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湘西三日(丁安國)

湘西三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湘西三日》中國當代作家丁安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湘西三日

早就聽說湘西是個美麗地方,那裡有鳳凰古城、有沱江、吊腳樓、還有苗寨和濃郁的湘西風情,便想什麼時候也去看看。五一前夕,原工作的單位特邀我參加了一次湘西遊活動,使我有幸目睹了湘西的美麗,鳳凰神奇。三天的旅遊令人難忘,讓人感懷,序時寫來,是以為記。

第一日 鳳凰之夜

4月24日下午,當我們一行二十多人踏上前往湘西旅途的時候,導遊告訴我們,這次湘西之行住在鳳凰,主要為了讓大家能夠看到鳳凰的夜景。導遊的安排,讓人為之一悅。9個來小時的行程似乎長了一點,但卻激起了我們的興致,大家都對鳳凰多了一份期盼。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過了湖南常德就算進入湘西了吧。望着窗外的高山峻岭,那是山峰連着山峰,隧道通着隧道,湘西的自然之美和它的神奇真讓人感嘆!天色漸晚的時候,穿過了一個個五光十色的隧道之後,便到了湘西的首府——吉首。聽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政府門前的世紀廣場是目前同級政府中最大的廣場,我們路過時也目睹了它的氣派。在吉首用過晚餐後,到鳳凰還有約2個小時的路程,我不禁遙想象起它的美來……

路上還算順利,才過晚八點,我們便到了鳳凰城下,住進了沱江邊的長河賓館。放下行囊,我早已忘了休息,興致勃勃地帶上數碼相機去觀賞鳳凰的夜景了。

出門就是沱江,不寬的江面,不如說河更為貼切,我們順江望去,只見它蜿蜒地流過鳳凰古城。兩岸吊腳樓上的紅燈籠和霓虹燈交織着點綴小城的夜晚,霎是壯觀。此時,三五成群的遊人悠閒地漫步在沱江邊,使古城之夜分外熱鬧。在這裡,走石板小路,觀萬家燈火,任晚風吹撫,聽沱江歡歌,很是愜意!我便開始用相機捕捉起鳳凰之夜的美麗。

剛走不遠,就遇到幾位同事也出來賞心了,我們便互相照應,分享着鳳凰的夜色,為它驚奇,為它感嘆!前面不遠處,有一個小壩,但見流水嘩嘩,飛流直下。壩的附近有一架仿製的古老風車,是供遊人觀賞的,多了些古韻。沿江路旁,苗家老人和孩子擺着小攤,衝着遊人叫賣着諸如手鐲、荷包等一類的小飾品。挨着壩址不遠的,是一個沒有欄杆的寬木板橋,彎曲地通向對岸,可多人同行。再往前走,則是一個只能兩人並行的窄木板橋,彎腰即可觸到河水。而最特別是還數那兩排石墩橋,由並立的相距半米的一高一矮的兩塊方石墩直擺到江對面,人們需跳躍似地跨過一個接一個的石墩才能到達對岸,所以,又有人管它叫「跳岩」。當地人在「跳岩」上走如履平地,而外地人在上面蹦蹦跳跳,望着腳下穿過的江水,難免有些戰戰兢兢,生怕踏空,膽小的還會嚇出一身冷汗。其實,要過江,再往前就有一座跨江公路大橋,如彩虹般飛架在沱江兩岸的吊腳樓間,也是鳳凰的一道風景。帶着好奇心,我們從「跳岩」上走到對岸,不遠處就看見古城樓了,相比荊州古城,也許算不了什麼,而夜色中被霓虹燈鑲嵌着的城樓,依然給了我們誘惑。靠着河邊,遊客們從地攤上買來孔明燈,在河邊許願燃放,很快盞盞燈火在水面飄起,寄託着他們的美好願望

借着夜光,我們還隱隱看到了遠處的古塔、層層吊腳樓和江中的小船。來往的人們穿梭在鳳凰的夜裡,讓這座美麗的城市更添了幾分生氣。

鳳凰之夜啊,真令我們流連忘返!但走到古城樓下,看到時間不早了,我們還是就此打住了腳步,因為明天我們還將去了解鳳凰,親近鳳凰,探尋它的神秘與魅力!

第二日 古城之游

躺在鳳凰古城的懷抱中,我美美的睡了一覺。當陽光照進窗柩的時候,便再也沒有了睡意,想去感受一下鳳凰的早晨!

