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湮
拼音; yān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释义; 淹没
部首; 氵
总笔画; 12
作为动词; 湮
yān
<动>
(形声。字从水,从垔(yīn),垔亦声。"垔"本指"西部黄土高原",转指"江河源头",引申指"地势高的水源"。"水"与"垔"联合起来表示"水从高处漫溢,四散而下"。本义:淹没 [submerge]。转义:水从高处漫溢之前被堵住缺口)
同本义 [be neglected;fall into oblivion;bury]
始丧乱后,典章湮散。--《新唐书·魏征传》
又如:湮没不彰(埋没不显著);湮佚(埋设,散失);湮沉(湮沈;湮泯;湮昧;湮埋。埋没)
淹没 [submerge]。如:湮枯(湮没干涸);湮坠(湮没失落);湮废(湮没废弃);湮隳(湮没毁坏)
淤塞;填塞;堵塞 [clog up;fill]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湮,塞也。"
昔老禹之湮洪水,决江河。--《庄子》
又如:湮塞(堵塞)
液体着物向四处散开。后作"洇(yīn)" [soak]
绢布上写字,用姜汁磨及粉,则不湮开。--《物类相感志》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于真切《集韵》《韵会》伊真切,$音因。《尔雅·释诂》湮,落也。《说文》湮,没也。通作洇。
又水名。《水经注》水出狂水东北湮谷。
又《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塞也。《左传·昭二十九年》郁湮不育。
又《集韵》一结切,音噎。
又壹计切,音翳。义$同。
又伊甸切,音宴。没水中也。
折叠编辑本段作为名词 湮
Yān
<名>
水名 [Yan River]。伊水支流。在今河南省登封县西
姓
另见 yīn
湮灭
yānmiè
[bury in oblivion;annihilate] 埋没;磨灭
湮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司马相如《封禅文》
湮没
yānmò
[fall into oblivion;be neglected]∶埋没
死而湮没。--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湮没于荒烟。--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湮没无闻
[annihilate]∶清除,化为乌有
基本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遇时湮没
湮
yīn
液体接触纸、布等向四外散开。后作"洇"。[1]