子升更加信仰無政府主義,激進的彭璜四處碰壁,毛澤東與何叔衡則毅然踏上了赴上海參加中共「一大」的征途。他們猶如滾滾北去的湘江之水,匯入了浩翰的歷史洪流。[1]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
毛澤東 | 保劍鋒 |
楊開慧 | 周冬雨 |
蕭子升 | 錢楓 |
蔡和森 | 陶帥 |
辜鴻銘 | 舒耀瑄 |
陳獨秀 | 李子雄 |
李大釗 | 石涼 |
胡適 | 周一圍 |
楊昌濟 | 鄭玉 |
職員表
出品人 | 周丕學、谷國慶、馮新力 |
製作人 | 陸小惠 |
監製 | 唐中新、陳宜飛 |
導演 | 陳力 |
副導演(助理) | 韓飛、王春庭 |
編劇 | 王青偉 |
攝影 | 姜力軍 |
配樂 | 吳軍 |
剪輯 | 楊乾勛 |
選角導演 | 蔣平 |
美術設計 | 周景倫、何晶 |
造型設計 | 李卉 |
燈光 | 塗小凡 |
錄音 | 王印剛 |
場記 | 張航 |
角色介紹
保劍鋒飾演毛澤東
從湖南第一師範畢業之後,在風起雲湧的時局中,集合當時的先進力量,組建中國共產黨,從一個熱血愛國青年成長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
周冬雨飾演楊開慧
楊昌濟的女兒,善良純真,革命期間鼓勵毛澤東的革命事業,與毛澤東展開了一段別開生面的偉人戀曲。
舒耀瑄飾演辜鴻銘
學貫中西的「清末怪傑」,深深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因此一直反對陳獨秀等人所提倡的「白話文」運動。與陳獨秀之間有學術上的分歧,可是在陳獨秀因故被捕後,卻利用自己的力量來解救他。
精彩花絮
* 为了使辜鸿铭更加贴近原型,舒耀瑄还为这个角色精心挑选了自己收藏的眼镜。
* 有一场毛泽东与杨开慧在路上重逢的戏份,保剑锋和周冬雨一大早就化妆到片场进行拍摄,结果当日气温非常低,演员被冻得不行,保剑锋甚至戏称“看到的含情脉脉其实是冻得表情僵硬不会动了。 * 在拍摄周冬雨特写镜头的时候,工作人员在一边给周冬雨搭戏,但是拍过很多条都没有达到导演的要求,这时候保剑锋主动请缨给周冬雨搭词。 * 因为周冬雨被冻得面部僵硬而不能更好的表演,保剑锋为了逗周冬雨开心缓解一下就不断的在镜头后做出搞怪表情,搭词时候也是各种丰富的肢体动作,周冬雨的会心微笑刚好是导演要的,才算达到了导演的要求顺利过关。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2年 | 第十二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 《湘江北去》 | 獲獎 |
影片評價
《湘江北去》着力表現了建黨初期以毛澤東、何叔衡、蔡和森、肖子升為代表的一批風華正茂的湖湘有志青年,在中國前途命運發生轉折的重要關口,胸懷天下、上下求索,努力探尋中國前途的艱辛歷程。與以往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相比,該片在創作角度和影片風格定位上有所創新。影片注重寫情,飽含着師生情、友情和愛情,在風格上主打青春、勵志、偶像。
以往的影視作品裡,領袖人物往往是接近於神的存在,而這部影片中,毛澤東拉洋車、跳舞,傾聽老一輩的教誨,和朋友們辯論救國之道,既有超出同齡人的深遠目光,也有和普通年輕人一樣的熱血和激情。專家們表示,這個全新的毛澤東形象,新鮮而又合理,很容易讓人接受,特別是能讓現在的年輕觀眾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