下榻的賓館屬於木製樓閣,有家居風格,推開房間的木門,走到的陽台上,沱江風光盡收眼底。晨風徐來,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感覺真好!而吸引我眼球的是,乍暖還寒時,江對岸已有男男女女在河中游泳了。看着一個個在激流中揮臂暢遊的身影,我格外欽佩這些熱愛生活的人們。忽然,對岸傳來一陣高昂「哦嗬」聲,接着就有人唱和起來,聲音悅耳,迴蕩在晨空里。後來聽當地人介紹,沱江水冬暖夏涼,當地人喜愛游泳。所以,一年四季都有游泳愛好者在這裡游泳鍛煉身體,而早上的吆喝聲主要是為了放鬆心情,你喊我和,表達了一種親近的感覺,就如同山歌的唱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習慣。聽到陣陣「哦嗬」聲,我也禁不住有了想吼幾聲的衝動。

早餐過後,我們便隨導遊開始參觀遊覽鳳凰城。鳳凰城的歷史可追溯至先秦,古稱「五竿」,清在此屯軍後改稱鳳凰。古城其實並不大,但卻因出了民國第一任總理熊希齡、文學大師沈從文、當代著名畫家黃永玉而聞名。

沿着古城牆,我們參觀了城樓,大體格局與家鄉的荊州古城相差無幾,故未多停留。走進熊希齡故居,這裡展介了他一生作為民國第一任總理兼財政總長的經歷。他在被迫卸下總理職務之後,又終生從事慈善和教育事業。和熊的故居一樣,沈從文的故居也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四合古院,內有天井,有正、廂、前室共十餘間。在其書房內,我看到了大師曾經用過的書桌,還有他的手稿,其中《我的寫作與水的關係》用毛筆行書寫就,書寫流利,十分工整,頗見書法功底。沈從文先生是著名作家、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也是我無比景仰的大師,便在他的塑像前留影以作紀念。隨後,又選購了一本大師的散文集《湘西散記》,加蓋了紀念印章,也算不殊此行吧!

古城的景點多,那些保存完好的獨特建築和具有民族風格的雕樑畫棟,都會讓我們驚嘆!在此,我只能用相機捕捉點滴,加強我到湘西一游的記憶。游罷古城,我們又來到沱江乘船觀賞兩岸風光。原以為會下雨的,但天氣卻是那樣的好,讓我們有了初夏的感覺。坐到遊船上,河風吹來,有幾分舒爽,也有幾分開心。遊船從城樓邊順流而下,清澈的江水,別有風味的吊腳樓,把一幅幅美景展現在我們眼前,讓鳳凰充滿了魅力。這裡的人們以水為樂,不僅在河裡游泳,還在河邊捶洗,嬉戲,令我想到小時候的故鄉。遊船穿過虹橋,在靠近古塔不遠處,有一艘龍頭遊船,船上站着一位美麗的苗家姑娘,看我們的船快靠近了,姑娘唱起山歌來,船工告訴我們這是要和遊人對歌。為了表示對阿雅(苗家對女性的稱謂)的尊重,我們中有人也隨口對唱了幾句,引得大家一陣哈哈大笑。其實和苗家姑娘對歌很有講究,在車上的時候,導遊就給我們講了很多當地風俗,我沒有一一記住,但卻是領略了這一唱一和的對歌場面,也是一份難忘的回憶。

鳳凰古城遊玩的景點雖多,走馬觀花式的觀賞也不過半天時間,但鳳凰人的熱情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記得在鳳凰廣場木雕鳳凰前,我們團隊合影留念時,當地攝影師也紛紛前來拍照,並向我們推薦他們的作品,當大家還在附近遊玩的時候,其中一人已洗出了照片,說服了領隊,這樣,我們很快就得到了一張寫有湘西鳳凰古城的合影照,我們開心的瞬間也留在了鳳凰。

下午是自由活動時間,我卻像還沒有看夠鳳凰似的,又獨自一人到外面轉了轉,穿行在古城的小巷裡,感受着古城的歷史和它的神秘。這裡的薑糖、銀飾很有名,我也買了些作為帶給家人的禮物。晚上的苗家篝火歌舞晚會,以文藝的表現形式,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苗族的歷史文化,看到了湘西這個多民族居住地的傳奇。這也難怪沈從文大師筆下的湘西會如此美麗動人!

第三日 苗寨之行

湘西,這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它的神秘,它的誘惑無處不在,而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去認識、去感懷。

苗人谷是我們這次參觀遊覽的最後一站。據介紹,苗人谷歷史文化厚重,為鳳凰典型的生苗區,曾是湘西末代苗王龍雲飛的統治中心。苗族是最早開發中遠、最早拓展南方的偉大民族之一,起源於黃帝時期的「九黎」,自古粗獷強悍,崇尚自由,追求和諧。苗族的歷史,與戰爭緊密相關;苗族的文化,與遷徙息息相連。明清以來,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苗族歷經62起鎮苗戰爭和五次大遷徙。因此,苗人均住在人跡罕至的類似苗人谷的偏僻山嶺。苗人谷中保存完整的漢代苗人寨部落遺址、苗王洞土匪城堡戰壕舊址、早崗古老苗寨等苗族文化符號,都無聲地見證着苗族歷史的滄桑和悲壯,有形地記錄了苗族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進入苗人谷,主要靠步行和坐船。4月26日上午,當我們從一個小村步行進入苗人谷時,已有很多旅遊團隊等候在去貓王洞的地方。這是半山腰上的一個大水庫,河壩上建有一個古式長廊,可供人們歇息。水庫兩邊是青山,形成一個寬闊的河道,山清水秀,氣溫適宜,蔚為壯觀!順山腳走到河壩旁的碼頭即可乘船直達苗王洞了。因為人多船少,原預計10點即可到貓王洞的,延遲了一個多小時,我們才坐上船向貓王洞出發。

上得岸去,就看見了苗王洞口。遠看,洞口不大,有一個草亭樣的門,上面還插着旗幟,讓我想到了西遊記里孫行者的水簾洞。走近洞口,就有苗族裝扮的老太太迎上來讓買香紙祈求平安,躲不過去就買了香紙去旁邊的香爐燃燒。這時,同行的旅伴們早已進入洞內,只我們幾個落到了後面。走進洞口不遠,是一個直泄而下的小瀑布,仿佛水是從天而降的,十分壯觀,我們就在瀑布前留了個影。再往前走,就是一個大洞了,從洞頂上流着的水,如下雨一般。洞壁旁用木板搭成的路橋,走在上面有些搖晃晃的。越往前走越高,儘管沒有張家界溶洞的美麗,但也別有洞天。快到洞頂時就是一個地道樣的長洞了,路平坦起來,總算可以歇口氣了。一會兒,我們終於走到洞外,又看見了陽光,河流。已是中午時分了,依然有很多人在等船去苗寨。原來這就是連着水庫的河,坐船行走不遠就是苗寨。我們在此休息片刻,打聽到坐船去苗寨還需一會,而從前面公路上走也不過二十來分鐘。於是,大家都說不要傻等了,以免耽誤時間。我正在前面拍照,見大家說走着去,就直奔公路走到了前面。經過一段不算太遠的路程,我們走進了苗寨。

苗寨散落在山窪里,磚石小路,平常人家,苗家老太太背着背簍在村落穿行。房子沒有鳳凰的新,卻錯落有致,更顯出古樸。導遊把我們引到一個百歲老人家,想看看那位106歲的壽星,但已不見了老人,家裡的男子(應該是老人的兒子吧)告訴我們說老人家幾天前已經去世了,我們有些惋惜,只默默為老人祈禱!經過幾個彎轉,來到苗寨歌舞表演地方,這是一塊平地,有一個寨門,門前站着十來個苗家姑娘。如是坐船過來,必先經過這裡,要對歌后才能進入苗寨。於是,我們再次驗了和苗家阿雅對歌的民俗,姑娘們還端來米酒讓我們品嘗,我沒有站在對歌的人群里,也跑過去向一個小阿雅要了一碗米酒喝,那感覺是甜不甜苦不苦的味道,與我們家鄉的米酒是不一樣的。在苗寨穿行,看苗家民居,有時也走上上下下的石頭階梯,隨手拍一些當地風貌照,感受苗寨古樸的風情。

很快到了返程時間,我們不得不離開苗寨。幾個苗家小男孩跟上來說送我們,我見都挺乖巧的,就給他們拍照,還問他們上學沒有,成績怎樣。到了村口,一同事拿出零錢給他們,小夥伴都挺開心的,我也隨即掏出一元零錢給了另一個小男孩,算是感謝這幾位苗家孩子吧。在等車的路口,一苗族少婦背簍里的嬰兒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她露出圓乎乎、略帶粉紅的臉蛋,抿着小嘴笑,那樣子好看極了,更多了幾分可愛!便把這背簍里才三個月的小姑娘留在了鏡頭裡,成為苗寨一份溫暖感人的記憶。

揮一揮手,我們向苗寨告別,也帶着對湘西的美好印象踏上了歸程。[1]

作者簡介

丁安國,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有散文、隨筆、報告文學等作品散見於各級報刊及微信公眾號,現退休居湖北荊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